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日本民俗学家宫本常一将自己二十多年的田野调查集结成册。五十七年后,此书第一次引入中国,译为《田野调查:被遗忘的村落》,这位“最了解日本国土”的民俗学家教给了我们另一种缅怀乡村的方式
“我这八十年别的什么都没干,就是骗人和玩女人。”
双目失明、八十多岁的小老头源氏向宫本常一讲述了自己的一生。如果没有遇上到土佐(现在的日本高知县)梼原村做田野调查的民俗学家宫本常一,源氏的一生连同那些年他赶过的牛、追过的姑娘和走过的村庄都会被世人遗忘。他是宫本常一采访的1200户村民之一。
宫本常一是20世纪末期日本民俗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从1939年开始,他走遍日本列岛,走访3000多个村落,徒步行走约16万公里,积累了近10万件文字和图片素材,著书七十多卷。他的代表作之一《被遗忘的村落》数月前正式在中国上市开售,豆瓣评分8.8分,触动了很多人对乡土社会的记忆。通过走访村落和农户,宫本常一用平实却琅琅上口的文字记录了那些现在已经消失的民间习俗和乡土风情。
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这样评价宫本常一:“没有人比他更了解日本的每一寸土地。”宫本常一所创立的“民具学”为民俗研究领域提供了文献史学的新视角。人们对这个学术领域的定义是:在白纸一般的日本地图上行走,每到一处画一红点,直到地图满纸通红。
1943年
在乡间闲聊的日本艺伎
宫本常一对“村落”有着天然的亲近感。
1907年,宫本常一出生在山口县周防大岛,最深刻的童年记忆几乎都与祖父宫本市五郎有关。
幼时被祖父用竹笼晃晃悠悠地背着上山,五六岁时跟着祖父在地里拔草……坚持了一辈子传统生活的祖父让宫本常一对“村落”有了最初的概念。在他眼中,“他(祖父)的人生本身就是一则民间故事”。
祖父给宫本常一讲述的那些民间故事为他敲开了民俗学研究的大门。1930年,从大阪府天王寺师范学校毕业后,宫本常一成了一名小学教员。一年后因为得了肺结核回乡疗养。看杂志打发时间的时候,他读到了日本民俗学创立者柳田国男的文章,颇有共鸣。此后便开始向杂志投稿自己记载的那些旧时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引起了柳田国男的注意,还让宫本常一结识了另一位学者涩泽敬三。涩泽敬三不是一位普通的民俗学家,他有着更为显赫的身份——“日本企业之父”、大财阀涩泽荣一的孙子。在他的建议和资助下,31岁的宫本常一辞去了小学教员的工作,进入涩泽敬三的研究所“屋顶后博物馆”工作。他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走遍日本增加见闻”,旅行的第一站是日本本州岛西部的中国地区。
记录被遗忘的村落,意义绝不仅是为了记忆。
书评人严杰夫认为,正是由于宫本常一等学者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发掘为后世日本文学的创作提供丰富素材,也促成了日本文学在现代的繁荣。
事实的确如此。
除了影响几代作家、史学家,宫本常一的《被遗忘的村落》甚至还成了动画导演宫崎骏的灵感来源。吉卜力工作室的制片人铃木敏夫特别喜欢宫本先生,于是就把他的代表作《被遗忘的村落》推荐给了宫崎骏。书中有一章《寻找孩子》记载了一户人家的孩子走丢,全村人动员寻找的故事。这个情节后来成了宫崎骏代表作《龙猫》中小梅迷路走丢、众人齐力寻找的情节。此后宫崎骏就始终珍藏着这本书,在创作间隙时不时就会翻开重温。
1950年
牛是日本农村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之一
宫本常一开始做田野调查的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日本国内进入战时状态,满目疮痍。虽然宫本常一去的大多是鲜为人知的山中村落,但战火烧身的危险时刻都潜伏在他周遭。在一次走访大阪堺市的时候,宫本常一遇上了空袭。很多资料都在那次空袭中遗失破坏,所幸他捡回了一条命,才得以继续上路,接着调查。
