专栏名称: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
讲好浙里农行故事,传播浙里农行声音,深植浙里农行文化,见证浙里农行发展,提供开放性、零距离的宣传与交流互动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厦门日报  ·  18条措施!证监会重磅发布 ·  18 小时前  
厦门日报  ·  刚刚,谷爱凌宣布:退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

非农不可⑥|梦启葭沚渔港畔 守护愿景大暑船

中国农业银行浙江分行  · 公众号  ·  · 2024-08-19 06:30

正文


开栏的话


赓续文脉,何以浙江?这片拥有“万年上山、五千年良渚、千年宋韵、百年红船”的厚重历史土地,承载着灿若星辰的文化资源。此刻,浙江正全面实施文化基因激活工程,让传统文化在创新中焕发新的生机。


回溯浙江浩瀚的历史长河,那些历经岁月荡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旧熠熠生辉。农业银行履行国有大行责任担当,在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支持历史经典产业塑造新辉煌。


《钱江晚报》携手农业银行浙江省分行,共同推出“非农不可”系列报道,我们将走遍“浙”里,与那些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希望通过我们的笔触,展现这些传承人的守正与创新,聆听他们内心的渴望与坚持,书写浙江非遗因时而变、向新而行,焕发新生的过程,解码农行金融助力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之路。



大暑船乘着海风徐徐而去,偶有几声吟唱,承载着世代渔民的祈愿与期盼。


自古以来,台州椒江葭沚便以海为伴,孕育了独特的“送大暑船”民俗。这项古老仪式,据传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代代相传,直垂今日,成为葭沚人心中不可磨灭的记忆与骄傲。



2021年,“送大暑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已不仅是葭沚的文化符号,也是展现当地独特风情与深厚文化底蕴的窗口。


这些年,椒江农行人见证葭沚逐渐繁荣,他们不仅与当地人一同守护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还以金融的力量助力葭沚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三张纸 写着葭沚福


一个传统,穿越时光,一份希冀,代代相传。


椒江葭沚码头,“送大暑船”仪式准备现场,一张硕大的祭台上,摆满米面、苹果、豆腐、腊肉、米糕等当地各色食品,传承人李佩青和五个村的老人们,在台边等待吉时到来。


一同在台边等着的,还有一艘历经两个多月、精心打造的大暑船,满载着村民们的丰收愿景与祛病消灾的祈愿,缓缓驶向浩瀚无垠的大海,如同穿越时光的使者,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台下彩旗飘扬,人声鼎沸,是各村参与“送大暑船”的队伍,光舞龙队就有五支,还有各类民俗表演的队伍。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送船队伍方阵已经从过去的十支,翻了整一倍,加上送船的当地村民和各地慕名而来的人,整支队伍超过1万人。


大暑这一天,是“送大暑船”的高潮。


锣鼓声起,浩浩荡荡的队伍将大暑船抬至海边,举行隆重的祭海仪式后,将其点燃,寓意着将一年的霉运与灾祸带走。


“送大暑船”活动现场


送船的队伍里,沈海珍就跟在大暑船的船身之后,今年是她代表当地农行参与“送大暑船”活动的第九个年头。


“送大暑船”具体分为建造大暑船、小暑迎圣、请酒、大暑送圣等环节,整个过程历时三个多月。


自小暑起,葭中路的五圣庙里,渔民与信众络绎不绝,纷纷向五圣进献贡品,祈愿声声,不绝于耳。


五圣庙门口的三张大红纸,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一位大暑船资助人的名字和金额,足有上千个人、数十家商户和法人机构。 这些数字背后,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向往,也是农行金融科技力量赋能传统民俗的生动体现。


李佩青说:“以前要专门派个人在这里手工记录,人多时队伍要排很久,而且容易出错,自从5年前引入农行的智慧收款系统后,让造大暑船的募集资金管理变得高效透明,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与公信力。”


“送大暑船”现场热闹非凡


作为现任传承人,他知道这项活动对于村民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地村委与农行台州椒江支行紧密合作,引入了智慧化管理理念。在该行的金融与科技的双重支持下,古老的“送大暑船”习俗正焕发新生。


