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篇江南春的演讲文章,江南春对商战,尤其是营销战本质有深刻的剖析。以下五点是这篇演讲的核心内容。请阅读。
中国商战的核心要素已经彻底改变。三十年前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是生产端,广东人最利害,三来一补什么都能生产,十五年前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是渠道端,浙江福建人最利害,娃哈哈拥有200多万个网点成为首富,现在有了天猫京东淘宝,渠道基础设施被互联网重建了,想买某个品牌买不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所以生产端,渠道端都重要,但这只是竞争门槛,最重要的是消费者心智端,你如何让自己的品牌在顾客的心智阶梯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让品牌在顾客脑子里相对竞争对手成为首选。所以真正要打赢的就是这个认知战。
许多公司业务很棒,但没有抢占心智,这是在裸奔,必须最快时间封杀品类或特性,没有封杀前时间窗口是存在的,要饱和投放才能把那个词占据掉,一旦占据时间窗口就关掉了。抢占心智中品类的第一,一旦先入为主,你就关闭了其它对手的入脑之门。抓住创新带来的半年一年的时间窗口用广告饱和攻击形成竞争阻隔,实现惊险一跃,从脆弱到固化,夺取心智产权。先入为主的品牌认知才是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的,才是真正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价格战流量战的护城河。孙正义先生特别喜欢孙子兵法,他说,你要做遥遥领先的第一,不然失去利润只是时间问题。
什么是第一?第一个打入消费者心智的叫第一。我认为当下的战争形势上,企业经营的最大成本来自于顾客的认知成本,如何克服人们长久以来的选择惯性和经验、建立新认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企业最重要的问题是简单地说出差异化:说出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我自己总结了一句话:要占据消费者心智有四种方法,第一种叫代言品类,第二占据特性,第三聚焦业务,第四开创新品类。企业的战术问题就是相对于你的竞争对手如何找到优势位置。企业的战略就是调动所有资源促使上述战术优势得以最大化的实现。战术决定战略,战略推动战术。
认知大于事实,所以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顾客认知。少即是多,与市场主流和显而易见的真理相反走。源点期锁点源点用户,让源点人群带动跟风用户。慢即是快,要打透源点人群。只要引爆这20%的原点人群马上就会引发群体跟风。所以广告要抓住核心,要看最核心的受众是谁,先聚焦这部分核心人群也就是先期使用者,让你的产品成为他们心智中的首选,然后引爆消费,形成认知叠加,最终让跟风人群全面跟进。
用户没有选择才是品牌最好的选择。今天的主流人群基本上不太看电视,都去看互联网了,而互联网的消费者基本上都在看内容,很少会看广告。消费者在手机上看资讯是有选择的,主要是看内容、看话题。在互联网上看视频时,主流人群大部分是买会员的,付费就没有广告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给消费者提供了太多的选择,有那么多资讯选择对个人来说是好事,对广告主来说则是灾难。反而被动的生活空间是没有选择的,你总要回家,上班,坐电梯,看电影,其实用户没有选择才是品牌主最好的选择。
资讯模式在发生剧变,都往手机端去发展,移动端消费者是有选择的,这时候就要在移动端做内容营销,做内容、做话题、做植入,从而创造可以被传播的内容。还有一种方法叫被动化,因为消费者被动的生活场景、生活空间很难改变,你要打通商务人士群体,就要选择公寓楼、写字楼、机场,你要打通年轻时尚群体,就要选择公寓楼、写字楼、电影院。今天的传播趋势在于拥抱资讯模式的变化和赌对生活场景的不变。
以下为江南春的演讲: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想法,在流量时代、在BAT时代、在流量为王的时代,有哪些新的营销方式。
在中国的军事理论当中,孙子兵法讲到一点,“求胜不能求战”,不能轻易打仗,如果要发兵,必须确保胜利。如何确定你在市场上一定会胜利呢?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道、天、地、将、法”。
