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广东人与福建人在南洋的争斗?
1872年对大英帝国来说是相对风平浪静的一年。
印度的大叛乱已经被镇压,他们还在远东再一次击败了清朝,克里米亚战争的胜利也阻止了俄国向南方进军的步伐。
可就在这一年里,英属马来亚殖民地却爆发一场威胁到殖民政府统治的大规模暴乱,迫使英国政府放弃一以贯之的“地方自治”政策,转而对当地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干涉力度。
而这场大暴乱的主角,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秘密结社--天地会。
海外求生之路
大部分人眼中的天地会就是一个反清复明组织
天地会是在明末清初之际,以“反清复明”为号召成立的秘密会社组织。
他们在广东和福建的中下层劳动者中有数量庞大的支持者。清政府对包括天地会在内的秘密会社一贯秉持高压打击政策,导致大量天地会成员出逃到东南亚一带。
根据统计,清朝中叶以来陆续到海外谋生的中国人超过5000万人次。
许多人到了异国他乡就地组织起海外的秘密会社,这些海外的会党组织逐渐成为当地华人社会的核心。
19世纪的天地会标识
19世纪中叶,英属马来亚的霹雳州土著王公开始大规模开采当地锡矿。为此,他们大量引进以勤劳和服从管理著称的华人劳工。
根据英国海峡殖民地统计,到1877年为止,南洋地区总共引入了超过180万的华人。这些华人新移民和原本就非常发达的华人社区互相融合,成为海峡殖民地一股不可轻视的力量。
19世纪南下南洋淘金的这一批新移民,大多数是中国沿海失业破产的农民和无产者。
浙江以南的沿海地区,一直有人多地少的矛盾。如果遭遇自然灾害,就会产生大量流民。这些流民涌向谋生机会较多的南洋地区,也就导致了华人秘密会社在东南亚的兴起。
在东南亚的秘密会社名目繁多,大多都与内地的会党有一定关系。
如三合会、哥老会、三点会、匕首会和清水会,后来殖民地政府对这些已经合法的社团进行统计,结果发现尽在新加坡就有各种会社成员近80000人。在东南亚华人会党的势力之大可见一斑。
大量到南洋讨生活的福建和广东贫民
会党存在的必要性
海峡殖民地的纹章
1862年以前,英国海峡殖民地(即英属马来亚殖民地的前身)对华人秘密会党的政策是不加干涉。这也符合英国政府对海外领地的治理传统。
一方面,会党在华人内部起到了维持秩序和协助政府管理本地居民的作用。
英国治理殖民地族群的制度,是继承自葡萄牙和荷兰殖民者创立的甲必丹制度。殖民地当局在本地族群中选出一人作为甲必丹,即领头人。除了有需要和族群打交道的事情全权委托甲必丹之外,对族群内部治理概不加干涉。而华人社会的甲必丹职位长久以来就被会党所垄断。由于华人强烈的血缘和乡土情结,他们在处理和西方人交涉的一切事务时都交给会党操办。会党组织实际充当了殖民地政府和华人普通居民的中间人。
海峡殖民地的直属区域只是图中的红色部分
另一方面,本地的土著王公们也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华人富商的援助。
这些华人富商通常是会党的首领,另一重身份却是鸦片包税商、烟馆馆主、橡胶种植园主、矿主等在本地举足轻重的富商。本地王公不但从他们承包的生意里获取巨额利润,也在各种事务上得到华人富商的协助。就像是霹雳州罗阇(印度教文化中的地方军事领袖)阿卜杜拉依靠会党头目的华人富商从大陆招募大量矿工开发锡矿获得巨大财富。眼红他的财富的罗阇马赫迪也从一名新加坡华商那里筹措经费,和阿卜杜拉展开内战。
从英国殖民者到本地王公,几乎都对秘密会党组织有所需求。这也导致了会党组织在马来亚的迅速扩张,几乎达到了
“没有一个华人不从属于这个或那个会党”
的地步。
马来亚当地的
罗阇头衔来自传统印度教文化中的武士首领
暗流汹涌
事发地点所在的马来亚西北部霹雳州
但秘密会党在能够良好处理对殖民政府和本地王公的关系的同时,彼此间的矛盾却日渐尖锐。
以马来亚的霹雳州为例,来到这里的华人大多是挖掘锡矿的矿工。这些矿工根据家乡和血缘的不同分成两大团体:
一个以说广府话也就是广东话为主,主要来自广东的台山、新会、开平和恩平四个县的华人,被称作四邑人。另一个团体则由来自福建的移民构成,他们来自晋江、南安、惠安、安溪和同安五个县,被称为五县人。
当然参加会党的不止是这些县出身的移民。但总的来说,来自广东的移民通常都参加秘密会社义兴会。
这其实是天地会为了躲避官府缉捕而成立的一个秘密分社。义兴会在霹雳州殖民地声势浩大,有会员25000人,几乎占殖民地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来自福建的移民则多加入福建人为主的会党海山会。
海山会是大伯公会在南洋的分支之一,大伯公会原本是福建人以土地公信仰为纽带发展起来的海外社团。该会在1840年来到海峡殖民地后,在20年时间里发展会员多达5000人。虽然人数不及义兴会,但参加者多豪商巨贾,甚至于垄断了槟榔屿的军火供应,内在实力并不逊于义兴会。
