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首个“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评价报告面世,均衡发展成为首要挑战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5-26 19: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举世瞩目,北大-瞭望“一带一路”大数据课题组发布了首个全面评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情况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评价报告(2017)》 。


借助大数据方法的研究结果显示:自2014年以来,“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总体水平从“潜力型”提升至“良好型”,而“薄弱型”国家减少了三分之一。


课题组组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副系主任、瞭望智库研究员王继民教授表示,利用大数据方法形成的评估结果,揭示了“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未来建设的重大挑战——在整体成效提升明显的同时,发展不均衡问题进一步凸显,包括:中国与各区域互联互通程度差异显著,各区域内差异明显,以及不同区域、国家的互联互通各方面发展差别较大等。


该报告底层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等部委和国内外权威研究的公开报告或年鉴,也引入了互联网大数据,综合专家打分,形成了以客观数据为主、结合主观评估的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


文 | 北大-瞭望“一带一路”大数据课题组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国家周刊”(ID:ENNWEEKLY)。



1

从“潜力”转向“良好”



自2013年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对这一倡议的支持,中国已与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余份“一带一路”相关合作协议,以亚投行、丝路基金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断深入,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逐步落地。“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


如中国 国家主席习 近平所说, 互联互通是“一带一 路”的血脉经络。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其内涵之一就是打造现代版的互联互通:通过实现全方位的互联互通,将欧亚大陆两端,即发达的欧洲经济圈和活跃的东亚经济圈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带动欧亚大陆广大腹地区域的发展,进而辐射到亚洲、欧洲、非洲,促进形成统一的欧亚大市场,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总体架构,从根本上提升世界贸易体系的自由活力。


血脉相通,经络贯通,可以具体分解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


而自“一带一路”建设启动以来,对于“五通”的整体情况急需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估,这不仅指对现状的认识,也包括若干年来的比较性分析。在此背景下,瞭望智库与北京大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指数课题组合作,通过大数据方法形成了聚焦互联互通的评价报告。


该报告采集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3个国家(因数据缺失而未计入巴勒斯坦)的76个互联互通数据,其5个一级指标为“五通”,另有15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


课题组副组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介绍说,以政策沟通为例,二级指标包括政治互信、合作机制、政治环境3个,三级指标则包括高层交流频繁度、伙伴关系、双边重要文件数等9个。


根据测算结果,课题组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发展现状分为“顺畅型”(70分及以上)、“良好型”(50分-70分)、“潜力型”(30分-50分)、“薄弱型”(30分以下)四个等级。


总体而言,“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水平总体从2015年初的“潜力型”提升至“良好型”,成效显著。


具体来看,63个国家中“顺畅型”5个,占比7.9%,数量与2015年初持平且名单未发生变化;“良好型”34个,占比54.0%,数量几乎是2015年初(18个)的两倍;“潜力型”21个,占比33.3%,较2015年初(31个)大幅减少;“薄弱型”3个,占比4.8%,仅为2015年初(9个)的三分之一。


而从“五通”评价体系的一级指标来看,平均分分别为10.9、10.4、9.8、10.3、10.7,其中“政策沟通”效果评价最好—— 2013年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带头推动“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政府层面的合作牵引力强大,政策沟通的各项关键指标都得到了提升。


“贸易畅通”分值相对较低,可见贸易保护主义和市场壁垒仍是重大挑战。而同时,隶属于“民心相通”的双边旅游活动等统计项,都有显著上升。


2

11国“全面畅通”



就具体国别看,俄罗斯一直位于“五通”评价排名首位,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民心相通均居第一。中俄之间的贸易畅通评分排在第六名。


在总排名中,新加坡、马来西亚、阿联酋、哈萨克斯坦位居第二至第四。相比2015年初的数据,新加坡取代马来西亚上升至第二位。


以上国家在“五通”中的某一项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例如新加坡在贸易畅通和资金畅通中名列第一。不过,这两项指标并非来自两国之间的贸易量或资金量。


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贸易畅通是指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等等;资金融通,是指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等等。


两年来,名次上升幅度较大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8名)、阿曼(7名)、波兰(7名)、斯洛伐克(6名);名次下降最大的是土库曼斯坦(8名)、巴林(6名)、伊朗(6名)、乌克兰(5名)。


王继民表示,在测算的63个国家中,阿联酋、波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蒙古、泰国、新加坡、以色列、印度尼西亚、越南等11个国家的五个一级指标得分均较高,五大领域较为均衡,较2015年初“五通”较为均衡的国家数量(4个)有大幅提升。


阿曼、菲律宾、格鲁吉亚、捷克共和国、卡塔尔、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土耳其、印度等9个国家,在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方面较为突出。


埃及、巴基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柬埔寨、老挝、孟加拉国、塞尔维亚、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匈牙利、伊朗等13个国家,在政策沟通和民心相通方面得分较高。


