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这样一张图片在社交网络广为流传,图片下方煞有介事的文字解说,突出了一位学术造诣颇高的教授的孤寂和无奈。于是大家纷纷转发,同时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知识得不到尊重,娱乐压倒一切。
然而,我想说的是,在正常的社会中,娱乐明星的知名度本来就应该大于科学家吧?像X射线激光这种领域,一般大众又如何了解每一项研究的意义呢?即使有可能了解,又如何做到像喜欢一个演员或者歌手一样,去喜欢研究这些晦涩不堪佶屈聱牙的东西的科学家呢?
一个正常的社会,即便科学家会得到礼遇和尊重,娱乐明星也必然是要更受大众欢迎的。当本该深藏高阁的学者风头盖过了娱乐歌手的时候,可能这个社会才真的有些病态。
科学之所以是科学,是少数人的事业,就在于它有着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门槛。大众不清楚那些领域所发生的事情是正常,完全清楚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
很多出色的学术研究人员确实有着独特的气质和魅力,也会有众多粉丝和追随者,但始终与大众偶像娱乐明星存在区别。即便是爱玩爱出风头的郎咸平教授,在普通百姓中的知名度恐怕也不及二三线歌手。
我们当然可以号召、引导大众关注科学、关心科学家,但不该要求他们放弃对娱乐歌手的喜爱,转而追捧科学家。
对于一个真正的学术研究者来说,他需要的是同行的肯定和承认,而不是娱乐明星一样的粉丝前呼后拥。
的确,从当下的状况来看,我国的科研人员地位依然堪忧。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收入,都还未得到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但如果据此得出整个社会已经娱乐至死,那就有点过于牵强了。
几年前,将军张万年和歌手姚贝娜差不多在同一个时间段离世,社交网络上悼念姚贝娜的人要比悼念张万年的人多很多,于是舆论集体责难,指称我们对一个戏子的纪念胜过了一个将军。这与今天齐齐感叹歌手比教授受欢迎是同样的逻辑——抬出一个看似宏大高尚,但却没有实际意义的道德标准,居高临下地指称他人的不是。
这种逻辑,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道德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