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上财富
中国专业的高端财富管理机构,专注于高净值客户服务和大类资产配置。百万精英人士都在关注,多次入选全国自媒体20强榜单。每日精选7篇文章与您分享,涵盖政经、投资、历史和生活,让您畅享思想与财富的盛宴。公司网址:www.licai.com
51好读  ›  专栏  ›  格上财富

中国出海趋势和新方向

格上财富  · 公众号  · 理财  · 2025-03-27 20:4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者:钧策智库

来源:钧策智库(ID:gh_e32285843c45)


我国出海成绩单


海关总署1月1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出口25.45万亿元,同比增长7.1%;进口18.39万亿元,同比增长2.3%,全年外贸圆满收官。据统计,2024 年包括美国、欧盟、印度、墨西哥、乌克兰、南非等在内超过 75 个国家或地区举行大选,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


出海规模再创辉煌。 2024年,我国出海规模实现了总量、增量、质量的“三量”齐升。从总量看,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从增量看,我国去年外贸增长规模达到了2.1万亿元,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一年的外贸总量。目前看,我们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也是较快的。从质量看,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技术产品增势良好,自主品牌出口创历史新高,跨境电商等新型贸易业态蓬勃发展。


出海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去年机电产品的出口增长了8.7%,占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了0.9个百分点,达到了59.4%,其中高端装备出口增长超过4成。进口产品持续多元有效供给,机电产品进口增长7.3%,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了5%,其中能矿产品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口的比重提升0.3个百分点。


出海产品和业态创新基本框架已形成。 2024年,我国新产品、新业态、新品牌不断涌现,外贸含“新”量不断上升,更多高科技属性的新产品加速出海,电动汽车、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出口分别实现了13.1%、32.8%、45.2%的增长。跨境电商新业态全年进出口达到了2.63万亿元,比2020年多了1万亿元。自主品牌圈粉无数,占我国出口比重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到了21.8%,国货潮牌在世界各地刮起了“中国风”。


出海伙伴目的地国家更多。 我国已经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2024年,我国对联合国统计分组中几乎全部国家和地区都有进出口记录,其中出口和进口伙伴分别比2023年增加了1个和4个,对160多个伙伴实现进出口增长。大部分贸易量来自于东盟等新兴市场,金砖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我国对其他金砖成员国和伙伴国进出口增长5.5%;此外,我国持续同拉美、非洲、中亚五国、中东欧等加强经贸合作,对其进出口分别增长7.2%、6.1%、7.5%。对欧盟、美国等传统市场也保持增势。2024年,我国东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优势互补、各展所长,进出口全部实现了增长。



日本出海经验借鉴


出海新形势驱动日本中小企业出海转型。 20世纪50年代至今,日本中小企业“出海”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即出口导向时期、对外投资发展时期、海外布局加速时期和全球化扩张时期,遵循了“出口贸易—直接投资—海外地产地消”的渐进式路径。近年来,伴随国际经济格局重塑以及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日本中小企业“出海”呈现一系列新特点:“出海”方式呈现多元化形态,“出海”动因趋于复杂,“出海”模式深度融入全球产供链体系,“出海”方向更加契合经济转型发展目标,“出海”决策受地缘政治因素影响较大,经济泛安全化增加“出海”不确定性,精细化、专业化经营凸显“出海”优势。


完善的政策服务配套为日本出海提供支撑和保障。 日本注重中小企业海外发展,主要支持举措包括:政府主导出台发展战略,提供财政税收支持,打造多主体、立体化的协同服务,形成多层级、多元化的资金支持体系,完善全过程、全方位的海外业务支持方案等。


品牌出海战略成效显著。 日韩成熟企业已经率先走完了“产品出海、技术出海、制造出海”的过程,现在部分企业在品牌出海上已经长期领先,比如韩国的三星、现代等大型企业,消费品品牌如雪花秀等,甚至包括中型企业如正官庄等品牌,一个东方特有的人参产业能够打通全球路径(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参产业连在中国打造强势品类都做不到);日本的索尼、优衣库、丰田、资生堂等企业品牌,独特产品如威士忌产业后发领先,特色产品如獭祭清酒,也已经实现走出日本,美国设厂(相比较而言,中国的白酒还没找到出海的路径)。