以上22个国家都在特定领域发展较好,为进一步加强互联互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阿塞拜疆、爱沙尼亚、巴林、保加利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斯洛伐克、亚美尼亚等9个国家的“五通”一级指标,得分均处于中等水平,无明显短板,后续潜力巨大。


阿尔巴尼亚、黑山、克罗地亚、黎巴嫩、立陶宛、缅甸、摩尔多瓦、尼泊尔、斯洛文尼亚、土库曼斯坦、文莱、乌克兰、约旦等13个国家,虽然多数一级指标得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存在明显弱项,其短板或影响后续发展。


阿富汗、波黑、不丹、东帝汶、马尔代夫、叙利亚、也门、伊拉克等8个国家,则需要全面加强“五通”。而此类国家的数量较2015年初减少了4个。

3

未来应着力均衡发展



对比2015年初数据,当时“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首要挑战是畅通水平整体较低,“联而不通”、“通而不畅”、“通而不融”等现象普遍存在。


而从2017年初的数据看,互联互通整体水平有所提高,而不同层面、性质的不均衡问题则凸显出来。


众所周知,“一带一路”跨度空前,沿线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政治结构、经济模式、社会管理体制各不相同,造成了与互联互通水平的巨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区域内部,或是同一国家的“五通”诸方面,评价结果也有显著差距。


王继民说,中国与各区域互联互通程度存在差异,周边区域得分较高,特别是东南亚地区得分最高,达59.12,其次为中亚与蒙古(56.10)、俄罗斯及周边地区(54.27)。中东欧与西亚北非的得分较为接近,分别为50.81和50.78,南亚地区得分为44.97。


从各区域内看,其均衡性也有待提高。俄罗斯及周边地区、西亚与北非、南亚地区的内部离散程度较高。例如,俄罗斯及周边地区中,俄罗斯得分“一家独大”;西亚及北非地区测量对象众多,最高得分与最低得分相差较大。


同时,中东欧地域虽然测量对象最多,但其内部离散程度却较低,区域内各国与我国的互联互通程度差异较小。


评估也显示,不同区域“五通”发展各具特色:东南亚地区政策沟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三项得分均大于12,其中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得分在六个区域中排第一,总体优势明显;中亚与蒙古地区政策沟通得分优异,在六个区域中排名第一,而资金融通、贸易畅通以及民心相通三项只排在第三;俄罗斯及周边国家在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方面表现优秀;中东欧地区各项得分较为均衡,除设施联通排名靠前外,其余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西亚北非和南亚地区虽整体得分相对较低,但具有一定地缘特色,其中西亚北非地区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优势明显。


而从评估结果看,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一级指标的方差(该数据分布范围的大小)分别为6.6、6.3、6.8、11.1、8.5,差异明显。 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各国得分的方差在6.5上下,远小于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得分的方差,说明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国别差异较高。


王继民认为,随着“一带一路”进入新阶段,需要有效弥补跨国合作短板,有针对性地解决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互联互通问题。如加强与巴基斯坦、老挝等的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提升与卡塔尔、捷克共和国等的民心相通。


下一阶段,在继续提升其他几型国家互联互通水平的同时,应集中针对“潜力型”国家的弱项,投入资源、补齐短板,从而使“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整体水平快速提升。


对比2015年初和2017年初的数据,互联互通建设面临的挑战已经明显变化。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相关变化还会继续。 因此,课题组认为,应借助大数据研究方法,建立针对“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情况的动态评价机制,做出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估,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更为翔实的数据支撑和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延伸阅读

翟崑:“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估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前夕,北大-瞭望“一带一路”大数据课题组发布了首个全面评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情况的研究报告——《“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评价报告(2017)》。



记者采访了北大-瞭望“一带一路”大数据课题组副组长翟崑,请他进一步解读此次报告。



人物介绍:翟崑,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瞭望“一带一路”大数据课题组副组长,长期从事全球和周边地区形势研究,国内和国际区域的合作研究,参与多项国际和国家战略规划和项目设计,兼任中国东南亚研究会副会长等,是相关部委指定的“一带一路”政策解读专家。



问:这份报告如何通过数据评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建设情况?


翟崑: “一带一路”互联互通评价体系是以“五通”为核心,共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45个三级指标,采集了76个子项目数据。我们通过年度性的数据测算和评价,可以较为直观发现以“五通”为核心的“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所在。


比如排名第一的俄罗斯,在互联互通各方面的评分都比较高。 实际上,最近几年中俄关系发展非常快速,经济合作进展很多。俄罗斯推进的欧亚经济联盟和我们的“一带一路”对接,政策沟通方面比较畅通。在设施方面则有中蒙俄经济走廊等建设。两国之间又有大量贸易。还有民心方面,有更多民间交流、留学生互换、旅游往来。所有这些都把各个指标往前推,这个特点和趋势很明显。


再举一个例子是菲律宾。实际上,菲律宾在2015年的数据并不好。当时南海问题很突出,政策沟通方面的指标较差。到了2016年下半年这个指标开始回升。


杜特尔特出任总统后,在南海问题上采取了比较友善的合作态度,政策沟通得到加强。2016年10月,杜特尔特访华,随后中国相关部门代表团纷纷赴菲律宾对接,加强政策沟通。由于政策沟通的改善,投资贸易以及旅游活动、乃至留学生数据都会在随后有所提升。事实上,政策沟通好了,其他方面也都会有改善,这是很明显的变化。


问:请您详细举例说明,如何评价“五通”中的某一个方面?


