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鱼”也被称为“海葵鱼”(anemonefish或clownfish),因为它们和海葵互利共生。对绝大多数鱼类而言,几乎全身隐藏刺细胞的海葵并不友好,刺细胞的刺丝囊内含有海葵毒素,当别的生物触碰到海葵的触手,后者会往触碰的部位靠拢,刺细胞内有倒刺状的刺丝会外翻,攻击靠近的生物并注入海葵毒素。个体小的触碰者会被毒素麻痹,让海葵饱餐一顿;个体大也会被蜇疼而乖乖走开。这听起来似乎挺吓鱼的,小丑鱼却反其道而行之,没有海葵的庇护就活(会)不(被)长(吃)久(掉)。
刺细胞的工作原理。图片:Wikipedia
和我们通常的认知不同,并不是所有海葵都愿意和小丑鱼共生,在大约1200种海葵中,只有10种愿意为小丑鱼提供安全的住所,而且只有霸气的克氏双锯鱼A. clarkii能hold住这十种海葵,眼斑双锯鱼只能在巨型辐花海葵Heteractis magnifica、长须紫地毯海葵Stichodactyla gigantea和地毯海葵S. mertensii这三种海葵上生活;棘颊雀鲷更可怜,可供选择的只有奶嘴海葵Entacmaea quadricolor一种。
小丑鱼与其共生海葵一览表。图片:Litsios et al. /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2012)
虽然能适应的海葵不多,这却是小丑鱼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生存技能,还是受精卵的小丑鱼就已经知道自己该找哪一种海葵共度余生了——小丑鱼父母会把受精卵产在海葵触手的保护范围内,孵化中的小丑鱼就记住了海葵产生的化学信号,等到幼鱼(juvenile)结束浮游生活,就会顺着嗅觉记忆回到原来的海葵上。不过现实中,小丑鱼也常会因环境原因,不得不选择非“出生地”的海葵。
和海葵共生的小丑鱼。图片:asknature.org
小丑鱼的稚鱼(larval fish)是会被海葵干掉的(所谓稚鱼,是小鱼孵化后还挂着卵黄的时期),从稚鱼长到幼鱼阶段的十来天里,小丑鱼会产生应对海葵的保护物质。但还不够,刚刚“回家”的幼鱼们还没有得到海葵的“通行证”,不能立刻进入海葵中。幼鱼会在海葵附近徘徊,并用身体去触碰海葵的非触手区,待全身都浸润了海葵的粘液后才会去触碰海葵的触手;在不断触碰中小丑鱼也可能尝到来自刺细胞的慰问,直到全身都被海葵触手上的粘液包围,并被海葵“识别”为自己的一部分后,小丑鱼才可以正式与海葵建立共生关系。在共生期间,小丑鱼也要时常全方位和共生海葵触手摩擦,保持“鱼-海葵”的亲密感,如果离开海葵一段时间,要再次进入海葵生活,也需要重新进行上述相互识别的步骤,不然,莫名闯入就扎心了……
深藏其中。图片:浪里小海豚
成功与海葵共生后,鲜艳惹鱼眼球的小丑鱼就得到了安全的庇护所。而反过来,这种共生关系对海葵也是有利的。小丑鱼会赶走一些捕食海葵的蝴蝶鱼;小丑鱼粪便里的氮是海葵体内虫黄藻的“肥料”,能够增加虫黄藻的密度;小丑鱼在触手上的扰动能增大空气流通,提高海葵的新陈代谢。总而言之就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