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更加注重ESG形象。 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的经营管理也体现出稳健的风格,无论是在美国、东南亚,还是在中国,日本企业普遍都享有良好的声誉。这首先得益于日本企业严谨的管理制度和重视企业文化的传承。日本企业的员工普遍秉持和善、友好的态度,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帮助企业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还赢得了市场的认可。此外,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非常注重树立ESG(环境、社会、治理)形象,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网络。这种深耕市场的策略使得日本企业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步发展,并逐渐获得市场的信任和依赖。


出海新方向


一是产品出海。 积极推进中国品牌产品出海,并进行本土化运营。坚持“生态出海”,加快“销地产”一体化模式全球布局,加快海外市场布局、提高产品本地化布局。加强中国农产品、非遗产品、茶、瓷器、饮食、以及日用品、中药美妆产品、药食同源、中药康养衍生品、中药材、家电品牌、手机、机器人、无人机、制造业等品牌的培育,打造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出海产品。营造中国品牌知名度,加强中国产品与出口国的产品供应链模式,推进完善产地转移复制、出口加工等产业模式,提升中国品牌企业出口国本地化产业效率。


二是科技出海。 加强中国新质生产力培育,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突破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等手段,加大对芯片制造、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中国科技出海步伐,在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航空制造、AI等领域已经取得的科技成果,加速复制推广到全球,加快全球数字经济、智能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积极吸引国外学者来华深造、研发,提供政策和金融支持,提升我国科技组织国际含量,积极完善科技出海法律服务体系和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三是模式出海。 积极推进中国已经成熟的产业园区开发运营模式、综合开发模式、水治理模式、互联网模式、跨境电商模式、直播经济、网红经济、数字经济,甚至是顶层战略规划发展等模式的输出。在重资产制造业海外布局的同时,积极推进轻资产模式的布局,将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经验,快速复制到全球,并进行本地化融合创新,让中国智库资源与发展模式,在全球落地生根,推进全球产业共同体同步推进,加强中国发展模式的全球话语权。


四是组织出海。 积极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政策、文化、资金和资源支持。搭建中国企业出海平台和协会,提供出海国家信息资讯和前沿投资信息,并搭建资金和技术相关桥梁,助力中国企业更快、更稳走出去。加强本土国际跨国企业培育,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税收支持,打造更多跨国企业孵化地。积极推进国央企带动中国中小企业组团化出海,加强资源嫁接和全产业链出海,推进技术、资金、服务、运营、产品、供应链、物流等一体化、全链条出海,充分发挥国央企资源地位优势,加强与出海企业互动组合,打出组织出海组合拳。


五是文化出海。 加强中国品牌文化自信与文化输出,提升我国非遗产品、神话故事、历史文化、历史名人、著名景点、朝代美学文化、诗词歌赋、琴棋画艺、民俗表演等的文化影响力,加强创新融合,文化融合,提升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在出海国,搭建中国文化体验场景,搭建中国杂技、演艺、相声、曲艺杂谈、朝代故事等为主题的场景化剧场,加强中华文化消费品牌影响力。加强中国饮食文化、中药文化、春晚、中秋等文化的输出,完善出海产业链条,提升中国文化品牌的渗透力。


六是标准出海。 积极推进我国企业在科技、资本、行业、知识产权、产品等领域的标准制定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提升我国制度性话语权。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相关规则制定,推动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规则体系,增强我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密切跟踪和牢牢把握国际投资、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高标准演进趋势,实现我国由“规则接受者”向“规则引领者”的转变。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这一国际合作平台,总结、创新、推广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打造国家和地区间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的示范性制度安排。


七是完善出海服务。 让民营企业“出海”更有底气。一是构建“出海”服务平台。在海外创建面向民营企业的园区,支持民营企业创建国际研发中心,引导民营企业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构建涉外法律服务体系,打造若干涉外法律资源高度集约、企业办事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加强涉外执法司法效能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协调,必要时可以设立联席会议机制解决突出问题。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