翟崑: 比如说政策沟通,二级指标包括政治互信、合作机制、政治环境三个方面,三级指标又包括高层交流频繁度、伙伴关系、双边重要文件数等9个方面,这些都是反映现实政策沟通情况的具体指标,当然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例如哈萨克斯坦,两国高层互访比较多,政策沟通程度就会上升。 但是如果我们与某个国家之间由于某些问题而不适合进行高层交往,政策沟通就会下降。


比如,新加坡之前的排名非常靠前,但现在相对下降。 我们都知道,去年以来,中国和新加坡在政策沟通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这些变化非常容易捕捉,可以通过量化指标显示出来。


问:您如何看“薄弱型”国家?


翟崑: 我们可以拿东帝汶为例,它一直处于“薄弱型”、没有太大变化。东帝汶是一个独立不久的新国家,虽然地处东南亚,但没有被批准加入东盟,所以很难融入东盟与中国的对接制度,包括海港、交通等等。这样在贸易、设施这些评分上都非常低。同时也可以看到,虽然东帝汶和我们没有南海问题这些矛盾冲突,但是民心相通的分数也非常低,就是因为交往太少。


东帝汶本身发展需求很大,与中国交往的心情也比较迫切,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从整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互联互通提升的空间来看,俄罗斯、中亚等基础不错,大幅度上升就会相对较难。


问:如何提升“薄弱型”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


翟崑: 找到不同国家互联互通的薄弱之处,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是我们研究的目的。我们根据薄弱点、低分的项目和原因提出建议。例如尼泊尔,排在49名,在缅甸、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约旦之后,斯洛文尼亚、土库曼斯坦、黑山、黎巴嫩之前。


从一级指标看,尼泊尔的设施联通很低,是5.88分,它前后几名最低是7.72,最高是11.61。这说明,这两年尼泊尔的国家发展战略或者说重点可能并不是设施联通,而是政治稳定,要解决大选、宪法这些事情。在政治稳定这个三级指标里,尼泊尔的分值也是比较低的。


因此我们就要在合适的时机推出不同的政策,在帮助它实现政治稳定之后,推进设施联通。也就是要聚焦分数低的分项,统筹考虑,抓住重点。


此外,一定要长远布局,逐步实现五通均衡发展。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一级指标的方差分别为6.6、6.3、6.8、11.1、8.5,差异明显,由此可见资金融通水平的国别差异最大,其次为民心相通,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和贸易畅通的国别差异相对较小。为实现“一带一路”的长期均衡发展,应该进行合理规划,逐步改善“五通”差异水平,确保“一带一路”倡议均衡和可持续性发展。


问: 首次全面评价“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建设情况,您在研究过程中有何感受?


翟崑: “五通”本身是一个政策篮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大致就是这几个方面。通过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全球互联互通和地区互联互通,海陆空天网都连接起来,这是一个特别伟大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建设,而在这五个方面中既有传统政策又有新兴政策。


比如中国与巴基斯坦,政策沟通一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设施连通不足,所以我们决策把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从而加强与巴基斯坦的设施连通。 接下来就是资金,因为推进设施建设需要融资,这就是亚投行、丝路基金的作用。


同时,也要看到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沿线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势力。这样,实际上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要有安全发展,实现综合性的发展。“五通”需要同时推进。


但是无论从研究角度还是建设角度,“五通”中比较容易测算的是设施、贸易和资金。因为比较容易拿到数字、容易被量化。现在我们更多的要加强比较软的互联互通方面的测算和评价,一个是政策沟通,一个是民心相通。我们正在完善和提升这两个方面的指标,比如一些国家的国民对中国商品的好感度——如果在这个国家销售的中国商品特别多,说明了贸易畅通,但这是因为“好感”还是仅仅因为便宜?可能的方法之一是通过当地电商或其他平台的评论来观察。


我们希望,国内外和各方都能够支持这样全面、客观的动态跟踪,持续推进互联互通测算研究。通过对比两年的各项数据,由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各项目的变化非常明显。而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入,这一变化的幅度和频度将进一步提高。 因此,为了有效评估互联互通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为国内外政府、地方,企业、研究机构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支撑,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的动态监测。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