几张板 激荡经济潮


走出葭沚的五圣庙,步行数公里就到了码头。


步行时,人群熙熙攘攘,每个人都渴望通过轻抚船身,沾染一丝吉祥之气。李佩青说:“送大暑,既是祈福之仪,也是驱瘟之行,承载着‘兴鱼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的美好愿景。”


这份悠久的传统,也映射出当地造船业的繁荣景象。


大暑船的工艺十分精美,全船布满栩栩如生的彩绘,不同部位的绘画题材都十分讲究。大暑船船身长8米,宽2米,按照传统三桅帆船同比缩小建造,木材多年来一直由葭沚和章安的两家木材供应商提供。


建造中的大暑船


船板50%的材料来自葭沚木材市场的资深商户陈云初。做了几十年的木材生意,他与葭沚大暑船结下了不解之缘。


今年四月,大暑船正式开建。


陈云初的工厂里堆满了从各地精选而来的优质木材,他以成本价供应优质木材,不求盈利,只愿为这一传统盛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陈云初说:“我为大暑船提供木材已经七八年了,能为大暑船提供材料,是我的荣幸。”由于为大暑船供货,打出知名度,他也有了不少新生意。


每到年底的时候,陈云初要付工钱、木材钱和房租,这时候就需要大量的流动资金。“农行跟我们合作很多年,最近又贷给我三十多万,可以作为年底的应急流动资金。”陈云初说,现在木材生意的利润,一年比一年薄,低利率的贷款,大大降低了成本。


农行台州椒江支行客户经理走访大暑船木材供应商


一艘船,不仅承载着文化的传承与祈愿,更激荡起区域经济发展的层层浪花。


这些年,农行台州椒江支行积极支持辖内造船企业“走出去”,为辖内2家造船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累计发放贷款8000余万元,更为整个乡村经济的繁荣与共同富裕铺设坚实的基石。不久前,葭沚辖内的浙江一川电机有限公司收到农行的7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购置新厂房,并带动当地不少村民的就业。


在农行的金融滋养下,葭沚的造船业与传统文化交相辉映,共同绘制出一幅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画卷。


一艘船 牵动万人心


“‘送大暑船’非一人之力所能及,亦非一机构所能独撑,它是葭沚人民情感与智慧的结晶,需众人携手,世代相传。”作为现任传承人的李佩青,自10年前接棒以来,深感责任重大。


送船队伍中,有一支写着“葭沚童装”的仪仗,是葭沚童装协会集体出资捐赠给大暑船,该仪仗也是队伍里的“常客”。葭沚童装协会每年都会捐款3万元左右。


协会里不少童装厂厂长会亲自参加仪仗队送船,“好童”服装厂的蒋建荣就在队伍中,他已经连续10多年参与“送大暑船”。


蒋建荣说:“最感动就是大家齐心协力抬船的时候,我们生在葭沚,长在葭沚,工厂招的也都是葭沚本地人,跟这个仪式一样,都是为了让葭沚更繁荣,人气更旺,这就是作为葭沚人最动容的时候。”


农行台州椒江支行客户经理走访童装企业了解销售情况


上个世纪90年代,椒江葭沚老街的小巷深处,家庭式童装作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凭借优质的毛衣质量,葭沚童装逐渐积累了良好的口碑。


随着椒江区“一江两岸”项目的开发建设,葭沚童装业也迎来了转型契机,从“前店后厂”的传统模式迈向聚集式店铺展销的新篇章。


蒋建荣便是这一变革的亲历者,28年,蒋建荣从工人路的小天地开始打拼,如今,企业已经搬到星星科创园。


在童装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农行伸出了援手。仅葭沚星光村个体户在农行的贷款人数占比,就达到该村总人数的1/3,累计贷款金额高达1.3亿元。蒋建荣深有感触:“童装虽远销四方,但资金周转压力大,幸亏有农行750万元贷款,助我们跨越难关,扩大生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