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银幕穿越者
聚焦影视行业,关注产业话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焦DeepFocus  ·  雅克·塔蒂 42 ... ·  昨天  
张小北  ·  转发微博-20241102233748 ·  3 天前  
张小北  ·  2024 ... ·  5 天前  
Sir电影  ·  他这么牛,还是第一次说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银幕穿越者

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能否回暖?

银幕穿越者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1-02 13:43

正文

业内人士分析,2016年是中国电影“重要而不平凡”的一年。面对观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电影创作体系和发生改变、电影创作年度周期性特征呈现、变化、互联网发展迅猛等多重因素,中国电影在2015年高位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


界面 | 界面娱乐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恐怕谁也没想到2016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会是如此一番景象。



基于2015年全年票房成绩突破440亿元——接近2014年票房的两倍,增幅达49%,几乎所有人都看好2016年的电影市场。年初,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给出2016年票房冲击600亿元的目标预期,这一数字在电影界没有遇到任何质疑,一时间似乎成了电影人的普遍共识,而当时,春节档周星驰新作《美人鱼》打破国产片票房纪录、狂收33亿元的成绩,也为这一目标的可实现性提供了有力证据。


然而,在一季度全国票房144.7亿元,同比增速达到了51%之后,后三季度的电影市场却“骤冷”,4月、5月、7月、9月、10月、11月、12月共7个月的单月全国票房都出现了负增长。


两个重要档期暑期档和国庆档一个零增长,一个负增长。其中,暑期档(6月1日—8月31日)全国总票房为124.29亿元,与2015年暑期档三个月的总票房124.31亿元基本持平,但增幅已创下近年来新低,相比近五年每年此档期35%以上的增长,这个数字绝对无法让太多电影圈的投资人满意。


而七天长假的国庆档成绩更是让人心寒,15.8亿元的票房成绩,相比去年同期18.5亿的成绩,下跌2.7亿,跌幅近15%。传统的票仓档期如此,其他档期更是一蹶不振,显而易见,2016年全年票房成绩同年初时业界普遍预期的600亿已相差甚远。


12月23日,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终于突破了2015年的440亿元纪录,并最终以全年票房457亿元的成绩收官,同比增长3.73%。这一成绩让心凉了三个季度的电影人松了口气——至少今年的票房不至于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而告终,但这一成绩,无论是电影人、还是门外的资本,都不会满意。


中国电影市场是否就此走到了拐点?2017年的票房成绩是涨是跌?今天,让我们从2016年票房增速放缓的几方面原因来看,这些问题是否在2017年会有所改善,并以此大胆对2017年的电影市场进行预测。


当然市场是瞬息万变的,观众的口味也众口难调,我们的预测或许并不准确,但我们都希望中国电影市场能够更加良性的发展,国产片的工业化进程能够加快完成,以对应未来好莱坞进口片配额的进一步扩大。



电影票房增速放缓是正常现象


在2016年到来之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连续保持了1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2003年到2015年,票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了35%,全世界绝无仅有。


而到了2015年,全年票房440亿元,增速达49%,这一数字实际上是在一个不正常或者不合理的增长方式下达到的,因此这样的增幅也不可能长时间保持,总会有慢下来的一天;只不过,今年放缓的过于突然,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有影院经理算了这样一笔账,“2014年全年的票房是297亿,如果按照25%的增长率算,2015年也就370多亿。如果同样的25%的增长率,今年在460-470之间是正常水平。所以我觉得今年的票房增速放缓不是因为市场变了,而是因为去年拔得太高了。”


而2016年票房增速过快的背后,是早几年电影市场未曾有过的因素介入而导致的,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票补就是其中一大因素。全国最大的民营院线万达院线总裁曾茂军就把今年票房增速放缓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票补带来的虚火,今年上海电影节的时候曾茂军指出相比去年全年440亿的票房,电商票补规模达到了40亿元,这一数字也得到了电影局局长张宏森的确认。


而后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在7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票补滑落到了15亿元左右。


票补的出现,是拥有不同动机的电影发行方与在线选座的电商平台之间所尝试的最简单粗暴的合作模式。对于电影发行方来说,票补能够吸引更多对电影本身不敏感但对价格敏感的观众进入影院,而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票补则能为其带来用户。




在电商吸引到一定数量级用户之后,票补必然会减少甚至最终取消。对此,与发行方不同的是,电影的终端运营人——影院经理在票补出现之初,绝大多数就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一位影院经理就曾对界面娱乐表示,“票补的出现会让观众看不到电影本身的价值而误以为电影就应该是便宜的价格,就怕一旦有一天票务商赚够了人气或者达到自己的阶段性目的之后取消票补所带来的对市场客源的冲击。”而显然,他的话在2016年不幸应验了。


