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X-MOL资讯
“X-MOL资讯”关注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坚持“原创、专业、深度、生动”,发文频率和质量广受好评。公众号菜单提供“期刊浏览、职位查询、物性数据”等丰富内容和强大功能,深得用户喜爱,入选“2016 年度学术公众号TOP1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周刊  ·  第一批去漠河受罪的年轻人,后悔了 ·  昨天  
新周刊  ·  专访徐冬冬:我和尹子维真的很小清新 ·  2 天前  
中国妇女  ·  开工加油!致每一位启程的奋斗者 ·  3 天前  
中国妇女  ·  开工加油!致每一位启程的奋斗者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X-MOL资讯

【能源】姜岩、李垚、李明华、胡劲松JACS:π共轭诱导spiro-OMeTAD原位纳米有序结构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和稳定性

X-MOL资讯  · 公众号  ·  · 2024-11-05 08:09

正文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快速发展,已获得接近传统硅电池的效率,但运行稳定性严重制约该类型光伏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在传统的n-i-p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空穴传输层(HTL)对于载流子转移和薄膜保护至关重要,因为它与钙钛矿和电极层相互接触。在PTAA、P3HT和CuSCN等各种空穴传输材料中,spiro-OMeTAD具有良好的溶解度和合适的能级匹配,展现出获得高效率的潜力。然而,目前技术手段制备的spiro-OMeTAD通常表现为非晶态和无序的分子堆积,这导致了较弱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和载流子传输能力。当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光热工况下工作时,spiro-OMeTAD从非晶态向晶态的转变会会引起严重的形变和界面退化,易形成膜层针孔并引起器件性能的快速退化。分子有序性对有机半导体光电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调节 spiro-OMeTAD 薄膜中分子短程有序性鲜有报道,并缺乏对纳米级结构有序性形成机制的理解。因此,发展spiro-OMeTAD有序性调控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近日 北京理工大学姜岩 联合 哈尔滨工业大学李垚、北京化工大学李明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胡劲松 一同开发了一种 π共轭诱导分子短程有序(π-CISRO)策略 ,结合冷冻透射电镜(Cryo-TEM)、选区域电子衍射(SAED)和掠入射X射线散射(GIWAXS)等多种高分辨表征技术,阐明了 π共轭相互作用调节spiro-OMeTAD分子纳米级有序的化学机制。 基于此策略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可获得25.37%的光电转换效率;未封装器件在60°C标准光强下连续工作840小时后可保持98%的初始效率,具有优异的光热稳定性,有助于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进一步发展。相关论文发表于 J. Am. Chem. Soc. ,第一作者为 赵涛、金僖


本研究的亮点在于:(I)该策略使Spiro-OMeTAD 分子表现出π-π 堆叠纳米级有序和优异的载流子传输特性。(II)π共轭结构单元中的 S 原子与钙钛矿中的 P b 2+ Cs + 表现出很强的配位性,有效地钝化了未配位的 Pb 2+ 并减少了非辐射复合损失。(III)Spiro-OMeTAD纳米级有序抑制了钙钛矿和电极层之间的离子迁移。


在表征技术方面,验证 spiro-OMeTAD 的短程有序对于本研究至关重要。首先,研究人员使用基于 X 射线的技术(包括 XRD 和 GIWAXS)来确定 spiro-OMeTAD 的纳米级有序模式(Fig. 1a-c)。接着,考虑到在常规 TEM 测试条件下电子束轰击可能会引起的小分子结构转变,很难观察到spiro-OMeTAD短程有序结构。因此,使用冷冻透射电镜成功验证了spiro -OMeTAD短程有序(Fig. 1d,e)。此外,还采用 DLS 技术进一步阐明了π共轭结构单元在 spiro-OMeTAD 溶液状态下发生了相互作用,从spiro-OMeTAD溶液到薄膜层面深入清晰的解释了spiro-OMeTAD有序化的机制(Fig. 1h)。


