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童书妈妈三川玲
分享新生代家庭教育资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已明确,禁止安装!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乌鲁木齐将新建(改扩建)续建11所中小学 ·  昨天  
新疆949交通广播  ·  免费开放!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2月11日 12日 ... ·  2 天前  
新疆949交通广播  ·  注意!新疆部分旅客列车停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童书妈妈三川玲

一个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在30岁那年怀疑人生

童书妈妈三川玲  · 公众号  ·  · 2019-05-16 06:42

正文


晓蕾是又一个去大理的北京人。 风光的“别人家的孩子”晓蕾,在30岁那年突然开始思考人生。于是她辞职、创业、迁居大理。5年脱离“安全”人生轨道的她,经历了什么,过得怎么样?每个不安于心的人,都很关心她的答卷。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大多数父母的梦想,是培养一个“别人家的孩子”——中考全市状元,高考进入北京名校,在世界顶尖公司就职——本文作者晓蕾的前30年人生,走出了一条“别人家的孩子”的道路。然而,你会发现好大学好工作不等于你真正想要的人生,尤其是你有好大学好工作的时候,你更会在30岁时候内心发生强烈的对话。


在30岁那年,一个念头进入晓蕾的脑海挥之不去,那就是:如果不走大公司HR规划的上升道路,如果不走按部就班的人生,那会是怎样?


非常遗憾地说:晓蕾不是一个榜样,她还没有“成功”的、值得学习的人生;正因为此,晓蕾的人生故事更值得看,因为她为不安于心的你,走了一条真实的、坦诚的不那么戏剧性的道路。


下面是晓蕾的故事时间。



30岁前顺风顺水的人生

我是一名八零后,二宝妈,目前一家人定居大理两年整,是大理的新移民。

作为一个海外会计硕士毕业,曾在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在北京有房有车有户口的人,经常有人好奇的问我:为什么会离开北京去大理?



原因当然能罗列一些,但一切还是起源于在我三十岁那一年所经历的一场重大变故。

作为八零后独生子女的一代,我们从小被父母寄予了厚望: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从此就拥有了幸福快乐的人生。

而在我前30年的人生里,基本按照父母给我编写的人生剧本,一步都没有行差踏错。


中考以全市状元的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高考被北京的高校录取;毕业后继续出国深造,拿到硕士学位和从业资格证书;回国后进入全球排名第二的电脑品牌公司工作,升职加薪,职业生涯前途一片光明;先生是学生时代的初恋男友,异地六年恋爱八年后终于修成正果,育有两个可爱的女儿。


▲一家四口合影


那些年里,虽不曾多么风光无两,但一直顺风顺水;从小,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是父母的骄傲和希望。可是,在我三十而立那一年,我经历了从未有过的巨大失败,彻底跌入了谷底。

我的职业是会计。经过多年的职业培训和工作积累,我在这个岗位得心应手,但我并不喜欢这个工作。 有一次结账,我花了两个小时,对了几万条数据,终于确认一个0.02USD的差是由于四舍五入导致之后,被无力感和自我怀疑裹挟: 每天面对大量的数字,重复,单调,毫无生命力,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想做出自己的事业,想要赚更多的钱,想要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想要实现自我价值。这样一撮不甘心的小火星蹦出来后,渐渐地在我心中烧出燎原的大火。


于是,在我自认为获得了一个很好的资源和机遇时,不顾家人劝阻,毅然辞掉了工作,结束了四年职业生涯。

寻求改变, 以惨痛失败而告终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创业。

创业的前期,一切都是令人兴奋的。我终于不再是朝九晚五天天对着电脑录入数据的白领小会计,俨然一副积极进取就差成功的创业小老板。

然而,一切在一年后戛然而止。因为资金链断了,为了止损,我决定彻底放弃。


这个行业,直到现在都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在我们入场的时间点,我们有最优质的一手资源。


人说: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可那个时候,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人说: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可是我们连坚持的能力和机会都没有。


失败来的那么彻底和迅速,摧枯拉朽一般砸下来,一切结束了。

在物质层面,我几年来的积累,一朝失去,仿佛从来不曾拥有过;在精神层面,更是巨大的打击。


每天面上波澜不惊,心底却掀起惊涛骇浪;我无法面对对我寄予厚望的父母;无法面对可能来自于其他人的嘲讽讥笑;更无法面对让一切发生了的自己。悔恨,恐惧,愧疚,绝望,各种负面情绪在心底交织如乱麻,以致于一度要去看心理医生。

我所追求的“自我实现”

真是自己想要的吗?