在北海道西南部港口城市小樽的凄冷一夜,令宫本常一始终难忘。
那是刚到小樽的第一天,当地就进入了紧急状态。车站被逃难的百姓淹没,宫本常一挤过人潮到达旅舍的时候已是筋疲力尽,随身带的口粮饼干也都吃了个精光。因为战时物资短缺,食物成了最值钱的东西。窗外有小贩边走边叫卖着煮章鱼,原本寻常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即便加了不少价还是抢手得很。他囊中羞涩,唯有靠喝水果腹。入夜天凉,他用手抱住膝盖坐着睡觉。这是在山中修行的僧侣向猿猴学来的睡姿,据说这样睡不会受凉感冒。
在山中村落调查,很少吃到正儿八经的午餐。在一次旅途中,宫本常一在背囊里准备了一斗大米。因为考古学组的克扣,其实到手所剩无多。为了能尽量节省口粮,他“原则上不吃午饭”。后来实在饿得不行,他就在过河的时候把脸贴在水面上,咕噜咕噜灌上一肚子水。就这么带着满肚子叮当作响的凉水继续硬着头皮赶路。
世道混乱,路途艰险,宫本常一却不觉得很凄苦。
日本村落的村民虽大多不识字,但几乎每个村都会有一个长久保存下来的“账箱”,里面会有关于当地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常年封存,鲜被打开,想要借阅常常需要在村民大会上讨论协商。一经允许,宫本常一经常彻夜抄写这些账本,以便能按期归还。抄完资料,他还要选择个别农家深入访谈,调查一户往往就会耗去他半天时间。
“但无论如何都要心怀感激。因为调查是你向当地人的一种索取。”
1965年
刚放学的小学生走在回家的乡间小路上
负责编辑《被遗忘的村落》的李欣最早是在一份“东京大学、庆应大学学生必读书目”的书单里发现了这本书。之所以被这份“朴素”的田野调查报告击中是因为:“市面上关于日本的书非常多,但是涉及战后日本普通人生活的书却非常少。宫本先生记录了一个早已消失的日本,那是与现在高速发展之后的日本完全不同的另一个日本。”
当提出要购买这本书的版权之时,日本版权方大吃一惊。在李欣看来,也许这本记载被遗忘村落的著作本身就是一本“被遗忘”的著作。这是一种遗憾,也是一个机遇。
对于将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郑民钦来说,更是一种挑战。在此之前,他最为人熟知的是翻译了《源氏物语》和大江健三郎、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等日本文学大师的作品。他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来翻译这本书。因为书中涉及很多古语方言,翻译时他的手边总是常备民俗、农业等相关的专业词典,甚至还会专门向日本民俗学会写信请教。
他觉得,宫本常一的民俗学是很特别的:“与柳田国男学派有意不去涉及漂泊民、受歧视的农民、性等领域不同,宫本常一描写的是‘无文字社会的日本’。他的民俗学追求的是保存即将被现代化的浪潮冲刷而去的人和历史中最本质朴素的本性。”书中大部分内容来自村民口述。这些几乎没受过文化教育的农民讲述的人生朴实无华,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郑民钦能不修饰就不修饰,尽量保持“原生态之美”。
在准备出版的两年时间里,李欣将这本书读了不下六遍。在又一次合上这本书之后,它已经跳脱了日本社会,成为了一个“有关城市化之前社会的记录范本”。李欣说:“城市化的车轮碾压的不仅是日本,在巨轮到来、乡土社会彻底支离破碎之前,我们至少要留下记录,供后人感慨借鉴。如果没有记录,无处凭吊,那么那段曾经存在的历史就等于消失了。”
六七十年前,穿着人造皮夹克和灯芯绒长裤、背着硕大行囊和相机的宫本常一是带着怎样的心情哼着民谣行走在乡野间的?也许他当时记在心头的只是父亲在他15岁离家远行之前给他的十条劝言。其中一条是:如果有时间,就要尽量去走去看。
看天下384期文化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
明星涉赌 | 日本萝莉 | 直女秘密 | 综艺抄袭
戏精之家 | 神奇女侠 | 锦鲤之谜 | 逗比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