在理论验证层面,本工作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来研究spiro-OMeTAD 分子的 π-π 相互作用,以及π共轭结构单体的静电式分布。此外,通过计算单体π共轭结构和 PVK 中的吸附能来阐明 HTLs 和钙钛矿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最终,通过差分电荷密度模型的计算(Fig. 2d),PDOS的计算(Fig. 2e-f),以及 XPS(Fig. 2a-c)的测试结果证实,具有π共轭结构的单体表现出很强的电子供体能力和配位钝化效应。


通过一系列的光学与电学测试方法评估了π-CISRO策略改进型spiro-OMeTAD空穴层的传输特性。采用紫外光电子能谱(UPS)和紫外−可见光谱测量,确定了π-CISRO策略改进型spiro-OMeTAD空穴层功能层与钙钛矿层的导带和价带位置(Fig. 3a-c)。采用光致发光(PL)和时间分辨光致发光(TRPL)的测量方法,分析了π-CISRO策略改进型spiro-OMeTAD载流子的萃取与传输能力(Fig. 3d,SI)。并采用一系列的电学表征技术来评估钙钛矿/HTL界面处的缺陷密度和缺陷的钝化情况(Fig. 3e-i)。


采用ITO/Sn O 2 /PVK/HTL/Au结构的电池来评价π-CISRO策略改进型HTL层的光伏性能。Fig. 4a结果展示了改进型器件和对照器件的PCE统计分布,改进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平均PCE为24.12%,性能远超对照组,器件最高效率实现了25.37%。改进型的器件在稳定性方面也表现突出,在35 ± 5% RH,25°C(ISOS-D-1)条件下存储了1000小时后保持了初始性能的80%。在 60 °C 左右连续 1 个太阳辐照运行 840 (ISOS-L-2)小时后仍保持 98% 的初始效率(Fig. 4d,e)。


该研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器件稳定性增强的机理。在薄膜层面,通过利用扫描电镜和XRD技术,验证了温度对HTL结晶度的影响(Fig. 5a-e);在器件层面,通过利用ToF-SiMS、Nernst−Einstein技术进一步分析了π-CISRO策略抑制离子迁移,提升稳定性的原因(Fig. 5f-g)。基于实验证据,在Fig. 5h中说明了热诱导有序和π-共轭诱导的短程有序对器件稳定性的显著差异。在器件运行条件下,spiro-OMeTAD由于热效应(热诱导有序)而发生结晶团簇,从而触发了锂离子在界面上的迁移和聚集的加速。与热诱导顺序相比,π-CISRO策略可以原位诱导的spiro-OMeTAD短程有序,增强分子的光热稳定性,抑制锂盐聚集。


总结与展望


本工作开发了一种π共轭诱导spiro-OMeTAD短程有序性的调控策略,该方法可提升载流子输运效率,并消除后退火等手段造成的界面影响,实现器件效率和稳定性的协同提升。特别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中央指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广东省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等基金项目对本研究的资助。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π-Conjugation-Induced In Situ Nanoscale Ordering of Spiro-OMeTAD Boosts the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ao Zhao, Xi Jin, Ming-Hua Li*, Jun Li, Sunfa Wang, Zhongyang Zhang, Peng Sun, Shiju Lin, Qi Chen, Jin-Song Hu*, Yao Li*, Yan Jiang*

J. Am. Chem. Soc ., 2024 , DOI: 10.1021/jacs.4c09094


通讯作者介绍


姜岩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海外优青基金获得者,主持欧盟Horizon 2020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重点项目子课题、广东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子课题等,担任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广东省科技厅、瑞士战略聚焦领域-先进制造(SFA-AM)项目评审专家,担任 Mater. Futures 杂志青年编委。迄今在 Nat. Energy.、Nat. Commun.、Joule、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ACS Nano、Nano Lett. 等材料、能源领域国际知名杂志上已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8篇ESI高被引(前1%),1篇被ESI评选为热点论文(前0.1%),引用6000余次。研究成果被 Nature Energy、Science Daily、Scienmag、Nanowerk、phys.org 等学术或科技媒体作为亮点工作专题评述,申请中国专利6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