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枕边阅读
枕边阅读,睡前的最佳读物,陪你躲过一天的喧嚣,带给你梦中一抹安心的色彩,做你心灵的陪伴者和灵魂的守护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当我漫步须弥时,我在听什么 ·  8 小时前  
读者  ·  晚安一句话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70后的我,学会做一个“退场”的父母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同居不领证”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枕边阅读

人物 | 郑爽董卿林妙可,她们都曾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今的遭遇却各不相同

枕边阅读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2-19 21:14

正文


文 / 沈不言

来源 / 娱有理(ID:baodian818)


新年之后的这个月里, 我们被三个女子刷屏了:董卿、郑爽和林妙可。


一场诗词大赛,让央视一姐董卿又火了一把, 大家发现,她不仅是春晚舞台上那个端庄高雅的主持人,更是慧心如兰的知性才女。



一场艺考采访,让林妙可又被骂了个遍, 大家发现,这个小时了了的可爱童星,长大之后果然“不佳”。



而郑爽,虽然她是热搜体质, 不管胖了瘦了笑了哭了,都能引发一场热议。


但从来没有哪一次争议,会引发这么广泛的讨论。


她火,是因为一支烟。



而有趣的是,这三个人刷屏的时候, 媒体都提到了她们的家庭教育。


董卿火时,很多人说都是因为她爸爸从小逼着她念诗;


郑爽抽烟时,有人认为是因为她妈妈从小逼着她进演艺圈;


而林妙可被骂时,大家都认为,这都是她父母拔苗助长导致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董卿的爸爸和郑爽的妈妈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是类似的,都是“虎狼教育”,但结果却大相径庭:


董卿长成了标准的女主播, 睿智、理性、落落大方;


而郑爽长成了叛逆少女, 敏感、任性,外加情绪经常失控。



所以,有人不遗余力地赞赏董爸爸的教育方式, 认为这是成功的教育;


有人批评郑妈妈的教育方式,认为这是糟糕的家庭教育。


这么比较当然是不公平的, 郑爽今年26岁,无论是人生阅历、还是处理事情的情商,都不可能和44岁的董卿相比。而且中国人喜欢说盖棺定论,现在给她们的人生下定义,未免有点过早,但不可否认的,董卿和郑爽的原生态家庭,对于她们的人生,都有些过于沉重。



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最华彩的那部分, 是她看到一位孩童唱《春夜喜雨》时,父亲在一旁轻轻地和着。董卿含着泪念出了叶赛宁的《我记得》……


这不是董卿第一次为这种父子亲情而哭,之前在为节目《挑战不可能》做嘉宾时,董卿也因为一对参赛的父女而流泪,只因为当时,这位父亲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希望我的女儿长大后,知道我为她做了一件事情”,就是这句话,让董卿情难自控,现场痛哭。


像董卿这么温文而婉、如沐春风的女子, 很像是被“富养”长大的女孩。


然而事实却相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精神上,董卿都是“穷”养长大的。 作为独生女的董卿, 从未尝过被视为“掌上明珠”的滋味。



董卿在7岁前, 是在上海外婆家度过的。而按照心理学的理论,良好的亲子关系都是在孩子在0-6岁时建立的,


任何人都不能取代父母。 这一段一旦缺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种影响包括孩子会有不安全感、很难和异性建立亲密的关系等。


董卿为防止礼服褶皱而跪着休息


董卿有很强烈的不安全感, 她刚进央视时,为了能站稳脚跟,每天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工作。这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她敬业,但另一方面,也是以牺牲个人生活的代价在争取这个工作。


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2005年春晚结束后,董卿问搭档们打算怎么过:朱军说和朋友喝酒,周涛说和父母吃饭,李咏说和老婆度假,董卿楞住了:她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在董卿在央视的这十几年里, 父母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从来没去看过她。


——在董卿家, “为了你好”是一切事情的大方针。


这个“为了你好”, 包括从小就要每天抄成语、古诗、古文,包括天没亮就要去操场跑个一千米,包括15岁时就去宾馆当清洁工勤工俭学……


董卿的家境挺好, 父母都是高知,爸爸毕业于复旦大学,因为是从一个农村孩子通过奋斗才改写了命运,所以觉得自己的孩子也得自律、顽强、拼搏……



如果说上面的这些还算可以理解的话,那下面的这些教育简直有点匪夷所思: 不让她多照镜子,不让妈妈给她做新衣服。为了打击她的爱美心,爸爸的名言是: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不如多看看书。


