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海纳各界精英,广宣精益思想,深度对接精益技术及专业技术,提供可信赖学习、成长平台,促进个人成长,促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助推中国智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歸藏的AI工具箱  ·  苹果准备把 Gemini 也集成到 ... ·  昨天  
歸藏的AI工具箱  ·  苹果准备把 Gemini 也集成到 ... ·  昨天  
科技美学  ·  OPPO Find X8 ... ·  昨天  
科技美学  ·  OPPO Find X8 ... ·  昨天  
新消费日报  ·  “廉价版”iPhone来了! ·  3 天前  
新消费日报  ·  “廉价版”iPhone来了! ·  3 天前  
最红安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3 天前  
最红安  ·  不要买,不要吃!内含违禁成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质量部别再傻傻背锅了,产品质量问题根源在这儿呢!!!

精益生产促进中心  · 公众号  ·  · 2024-05-13 16:28

正文

精益生产 | 智能制造 |管理前沿 我们来自丰田,分享生产技术与管理方法




HLEAN 导 读

质量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 ”这个话题,一直以来成为企业界争论的焦点。


生产者说质量 是检验出来的,劣质产品流入市场是检验员没有把好关;


检验员说质量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者如果不制造不合格品,市场上就没有劣质产品!


很多的公司,一旦有出现质量问题,就把责任往品质部门推,很多公司都存在着这样的 错误观点


· 容许少数的不良,意外的瑕疵是无可避免的;

· 品质是品管部门的责任;

· 只重视产品的检验,检验人员需要负责解决瑕疵品;

· 出了问题,都觉得是品质部门的事情。


许多从事质量工作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感受。


往往写报告时,质量部一个人完成,其他部门基本上不管;老板觉得质量不是很重要,研发很重要,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质量部门在公司并没有什么地位,往往说了几句真话,就该被闪人了。



Part 1

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那么, 产品质量到底是生产出来的还是检验出来的呢?


首先,我们要分析先与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众所周知,产品生产在前,检验在后,换言之,只有先生产出产品,才能检验,如果没有产品就无从检验,何来优劣的结果?


显然: 生产是主动的,检验是被动的。


美国质量管理大师威廉·戴明博士在提出“产品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这一理念之前,早期的质量管理仅限于质量检验,仅能对产品的质量实行事后把关。


威廉·戴明的这句质量名言指出, 只有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



如果忽略过程控制,只靠检验,是不可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因为质量检验,只能剔除次品和废品,并不能提高产品质量。


也就是说,质量控制的重点决不能放在事后把关,而必须放在制造阶段,即生产过程阶段。


Part 2

为什么会出现质量问题?


· 产品开发前问题不处理好,量产直通率太低,就希望靠着品质救火,想靠提高检测的频率,从中降低瑕疵品或不合格品。


· 加入返工料,不合格物料,却没有事先经过测试验证,没有准确的产品质量波动情况认知。


· 客户催着要货,上面施压,老大就根据自己的所谓的实际经验说话,对于不在标准范围的产品,实施特殊放行,导致产品问题。


· 行业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标准,公司还依旧按照原来的标准生产;


· 生产过程中出现非人为的品质问题,却又不在检测频率范围内;


· ……



Part 3

品质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


某汽车配件,使用某公司生产的ABS( 750SQ ),用了3.4吨后,发现用该原料制造的塑料件表面均有黑点,造成产品不合格,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案例二:


某公司生产白色膜用于奶膜,所有的检测项目都合格,所以 设法 出厂,但是薄膜生产商在使用的时候,发现母粒味道比较难闻,后来就进行投诉。


最后导致,几百吨的订单,就因为这样的一个品质问题,黄了。万幸的是,使用商没有把薄膜生产出来,不然后果就真的不堪设想了。


案例三:


某公司生产的工程母粒,由于对颜色控制不严格,导致使用公司生产的塑料件产生色差,从而导致客户不再使用该公司的塑料产品。


案例四:


由于对塑料水分控制不严格,导致塑料制品商在使用塑料过程中,塑料出现各种气泡,导致大量的不合格品产生,最后几十吨的塑料,全部退货,并赔偿已造成的损失。


对于塑料出现品质的案例,屡见不鲜。如果这些情况都要品质部门来背黑锅的话,那真的是太冤枉了。


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一环节,都需要进行质量控制,而这些控制显然不是质检部门或质量管理部门能够完全承担的,必须由处于最佳位置的人员来实施这些控制。


例如,某些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很容易,但在检测中却很难发现,此时,处于生产作业者显然比质检员对质量问题更了解, 如果作业者不主动控制质量,仅仅依靠质检员把关,产品质量就难以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Part 4

如何全方位控制产品质量?

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基本定位了,然后的质量全靠采购、加工制造、包装、运输来保证了,把这些环节控制好,质量自然就控制好了。


所以产品质量是在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实现的,质量是通过工艺管理实现的。


如何控制产品质量:


1

工艺需要多方评审、确定了的工艺不要轻易更改


(1)要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到变化点。


(2)不要轻易更改工艺,轻易更改工艺容易掩盖了问题的真正原因。


2

过程控制要有量化和追溯的意识


(1)机械零件没有 个因素不影响最后的结果,不要忽略任何细节。


(2)任何细节尽可能用数据去量化控制并记录。


(3)过程细节不进行控制和追溯容易导致查不到真因。


3

解决问 题一定要 有耐心


(1)不要过多希望一口气吃个胖子,花时间找到真因然后解决,可以事半功倍。


(2)发现异常情况不要因为与解决的问题好像没关系而置之不理,任何蛛丝马迹都需要深入研究,可以开头脑风暴会议,毕竟一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


(3)找不出原因和规律的时候不要不行动,可以多收集数据,找到异常点。


(4)把以前试验和总结的一些经验和规律再温习一下,找一下灵感。


(5)一旦发现一些经验和规律后,再深入下去把它上升为理论,任何问题最终都需要理论支撑。


4

要建立预防的思维


(1)质量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预防,而不是出了问题后如何挽救。质量管理最基本是找问题,如果没有问题,就要控制风险。


(2)任何质量问题出现前一定是有征兆的,就看你有没有方法、手段和经验去监控和识别。(例如SPC)


(3)同一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第二次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说明第一次没有找到根本原因,或者措施没有落到实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