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管学人
致力于为政管学人们提供优质的学科资讯和服务,促进学科发展、学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派THU  ·  成功率可达100%,药物开发公司Cellar ... ·  2 天前  
大数据文摘  ·  美国开始禁用DeepSeek,下载还要判刑? ... ·  2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5年前的演讲:一 ... ·  5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4 天前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重庆春节哪里人气最旺?这些地方排名前5→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管学人

《中国行政管理》2024年第4期目录&摘要

政管学人  · 公众号  ·  · 2024-06-01 08:30

正文

[新刊速递] 第20240601期 总第302期

本文内容转载自《中国行政管理》

内容版权归原官方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需转载分享本文,请注明“排版/格式来源于公众号[政管学人]”

《中国行政管理》

2024年第4期目录&摘要


本期“新刊速递”推文学君为大家整理了《中国行政管理》杂志2024年 第4期 的所有论文,包括论文的 题目、作者、作者单位以及论文摘要等 。本期期刊目录如下:

一、社会治理

01.从“职责同构”到政府职责体系:基层负担过重现象的生成与破解

作者: 朱光磊1黄雅卓1

作者单位: 1.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摘要: “基层负担过重”是指一些基层党政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体制内企事业单位出现的以“职责超载”和“问责泛滥”为内核的诸种现象。它们虽形式各异,但有着内在联系,均主要来源于“职责同构”体制及其衍生的问题。在这一体制下,府际关系层面“逐级下压——层级分工”的张力,导致职责“长驱直下”,基层“兜底”被强化;条块关系层面“属事管理——属地管理”的张力,导致权力“层层截留”,权责失衡被加剧;政社关系层面“政府行政管理——社会自我管理”的张力,导致自治组织“被行政化”,基层责任被压实。体制意图与运行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内在张力,是基层承受了其无法承受之重的基本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调整思路,也即合理确认各级党政机关的职责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任务,构建科学的政府职责体系并培育和谐的政府间伙伴关系。

关键词: 基层负担;职责同构;府际关系;条块关系;政社关系;

PDF全文: 从“职责同构”到政府职责体系:基层负担过重现象的生成与破解 (有效期30天)


02.“前台”与“后台”的协同合作——基层政府解决“棘手问题”的行动策略

作者: 韩志明1刘羽晞2

作者单位: 1.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2.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摘要: 各种棘手问题牵涉到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给基层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和挑战,需要灵活而有效的协同治理。本研究以Q镇“类住宅”治理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调研发现,“类住宅”治理长期存在着法律或政策约束少、职能部门协同难以及居民意志分散等困境,导致镇政府直接出面的整治行动陷入失败。为破解这些难题,Q镇政府建立居民“自治委员会”,重建了社区治理的空间格局。“自治委”在“前台”联络各方,深入摸清园区的情况,推动达成治理共识,镇政府在“后台”统筹谋划,部署安排,前后台各自分立又相互配合,最终实现了“类住宅”问题的协同治理。“前台”和“后台”的分化及其协同合作,共同建构了棘手问题的灵活应对方式,发挥了居民自治和政府管制两个方面的优势,为解决棘手问题提供了特色经验,也有助于深入理解基层治理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关键词: 棘手问题;基层治理;行动策略;协同治理;

PDF全文: “前台”与“后台”的协同合作——基层政府解决“棘手问题”的行动策略 (有效期30天)


03.共创: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场域与过程

作者: 许睿谦1王超2赵彤2

作者单位: 1.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2.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摘要: 外来社会力量与乡村形成长效互动与融合的共创模式,正在成为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途径。本文围绕共创这一核心概念,在“主体—场域—过程”框架下解构共创的基本要素,并结合典型村庄个案的全面追踪与深度剖析,提炼乡村共创的实现路径与作用机理。文章提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是共创的前提条件,场域是共创发生的支持环境,而共创是涉及试验和迭代的动态过程。案例研究发现,在村内主体与外来社会力量间消解行为张力并构建多层次治理与合作关系,是共创活动推进的基础;村干部、第一书记等人物对乡村场域功能的塑造产生关键作用;乡村场域基于对村内主体与外来主体的双向使能机制,以及基于沟通、调解与撮合的治理协作机制可以促进共创效能;乡村内外主体通过前期项目摸索和持续的业态拓深,在共创的迭代过程中深化价值创造并实现价值升维。

关键词: 共创;乡村振兴;社会力量;多元主体;场域;

PDF全文: 共创: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场域与过程 (有效期30天)