马来亚槟榔屿的华人街道是秘密会党的聚集地
拿律地区原本地处偏僻,默默无闻。但1848年该地发现了储量丰富、品质极好的锡矿之后,统治者就大量招徕华人劳工进行开发。
其中海山会成立的海山公司承包了吉连包矿区,义兴会的义兴公司则成立了金门顶矿区。由于锡矿开采使用水泵加压法,为了争夺矿脉和水源两个帮会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如果统治者掌握好平衡,就不会出现无法控制的状况。但霹雳州的会党争斗显然不是这样。该州拿律地区的小领主易卜拉欣不愿意将金钱浪费在地方治安上,而是采用了一种本地王公常见的手段。
在当地互相争斗的各派势力中选择一个最强的势力扶植,并利用它来协助保持稳定。在拿律地区这个势力就是就是海山会。在双方爆发冲突时,向易卜拉欣投诉的时候。易卜拉欣却有意偏袒海山会,将义兴会逐出拿律矿区。
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桩商业纠纷,其实跟当地的政治局势大有关系。
霹雳州此时面临二虎相争的局面。霹雳州苏丹年老,两个位高权重的贵族罗阇伊斯密尔和罗阇阿卜杜拉为了谁能继位争斗不休。海山会依附伊斯密尔和他的盟友拿律领主易卜拉欣。另一方面,义兴会则获得阿卜杜拉的支持。后者称只要夺取霹雳州苏丹的位置,就将拿律所有矿区交给义兴公司。
懦弱无能的
阿卜杜拉
但义兴会不止有阿卜杜拉这个后台,他们中的许多人曾在英国海峡殖民地直辖领地居住过,拥有英国公民的身份。
在遭到马来王公不公平的驱逐和财产遭到暴力侵犯时,他们的选择跟广州的鸦片商人没有任何区别。直接找到英国海峡殖民地政府,请求政府出面向马来王公索赔。
英国政府就像是在1840年一样行动,派出了巡洋舰封锁霹雳州的海岸,要求易卜拉欣支付义兴会成员的所有损失17447.04元。
易卜拉欣毕竟只是一个地方酋长而不是大清皇帝,不敢正面和强大的英国人交战。况且他手握锡矿财源滚滚,毫不费力就付清了这笔款项。但在英国人的压力下,又不得不允许义兴公司返回拿律继续开采锡矿。
有殖民地部队所在槟榔岛要塞遗址
冲突激化
分布在马来亚及海峡殖民地各处的华人
1871年霹雳州苏丹去世,两个会党团体的矛盾终于全面爆发。
华人甲必丹后来跟英国人描述战争的起因是一起桃色事件:
义兴会大当家何义瑞的手下和海山会大当家郑亚贵的某位亲属通奸。据说海山会转到这对亡命鸳鸯后,先是游街示众,然后当场将他们活埋掉了。
不过对战争早有准备的义兴会提前就在国内招兵买马,雇佣了数百名极有战斗力的职业打手。海山会失败之后乘船逃往槟榔屿,易卜拉欣转而和夺取全胜的义兴会合作。
一对新婚的马来亚华人夫妇
海山会失败后转而采取各种危险的计谋,如安排一场险些成功的的暗杀行动。
一个海山会的富商以易卜拉欣领主欠他钱为名义,获得了将霹雳州政府军的巡逻船扣押的权力。海山会就利用这个机会组织了一次大胆且突然的袭击,一举打败了义兴会,重新夺回了拿律矿区。当场被杀的义兴会成员就有几百人。两帮人的战争从矿区蔓延到霹雳州的街市和农村。有多达2000名难民逃到槟榔屿躲避战火,伤者不计其数。有人目击说义兴会的家属被海山会抓获后,当场分配给会众和易卜拉欣的官兵。而风吹两面倒的领主这回又和胜利者站在一边了。
海山会则继续在拿律搜查义兴会的余党。他们甚至购买了帆船,组建海上巡逻队,封锁了霹雳州的海岸,以防止义兴会的残兵败将从海上逃走。
但会党们此时显然自信心过于爆棚,居然向英国轮船“美丽马六甲”号开枪射击。英国海军当即干涉,抓获了两条海山会的帆船。从此海山会放弃了采用大船的“海军”路线,制造了很多灵活机动的小船。一旦发现英国海军出现在视野中,就逃到河湾众多的内河小溪中去。
海山会成员的合影
海山会占据了拿律的矿场和街市,不过义兴会利用帮众人数的优势。他们在农村展开游击战,不让粮食运到海山会的地盘。
两个帮会的战斗也蔓延到从吉打到天定的地区。一时之间,海峡殖民地到处可以看到驾着小船的帮会成员,在槟榔屿的大街上公然打斗,不把兵力单薄的殖民地警察放在眼里。
殖民地政府先是让本地罗阇阿卜杜拉前往调解,结果自然是毫无作用。于是阿卜杜拉索性宣布将拿律领主易卜拉欣解职,并和义兴会携起手来展开反攻。
对此忍无可忍的海峡殖民地总督奥德爵士命令皇家海军炮舰“米奇”号和“萨利亚”号巡航霹雳州海岸,制止一切暴力行为。可皇家海军还没来得及动手,“米奇”号上的两个青年军官就被义兴会的人抓住狠狠揍了一顿。而阿卜杜拉说他们是在针对海山会的海盗小船的“剿匪”作战中,不幸误伤到这两人的。两艘皇家海军炮舰立即报复,开炮摧毁了义兴会在海岸上的防栅,然后把阿卜杜拉带回槟榔屿。
现在,奥德爵士转而和易卜拉欣合作。他派出两名海峡殖民地的高级警官去协助他扑灭暴乱,但是依然没有效果。
尽管警官们在市面上购买军火,雇佣印度人扩充警察部队。但义兴会却斗志不减,他们烧毁了易卜拉欣在拿律的宅邸,杀死一名警察,并差点将易卜拉欣抓住杀掉。两个会党的海盗船在海面上四处出没,缺乏小型军舰的英国海军对此毫无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