可以预见到的是,钱总有烧完的一天,2017年的票补会越来越少,票务商在票补力度降低的同时,开始更多的涉及、参与电影产业中上游的业务,比如投资、制片和发行等。从单纯的票价补贴,到将资金用在电影制作本身,对于电影行业来说,或许更有益处。



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产生的“烂片”会减少


烂片年年有,但今年似乎特别多。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6年国产片在豆瓣上的平均评分分别5.12、4.71、4.75、4.70和4.40,可见2016年的国产片平均评分最低。


而今年烂片多的原因,与近两年因票房高速飞涨,大量金融资本涌入“捞金”不无关系,这些资本虽然在客观上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投机逐利的本性决定了资本难免会给这个市场带来浮躁和泡沫。


对于这些外来的投资人,电影不只是一门艺术,更是赚钱的手段,将拥有众多粉丝的热门IP与自带流量的小鲜肉快速打包推出,就能挣快钱。


但这些看似充满“钱景”的项目却因缺乏能够与观众沟通的故事、人物、情感,市场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


此外,项目开工量过多,整个电影市场的人才储备却不足,导致不少电影项目成了是“行活”甚至是“急活”,品质欠佳,从而影响了整个市场的消费信心。


今年电影市场的骤冷,反而让更多人开始冷静思考究竟要拍出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赢得观众的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尹鸿在署名文章《中国电影,你到底慌什么》中就称,“靠炒作、靠营销似乎再也不能让一部艺术质量平平的影片‘骗取’观众的信任。质量之外的元素,对于电影市场的影响大大降低了。”中国电影在今年之后,将“从靠改革带来的市场红利,靠互联网介入带来的渠道优势,靠资本带来的利益驱动,开始回归到依靠电影本身质量的轨道上来….观众需要更优质的电影成为共识”。



票房造假等违规行为促进电影政策、法规逐步健全




今年3月《叶问3》票房造假行为,引发全行业关注。人们发现,《叶问3》虚假的票房繁荣与保底发行脱不了干系。今年2月在影片还未上映前,A股上市公司神开股份花4900万元认购了以《叶问3》票房收益权为标的的基金,与此同时香港上市公司十方控股以1.1亿购买影片55%的票房收益权。这两家公司都与发行方大银幕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保底发行是多年以来的发行术语。”原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中国区发行负责人、北京文化电影事业部总经理张苗介绍到。在他的形容下,保底发行相当于购买期货,期货的特点就是用一个认知的价格去买未来。“近两年保底发行关注度变高,首先是因为保底金额变得非常高,承担了超乎寻常的风险;第二是因为资本大量进入发行领域(即《叶问3》背后的金融骗局)。”


也是在《叶问3》票房打假的背景下,《电影产业促进法》于11月终于出台,并将于明年3月正式实施。其中对影院“偷票房”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处罚规定: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许可证。


有业内人士就表示,实际上,销售票补和发行保底,这两种行为虽然针对的是电影产业中的不同环节,但都是由于有其他资本的介入才会出现的,单纯凭电影企业本身肯定没有实力去做这种大范围大力度的事情。其他行业资本介入以及金融手法的操作,肯定也是因为这个行业有被看中的地方,正好说明这个行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无论是票补还是保底,甚至一些新的手段和办法还会继续出现,只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相应的一些政策、法规也会逐步健全。


虽然不得不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市场的兴奋或疲软具有传染性,2016年第二三四季度票房的疲软和调整在未来还会持续,但我们在分析过“骤冷”的原因之后,有信心相信明年的电影市场会有更良性的发展。


一方面,中国电影的放映渠道建设还在继续。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统计数据,截止2016年12月20日,中国内地银幕总数已达40917块,平均仍旧保持了每天新增26块银幕的高速。同时,根据美国电影协会的市场报告,截止2016年5月份,美国银幕总数为40759块,如果美国银幕没有大幅增加的话,现在拥有40917块银幕的中国内地市场,已经成为世界银幕数最多的国家。


今年的内地总票房增速放缓,暂时还没有影响到中国内地影院的建设。也就是说,放映渠道建设继续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速。



另一方面,从今年的情况上看,电影内容从数量上有所增长,在类型和题材上也有广泛尝试。拿下11亿票房的《湄公河行动》为主旋律电影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收获金马奖双料影后的《七月与安生》也将青春片拍出了艺术性;《驴得水》这样在话剧市场经过反复检验的故事被搬上大银幕。