04.基层治理中协商民主形式衔接何以有效——浙江村社“协商驿站”建设案例

作者: 谢安民1周培珍2

作者单位: 1. 温州大学法学院2. 中共温州市委党校(乐清分校)

摘要: 我国协商民主形式多样,它们在基层治理中的有效衔接,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必然要求。结合浙江四个村社“协商驿站”案例,从协商议题选择和协商主体动机两个方面,重新审视协商民主形式衔接的有效性。社会主体和国家主体的行政性和政治性程度分别决定协商衔接的规范性和事实性程度,从而形成基层治理中协商民主形式衔接的四种基本类型,也即融合型协商、统合型协商、整合型协商和聚合型协商。推进协商民主形式在基层的有效衔接,应当考虑协商传统实用主义,注重协商问题现实主义,考察协商主体能动主义。

关键词: 基层协商;人大协商;政协协商;有效衔接;

PDF全文: 基层治理中协商民主形式衔接何以有效——浙江村社“协商驿站”建设案例 (有效期30天)


05.基层社会治理“道德数字化积分”的运行逻辑与实践探索——以E市“居民品德积分”为例

作者: 王瑜1刘银喜2

作者单位: 1.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 “道德数字化积分”利用数字积分平台对居民道德行为进行精准开发,运用信息传递、资源共享、分层分类等数字技术,整合“道德积分”以兑换福利或享受优质公共服务。“道德数字化积分”以突破时空壁垒和身份限制,拓展道德行为互助及存储方式,重塑现代公民道德观念、创新道德积分模式及提升道德积分效能。结构功能主义的AGIL模型为透视“道德数字化积分”的运行逻辑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一个运转有效的“道德数字化积分”系统能够发挥营造道德环境、树立道德目标、整合道德资源、创新建设模式等功能,并利用数字技术优势强化不同功能的充分释放。E市“居民品德积分”作为“道德数字化积分”的典型案例,也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的实践创新,注重以数字协商机制优化道德环境、以数字动员机制凝聚道德目标、以数字联结机制整合积分主体道德资源、以数字激励机制驱动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全力打造“道德数字化积分”样板,探寻基层社会治理柔性机制。

关键词: “道德数字化积分”;数字协商;数字动员;数字联结;数字激励;

PDF全文: 基层社会治理“道德数字化积分”的运行逻辑与实践探索——以E市“居民品德积分”为例 (有效期30天)


06.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供求关系及其联结机制——基于全国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多案例研究

作者: 杨林1

作者单位: 1.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方面,也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对六个全国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建设实践比较研究发现:基层社会治理领域的复杂多元决定了基层社会法治需求的多元化特征;由于当前基层社会法治资源保障普遍不足,法治供给差异主要体现在供给内容和供给方式上的质的方面,不同法治供给的内容和方式对满足特定法治需求具有比较优势;在“供小于求”且缺乏增量供给的客观现实下,基层社会治理主体能够通过积极能动发挥匹配法治供求的联结作用,促进有限法治资源优化配置进而实现法治供求均衡。这些发现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准确识别法治需求重点领域、引导激发群众法治需求、优化供给法治产品等方式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法治供求;法治能力;联结机制;

PDF全文: 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供求关系及其联结机制——基于全国法治示范村(社区)的多案例研究 (有效期30天)

二、数字治理


07.平台慈善:从技术赋能到组织变革

作者: 徐越倩1周玉芳1郁建兴2,3

作者单位: 1. 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2. 浙江工商大学3. 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

摘要: 近年来,慈善组织作为慈善事业的发展主体受到数字技术的影响日益深刻,呈现出技术赋能到组织变革的趋势。“技术-组织”关系变迁是驱动慈善组织变革的关键因素,且呈现触发解冻、调整适应、反向作用三个阶段的特征。通过对多个基金会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发现,技术赋能组织功能优化和效率提升所引致的科技与人文的目标摩擦、技术快速迭代与技术应用能力弱的嵌入矛盾、柔性业务流程与刚性组织结构的调适不足等触发组织解冻;随之组织在战略、协作和结构三个层面进行调整适应,促成了平台慈善组织形态的出现;最终,组织的实践与治理需求在项目推广、数据开发、评估激励三个维度反向作用于技术规则。

关键词: 数字技术;技术赋能;组织变革;平台慈善组织;

PDF全文: 平台慈善:从技术赋能到组织变革 (有效期30天)


08.政务服务数据治理生态系统概念框架研究

作者: 覃耀萱1张锐昕2,3

作者单位: 1.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2. 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3. 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