很久以后,当我从这段黑暗痛苦的经历中走出来后才发现, 这几乎是一场注定的失败。 因为,我并不喜欢这份事业,这个行业里所展现出的价值观完全和我不符。而我之所以去做这件事,仅仅是因为可以赚钱,赚钱意味着成功,而成功意味着“自我价值的实现”。

那么,我所追求的“自我实现”,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这是个人人都可以创业的年代,每天都可以听到逆袭、名利双收的神话。人们喝着“鸡汤”打着“鸡血”,为了功成名就,不敢有一刻停歇,生怕被时代抛弃,被阶层“固化”。这种社会集体潜意识,让人不知不觉就陷入其中,被裹挟着向前,分不清是“别人的需要”还是“自己的需要”。


在我确定失败不可避免时,陷入了深深的恐惧。比起赔掉自己之前的所有积蓄,向父母坦诚自己的失败更是我心理无法跨越的“槛”。

我从小就是个听话的“乖乖女”。在我“学霸”的那些年,我母亲对我的管教非常严格,对我取得的成绩非常在意。虽然我成绩已经很好了,但她认为还可以更好。


好的地方不用说,因为任何形式的表扬都可能会让我骄傲自满。但还没做到的,却要被提醒,指责,甚至辱骂。以致于很长的时间内我都没有自信,我觉得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父母满意和高兴,只要稍微没做好,我都会下意识的觉得愧疚和恐惧。

当初我辞掉稳定的工作、孤注一掷地去创业时,父母并不赞同,如今更无法面对他们,害怕他们失望。

我还记得当时心理医生和我说过一句话:“你以为你现在在悬崖边,只要跳下去就会万劫不复。但这只是你以为,真的跳下去,也可能未必是你想象的深渊呢?”

然而,我仍旧迟迟无法开口,直到一年以后的一个契机,才不管不顾地说出埋在心底的反复煎熬的真相。当时我的父母异常镇定,他们只问了一句:“钱赔了还可以再赚,你现在怎么样?”


那一瞬间,我泪流满面,我知道我终于可以放下心中这块大石头,终于可以彻底从这件事上走出来,终于可以卸下一直以来抗在肩上的“期待”,终于可以为自己而活了。

这次血淋淋的教训让我意识到,我内在如此渴望得到外界的肯定,急切地想要证明自己,都源于我渴望母亲的认可。而我通过这个经历,开始接触各种身心灵的理论,放下“自我实现”的执念,转而向内看,试着与母亲分离,重新接纳“内在受伤的小孩”,从此头也不回的地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



换个地方停下来,

于是我来到了大理

第一次创业惨痛结束后,我还做了一些其他的尝试。从结果上来说,大部分乏善可陈,不过倒是积累了诸多可以分享的失败经验。

日子就像15年后的A股市场,从4000点跌落后,缓步回升至3000点,就开始了漫长的盘整期,偶尔跌倒2600点,也可以波澜不惊了。

所幸也并没有到了穷途末路,山穷水尽,仍旧让我有时间可以思考一下接下来如何过自己的人生。

彼时刚刚生完老二,手中没有正在进行的项目。北京这样的城市,到处弥漫着焦虑的空气,好像不做点什么就不对,生怕停下来就错过什么。而这个焦虑更多的是来自于外界的压力,来自于和他人比较,来自于习惯性的忙碌带来的安全感。

考虑到我们之前不成功的经验,在这种焦虑的状态下,难免盲目下决定,进一步为失败积累素材,于是我生出了离开北京的念头,换一个地方,停一下。

这些年,特别流行“逃离北上广”。然而,我并不觉得我们是在“逃离”,只是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


妹妹6个月的时候,我们自驾去大理考察。那是我第一次去大理。 接着,我们用了两周时间,确定了孩子读书的学校和住的地方。然后返回北京,打包收拾东西,将北京的房子租出去,1个月后,正式搬到大理定居。

就这样,2017年4月,我离开了生活15年北京。

作为一个边陲小镇,大理有着不输大城市的包容,也有着超越大城市的从容。



这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停下脚步留下来。有文艺小青年也有学识渊博的学者;有一线城市的中产和漂洋过海的老外。

这些人一般其貌不扬,朴实无华,布衣棉鞋,背着竹筐骑着电动车出没在村落的街头巷尾。若不是迥异于当地人标识性“大理黑”的肤色和南腔北调的口音,还不那么容易辨识。

可是只要聊聊天,你会发现这些人一般都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对于自己需要的生活有着较清晰的认知,更容易放下对物质的过度追逐,转而按照自己的意愿,无论大小做些喜欢的事。

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打破了原住民的狭隘和闭塞,无论什么样的信仰,什么样的理念,都可以在这里生根发芽。