天,就是天象、天时,在中国企业叫时间窗口;地,是渠道,渠道经销商的力量是否覆盖广阔;将,是在座各位的团队;法,是运营管理的效率和激励机制。我认为,在中国“天、地、将、法”非常重要,但是要打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位于之前,叫道。道是非常虚幻的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其实是人心。
我们看毛泽东对战蒋介石,两万红军对战百万国军,人数打不过,装备打不过,团队打不过。那我党为什么可以迅速取得中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因为毛主席赢得人心的能力强。
当时,蒋介石盘踞城市,毛主席主张农村包围城市。面对四亿农民,且这四亿农民是主流消费群的时候,毛主席写下一条著名的广告语:“打土豪,分田地”。写完这六字广告语,中国革命战争的结论已经既定。当所有东西都打不过人家,什么力量最可怕?人心的力量最可怕。当你挑动了人心,对战的一方不是两万红军,而是四亿农民。
回顾过去三十几年的商战,实际上有三个过程。在短缺经济的时代,中国商战的核心是生产端,那时候广东人什么都可以造,迅速成为中国最富有的人。十几年之后,生产端逐渐成熟,这时候福建人和浙江人通过铺渠道、打广告成长起来,宗庆后之所以成为首富是因为他把水卖到250万个网点,跟经销商联盟,形成利益捆绑制度。在平衡经济的情况下,整个战争发生了改变,渠道的作用越来越弱,电子商务重构了渠道,整个商战的关键在于如何在消费者心智端取得优势位置。所以在今天的时代,企业经营的核心要素是CMO。
什么是第一?第一个打入消费者心智的叫第一。我认为当下的战争形势上,企业经营的最大成本来自于顾客的认知成本,如何克服人们长久以来的选择惯性和经验、建立新认知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最重要的问题是简单地说出差异化:消费者为什么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我自己总结了一句话:要占据消费者心智有四种方法,第一种叫代言品类,第二占据特性,第三聚焦业务,第四开创新品类。
首先说代言品类,当行业没有领导品牌的时候,果冻就吃喜之郎,烤鸭就吃全聚德,要租车找神州,装修就上土巴兔,要敢于封杀所属行业的领导品牌。比如神州租车,2010年开始做租车,前面已经有两位老大,一嗨租车1200辆车,至尊租车1000辆,神州大概600辆。神州租车相比之下既不专业也没有先发优势,但它第一个抢占了消费者心智。神州租车集中火力聚焦租车会产生的几大场景,本地租车是公寓楼、写字楼,异地租车就做机场,打通这三个空间,租车人一定会看到,最后确立“要租车找神州”的概念,把神州和租车划上等号。
第二个部分,当你所在的行业已经有领导品牌了,就要占据特性。找特性的打法是什么?例如老板“大吸力油烟机”,做了十年之后技术品质已经跟西门子打平。西门子是德国五百强,老板说技术品质做得比它好是没有用的,因为消费者认知不会被改变。这时候老板承认西门子技术品质好,但是西门子是做西餐出身,而中国厨房炒菜油烟大,老板“大吸力油烟机”更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从与竞争对手相反的点切入占据特性,借力打力,马上超越西门子,到西门子转型做大吸力油烟机的时候,这个词、这个特性已经被老板占了。
第三种方法是聚焦业务。譬如“上天猫就够了”,直接封杀品类;第二个杀入市场的通常找特性,找老大麻烦,“同样低价买一真的,同样低价买一赞的,同样低价买一块的”,是京东;第三个则做垂直、聚焦,“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是唯品会;第四个只能做微商了,所以第四种就是开创新品类。
在中国其实没有什么技术是绝对领先的,没有什么模式是不可以学习的。技术的领先,商业模式的创造,能为你提供三个月、六个月、至多不会超过一年的心智窗口期,关键是怎么抓住这个心智窗口,在消费者心智中把等号划死。
说起营销,不得不提到广告。我认为好的广告语需要考虑三点,第一顾客认不认,第二员工用不用,第三对手恨不恨。好的广告语会产生巴甫洛夫效应,让大家形成条件反射,比如说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凉茶等于防上火,消费者是相信、认同的;那员工、促销终端会不会用?说你嘴角裂了,怕上火喝我们王老吉,员工很顺口用这句话一定是对的;第三,对手恨不恨?所有做凉茶的都恨这句话,因为它把别人的路给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