2016年国庆档拿下11亿票房的《湄公河行动》


此外,还有《长江图》《路边野餐》《塔洛》等更多的艺术片和《我们诞生在中国》《生门》《我在故宫修文物》等更多的纪录片进入院线。


而今年10月的长春电影节上,“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成立,首批全国31个省的100个影厅将保证每天至少放三场艺术电影,同时每周至少保证10个黄金场次放映,相信在未来,这一联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艺术电影在商业电影院线没有排片量的困局,不会再出现《百鸟朝凤》制片人方励为排片下跪的事件。


而明年,国产片在题材和类型上的尝试更多。从目前已经定档的近30部国产片看,既有大制作的奇幻片、古装动作片,也有小成本的喜剧片、爱情片、悬疑片。


其中,春节档将映的电影包括徐克导演,吴亦凡、姚晨主演的《西游伏妖篇》;王宝强导演并主演的《大闹天竺》;唐季礼导演,成龙、张艺兴主演的《功夫瑜伽》;陈玉勋导演,舒淇、王千源主演的《健忘村》;叶伟民导演,葛优、谢霆锋主演的《决战食神》;韩寒导演,邓超、彭于晏、赵丽颖等主演的《乘风破浪》等。



苏有朋导演,改编自日本推理作家东野圭吾同名小说的《嫌疑人X的献身》;徐静蕾执导,白百何、黄立行、明道主演的悬疑动作警匪片《绑架者》以及庄文强、麦兆辉编剧导演,黄轩、段奕宏主演的缉毒警匪片《非凡任务》均定档4月1日。


而黄磊翻拍自日本电影导演山田洋次《家族之苦》的《麻烦家族》和陈正道导演,黄渤、徐静蕾、段奕宏主演的悬疑片《记忆大师》也定档四月底上映。


暑期档目前定档的电影有根据今何在小说改编,郭子健执导,彭于晏、倪妮、欧豪、郑爽等主演的《悟空传》;刘伟强导演,众多明星加盟的《建军大业》以及星爷“徒弟”卢正雨执导,范伟、郭采洁主演的《绝世高手》等。



徐克导演的另一部奇幻古装动作片《奇门遁甲》将在国庆档上映。而陈凯歌导演,黄轩、张雨绮、染谷将太主演的《猫妖传》则早早锁定了2017年的贺岁档。


另外,还未定档但将在2017年上映的国产片还有拿到今年爆冷拿到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八月》,冯小刚导演的《手机2》,冯绍峰、张静初主演的《三体》,黄晓明、王力宏主演的《无问西东》,张天爱、王大陆主演的《鲛珠传》,刘德华、小宋佳主演的《拆弹专家》,廖凡、李易峰主演的《心理罪》,刘德华、舒淇主演的《侠盗联盟》,赵又廷、杨子姗主演的《南极绝恋》,韩庚、张慧雯主演的《大侦探霍桑》;余文乐、张晋主演的《狂兽》,邓超、刘诗诗主演的《心理罪之城市之光》等。



外片方面,《金刚狼3:殊死一战》《金刚:骷髅岛》《赛车总动员3》《分歧者3:效忠者(下)》《神偷奶爸3》《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速度与激情8》《加勒比海盗5》《星球大战8》《银河护卫队2》《雷神3:诸神黄昏》《猩球崛起:终极之战》《蜘蛛侠:英雄归来》《王牌特工:黄金圈》《正义联盟》《木乃伊》《神奇女侠》《美女与野兽》《攻壳机动队》《Emoji大电影:表达自我》《银翼杀手2049》《星际特工:千星之城》等好莱坞大片均有望引进中国。


这些片中也不乏票房能够冲击十亿元的电影。


除了以上的放映渠道建设和电影内容投放,影响票房的重要因素还有观众观影消费习惯的培养2015年在疯狂的票价补贴下,全年观影人次为12.6亿,同比增长51.08%。


而今年,在票补力度放缓的情况下,观影人次为13.72亿,增速放缓至8.89%,虽然的确影响较大,但值得庆幸的是,并未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未来,观众会逐渐适应没有电商补贴下的电影票价。


至此,我们大胆断言,市场高速发展,必然会经历调整的阶段,直接或间接地让整个产业有调整优化的时间,但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增长的大势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2015年全年票房440亿,2016年近460亿;即便2017年中国市场的增速仍然疲软,只要不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我们预估全年票房会达到480亿,而乐观一点,甚至可以达到500亿。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穿越者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