如果愿意,你可以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和有趣的人;可以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伙伴;也可以在青山绿水间安静独处。

人们来来去去,没人会大惊小怪,也不会有人指手画脚;在这里,时间都慢了下来,褪去城市中的浮躁和喧嚣,生活还原了其最简单朴拙的本质。



希望孩子在宝贵的童年时光

获得滋养一生的精神力量


我们住在孩子学校附近的村子里,每天背着筐赶集,骑电动车出入,村子里住了20来家学校的家长和同学,放学后孩子们经常一起玩耍或者互相串门,蹭百家饭。


▲先生带着学校的孩子们,大家相处得很好


刚来大理的时候,姐姐不到5岁,妹妹才6个月。姐姐在来大理前,和我们一起折腾,一年内换过4个幼儿园。所以那个时候她的安全感非常差,几乎时时都要黏在我们身边。来大理后2个月,她就提出要去别的小朋友家过夜了。

而妹妹自打会走了,基本就是在户外活动。大理有广阔的空间可供孩子们玩耍,出门是田埂,转弯是小溪,过个大马路就能爬苍山。


在大理,有不少人在做新教育尝试,而我也把孩子送进了新教育机构。这些新教育与主流、精英教育还是有很大不同。

偶尔,有外地的朋友来我这里造访,看着她们的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娃,焦虑也会时不时地冒出头来。不过,沉静下来,就会发现所谓焦虑,不过是因为自己短视。只看到了眼前这一时半刻,而忽略了人生漫长的岁月中最重要的东西。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先生与两娃


▲飞翔吧,女孩


我和我的先生,是体制教育下的“学霸”和“学渣”。我们能从彼此身上清晰的看到体制教育给我们带来的益处和弊处。而其实,未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了。


我只是希望我的孩子们,在宝贵的童年时光,能够扎实地获得滋养一生的精神力量。



给人生一点时间也未尝不可

每每和人聊天时,都会被问到:“你在大理做什么呢?”

坦率地说,这两年什么都没做。

虽然我没有从事一份赚钱的工作,但不代表我没有学习和成长。相反,在停下来的这两年里,我学了很多东西。

如果你对自我成长感兴趣,大理有丰富的资源。

这两年时间,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在中医和自然疗法方面小小的学有所成,不但能自行解决孩子的各种健康问题,还能偶尔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

此外,我会把关注点从“别人会怎么看待我”转到“我要怎么看待我自己”。“停下来”会把外界的刺激屏蔽掉,转而更关注自己的内在和精神的状态。虽然也日日生活在鸡毛蒜皮的琐事中,但是会觉得每一天都有变化,哪怕只有一点点精神上的成长都让我喜悦。



在经历了“付出就会有回报”、“不用付出也会有回报”以及“无论如何付出都不会有回报”这些跌宕起伏的人生后,我越发相信顺势而为的力量,不再为人生做预设,渐渐地放下了“不得不”或者“必须要”的执着。 玄妙的是,当我真的放下执念时,事情反倒找上门来。

今年,我们会借助大理丰富了旅游资源开展一个民宿的项目;会借助云南丰富的物产资源上线一个微店项目;我还会成立一个工作室,把这些年来学到的健康疗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30岁时,我辞掉一份稳定的工作,尝试创业而后惨败。如果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主人公应该在发愤图强后逆袭翻盘获得成功。然而,5年后,我的人生走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我知道,很多女性在30岁后都在寻求自我转变,在改变的过程中势必会有慌乱、恐惧和自我怀疑,但我没有觉得什么事情是白做的,没有什么苦是白吃的,没有什么时间是被浪费的。这些经历和体验,换一个角度看,都是让我们成长的。

所以, 我感谢所有的这些经历,让我不断认清了自己的能力边界;也不断让我回归到自身,看到自己是如何活在他人的眼光和评判中,是如何活在自己头脑的虚妄中;也让我更踏实地立足“当下”,为未来累积内心的力量。

那么,我想说,改变在何时发生都不晚,而给自己一点时间、给人生一点时间,也未尝不可。接受所有的犹豫、挣扎与失败,我相信,从内心的泥沼中爬起来只会让我们更有力量。

END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撰文:晓蕾,暂离北京,旅居大理

二宝妈,中医粉,会计,净拍师

编辑:晓理



相关文章链接:

我们不一样|越吵架的旅行越好

我们不一样|40岁裸辞,即使不能逆袭,也要尽力的人生

我们不一样|10岁男生除了上学还可以做什么?

我们不一样|我就当个70分老妈吧,挺好的

我们不一样|如何给孩子们办个儿童读书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