对于一个少女来说, 这样的话简直是晴天霹雳。


本来在童年时期缺失的亲子关系, 就会导致孩子怀疑自己被父母抛弃了,而现在回到父母身边了,得到的也不是毫无保留、毫无目的的父爱,——父母总说自己是百分百爱孩子的,但他们的表现是: 如果你更优秀一点,我会更爱你。


那时候,董卿甚至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



一直要到自己很大了, 董卿才体会到父亲的苦心,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含蓄、苛刻而沉重的“父爱如山”,让她的整个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都感到压抑。


现在,我们也可以理解, 为什么一直到40岁时,董卿才结婚。


这种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 本来就很难和异性建立亲密的关系,再加上父亲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在压抑她作为女人的天性。


——照镜子是不对的,要多看书; 引申出去的意思就是:老想着谈恋爱时不对的,要多忙事业。



不得不承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董爸爸的“虎爸”教育是成功的,现在这样“完美”的董卿,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父亲的严苛要求。


但只有董卿自己知道, 有多少次,自己差点崩溃。


她感谢父亲,但同时也在质疑父亲: 我不知道我有了小孩后,会不会用这种方式对他。我很害怕,因为我本能地觉得,我会。



董卿说她的童年有一个可怕记忆,就是爸爸经常在饭桌上教育她,而结果就是,她一边吃着饭,一边流着泪……


唉,天天逼着女儿抄古文的复旦高材生爸爸, 难道不知道“爱子七不责”之“饮食不责”吗?


有趣的是, 郑爽和父亲也曾在饭桌上争执过,争执的原因是“要不要吃饭”。父亲劝女儿吃饭,女儿说吃饭会变成胖子会变成没人喜欢的女明星。



而结果就是, 父亲对女儿无能为力。


在郑爽家里,父亲是猫爸,扮演“虎”的,是妈妈。


郑爽4岁登台表演,5岁开始学钢琴、长笛、舞蹈,开始在电视台演出、比赛。小学连连跳级,12岁时,她被送到成都学习舞蹈。



这是郑爽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一个从小热爱表演的小孩,从本质上来说是热情开朗的。但过早地离开父母、离开家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一个刚进入青春期的女孩,可能会彻底改变她的性格。


和董卿的爸爸一样, 郑爽的妈妈对她要求很高,在郑爽12岁时的日记里,她写道因为语文考了91分,被妈妈大骂一顿,天天不给好脸,她每天晚上都会躺在被窝里哭得很惨,她说:我为什么不如人家呢?



如果说,董卿的父亲对孩子苛刻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性格, 但郑爽的妈妈对郑爽实行“军事化管理”,是让她去参加各种比赛,是让她比别人强。就连让她上各种兴趣班,也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开始郑爽还很乖, 而且她也的确有这个天赋,从小到大,妈妈都为有这么优秀的女儿而自豪。


但等到了成都, 一直一帆风顺的郑爽遭到了挫折,据她说,班上的同学不喜欢这个外来的孩子,她在学校一直被排挤、被孤立,也就是从那时起,郑爽开始变得不自信和充满不安全感。


但此时,妈妈关心的仍是女儿没考到第一。



16岁时,妈妈带着郑爽征战各大影视院校, 郑爽的战绩是被中戏、北影和上戏同时录取。


郑爽的优秀成绩让父母忽略了她的性格问题, 而她清纯可人的外表也让她的人生一帆风顺,18岁时,她凭借《一起去看流星雨》一炮而红。



郑爽走红后, 一开始大家都很看好她,但渐渐地,就有各种负面新闻传出来:


记者会经常放鸽子, 红地毯上黑着一张脸,拍戏时经常玩失踪……


总之,在工作上她各种不靠谱,唯一能让她专心的,是和张翰谈恋爱。


两人分手后, 郑爽说她为了张翰整容,为了张翰推了很多影视剧……其实,从这种种说辞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女孩对于人生和未来是充满恐惧的,她把选择的责任推给了他人——不管你是为了爱情还是为了谁,居然做出了选择,那就是自己的人生,就算别人愿意为你的人生负责任,那也于事无补。因为浪费的,是你自己的人生啊!



包括郑爽后来在两个真人秀节目中透露的心声, 她说进演艺圈是为了父母,自己根本不想呆在这里……这样的话,即使是真的,父母听了也不好受吧!一边抱怨着父母让自己进演艺圈受苦,一边拿赚到的钱给父母买房子觉得自己很孝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