摘要: 在诸多关涉国计民生的重要场域、环境、情境和战略中,政务服务数据治理皆扮演关键角色并发挥重要功用,为其构建良性生态系统以维持其良性发展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梳理和明确政务服务数据治理生态系统含义指涉的前提下,分析了政务服务数据治理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各构成要素的定义、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和结构体系,阐释了有助于进一步基于场域、环境、情境与战略等的实践要求,提出了使其构成要素具体化和健全化的方法,丰富了数据治理生态系统发展概念框架的内容和形式。

关键词: 政务服务;政务服务数据;数据治理;生态系统;概念框架;

PDF全文: 政务服务数据治理生态系统概念框架研究 (有效期30天)


09.数字政府缘何生成行政负担?——对丹麦数字ID升级项目的审视

作者: 施雷格1任运月2杨峰2

作者单位: 1.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在世界各国默认数字化进程中,普遍存在数字化减轻民众与政府互动过程中行政负担的乐观期望。然而,审视数字化“最佳实践”国丹麦的数字身份系统升级项目,可以发现各行动者有意无意的利益考量和行为模式反而导致了行政负担的形成和加重。个中缘由包括不同行动者角色认知和价值判断差异化的影响,数字技术自身的兼容性难题和可及性障碍产生的自动不平等加重了行政负担分配性,数字政府制度建构过程中工具理性扩张带来的“数字牢笼”潜在风险。因此,有必要从建立良好的行动者关系的角度出发寻求减轻民众行政负担之策,以确保数字政府转型升级的顺利进行,要明确政企合作网络中政府“核心行动者”的角色地位,将数字政府注意力转向改善政府与民众关系。

关键词: 行政负担;数字政府;数字身份;政商关系;

PDF全文: 数字政府缘何生成行政负担?——对丹麦数字ID升级项目的审视 (有效期30天)


10.数字政府治理的公共价值失灵发生机制及其矫正——以C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

作者: 孙斐1游鸿宾1

作者单位: 1.兰州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 各地数字政府治理实践中涌现出不少亮点和成绩,但部分地区开始出现公共价值失灵问题。本文立足于公共价值与数字治理的内在契合,以C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运用扎根理论,试图揭示出数字政府治理的公共价值失灵发生机制,并提出矫正策略。研究发现,在“野蛮拓荒”与科层体制障碍所塑造的行政生态环境中,数字政府治理目标设置偏离会因技术赋能失效和技术赋权受限的共同调节,引发公共价值失灵,并且技术赋能失效会限制技术赋权效果。数字政府治理的公共价值失灵具体表现为价值表达与聚合机制失效、政策和项目的短视效应、个体权益受侵、算法伦理挑战四个方面。建议建立公共价值对话机制、推行层级响应机制、发展平衡监管框架、建立无门槛的“数字通道”以解决上述问题。

关键词: 数字政府;数字治理;公共价值;公共价值失灵;扎根理论;

PDF全文: 数字政府治理的公共价值失灵发生机制及其矫正——以C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 (有效期30天)


11.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信息内容安全的三类标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分析

作者: 张学府1

作者单位: 1.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信息内容安全为规范重点,相关条款可分为绩效标准、设计标准、内部管理型标准。绩效标准设定了“提供者、使用者不得生成特定信息”等结果义务,不匹配生成结果的不可控性,合规成本畸高;设计标准明定提供者应采取的技术、行为,但部分设计标准却针对“发现违法行为、信息”这一或然事件缺乏针对性,内部管理型标准要求提供者自主选取提高信息质量的措施,可匹配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可控性、快速迭代性、大数据特性,但对有效执行提出较高要求。可通过转换标准类型、构建执行环境、以规制学习促进标准体系成熟等方法,提高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绩效标准;设计标准;内部管理型标准;规制标准;

PDF全文: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信息内容安全的三类标准——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分析 (有效期30天)

三、行政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研究)


12.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思考

作者: 严金明1冯思远1夏方舟1

作者单位: 1.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国土空间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全面提升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面临的重大议题。本文以“制度分析与发展”框架为基础构建了治理现代化理论框架,探讨了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涵。研究提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是以政府、市场、社会治理主体形成的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保护相关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其现代化内涵即要建立符合制度化、法治化、高效化、科学化、民主化等现代化准则要求的“三元四体系”;国土空间治理能力是多元主体基于治理体系、运用相关治理工具开展国土空间治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其现代化内涵是治理主体按照系统化、创新化、标准化、精细化和持续化等现代化准则的要求,不断推进“三元九能力”提升和重构的过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