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体,受过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对文革的宣传逻辑困惑又不认同,改革开放后到深圳打拼,目标变成简单的改善生活……直到今天,我喜欢行走、感受、了解各种宗教,本质上应该是在重新反省生存的意义。”
2008年12月31日,澳大利亚某空军飞行基地,天色阴沉、云层低垂。
一架灰白色滑翔机已经准备好,在飞行道上耐心地等待。下午3点,云层消散适合起飞后,他们便迅速起飞,这次飞行他已经等了很久。起飞后能见度低、风大,条件不是太好,但他认为这是难得的恶劣气候的飞行训练。第三次起飞时,飞机刚拖拽滑翔机滑动,“咔吧”一声,拖拽绳嘣断。见此情景,一旁摄像的人疑惑地问:“能行吗?”艾迪望望驾驶舱里的W,“行,反正驾驶的不是我。”之后,他们再次起飞,起飞不久,阵雨从西边袭来,雨滴中降落,雨瓢泼而至。不得已,他们雨中降落,进入降落跑道,速度55节。
“降落,只有一次机会。”他说。
驾驶滑翔机飞行的是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王石,这是他那时喜欢的新的挑战运动。这项运动试飞时,摄影师拍摄了一个片子,里面响起了《蓝莲花》;画面定格,最后闪现的是万科LOGO。
尽管远行,万科仍是他心中的牵绊。
2017年6月21日一早,王石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张自己攀登珠峰时郁亮专程来探望的合影。配文宣布“万科公告了新一届董事会成员候选名单。我在酝酿董事会换届时,已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提名”。从当初我们放弃股权的那一刻起,万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为一个集体的作品,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
王石向外界宣告了他的离开。
有媒体曾问过王石,“按传统思维来讲,一个企业家是难以割舍他一手创办的企业的”。王石很决绝地说,“我可以。珍惜万科的方式是,无论你在不在,万科都很好,你创造了制度化的基因。这个过程会有阵痛,但结果很有价值。”
执掌万科33年的王石,给万科带来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制度”,“我曾经问过自己,给万科带来了什么?首先,选择了一个行业;其次,建立了一个制度,就是现代企业制度;最后,还培养了一个团队。这是我的作用。”
他是性情中人,骄傲过、不屑过,也有过低沉与求饶。名满天下,却又争议随身,这就是他的人生。
“我们这一代人,是一种复杂的情感纠结体,受过共产主义的信仰教育,对文革的宣传逻辑困惑又不认同,改革开放后到深圳打拼,目标变成简单的改善生活……直到今天,我喜欢行走、感受、了解各种宗教,本质上应该是在重新反省生存的意义。”
每个人眼中的王石都是不一样的。负责、说一不二、性格直接、理想主义者。
冯仑认为王石,对自己非常负责任,时时管理自己。说不做什么就是不做什么,所以万科能做好。
在《王石这个人》作者周桦眼中,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性格上直接,说话向来不拐弯,很难被容纳,但有赖于深圳这样一个创新开放的环境,也因为适逢改革开放的年代,他得以缔造了一家同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现代企业。
王石在那个时代就是个特立独行的人,1968年参军,1973年转业,1977年从兰州铁道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广州的一个机关单位工作。但是1983年王石却放弃了“铁饭碗”,选择了孤身一人去还是荒山滩涂的深圳特区开始创业之梦。
王石的第一桶金是靠做饲料中介商,通过倒卖玉米得来的,这让他赚了300万元。用这笔资金,王石开办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经营从日本进口的电器、仪器产品,同时还创办了服装厂、手表厂、饮料厂、印刷厂等等。
这个时候公司挂靠在深圳特区发展公司(以下简称“深特发”)之下,但随着进口电子器材、影视器材市场出现萎缩,王石开始寻求改变。恰逢深圳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土地第一拍,王石注意到了房地产市场,在1988年成功以2000万元拍下了威登别墅地块。
在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负责拍卖的官员望着王石,劈头就是一句:“怎么出这么高的价?简直是瞎胡闹”。
万科就是这样以懵懂的姿态踏入了房地产行业。也是这一年,挂着“红帽子公司”的万科谋求改股上市,王石彻底放弃了名下股权,成为了给万科打工的职业经理人。
选择放弃股份的王石并不后悔,“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选择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在中国社会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2008年这一年对万科可以用偶然和荒诞来说明,有两个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批判。
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伤亡惨重,举世关注。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踊跃。
救援的当口,一个意想不到的事件波及王石,“2008年我是比较低沉的。”
当时,万科捐款200万元,随即引发外界声讨。2017年,它们的营业收入355亿元,净利润48.4亿元,是房地产行业的“标杆企业”。
王石在微博中进行了回应,并表示“捐200 万就不少,甚至说普通员工捐款不要超过10 元。”
这些言论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批评、质疑、嘲讽和谩骂,一天之内,“王石”成了十恶不赦的“吝啬”“小人”,他被全国网民共讨之、口诛之,随后,强烈的情绪发酵,爆发,酿成了万科史上最大一次舆论危机,被称为“捐款门”事件。
这样的局面是王石始料未及的,“我非常悲观,甚至做好了可能被乱棍打死的心理准备,但是我不会跑,因为这是对我个人的考验,只能面对。万科无所依靠,我第一次感到自己与万科如此孤独。”
“时代纪录”、凤凰卫视在采访间隙曾问过王石,愿不愿意为他的“不当言论”道歉,他拒绝了,“虽然无论是当时、现在还是将来,我依然不认为我的帖子说错了什么。”
最后,他还是道歉了。
在6月5日,万科召开股东大会,王石代表经理人团队,提请股东大会允许向灾区追加1亿元捐款。最终,大会以99.8%的高票通过向灾区捐赠1亿元的议案。
“我发现自己还像个青涩苹果。由于万科的影响力,社会对你有了不同要求,我却浑然不觉。这是社会的问题呢,还是我自己的问题?显然,社会有问题,但更多的是我和万科在成长中未能意识到自身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万科这几年成长太快了。包括我也有点头脑发热,有点夸大自己。”
“捐款门”事件将王石重击在地,把他从所谓的著名企业家,被大家崇拜、追崇的高位打翻在地,恨不得再踩上一脚,他有随时准备辞职的打算。
“捐款门”之前,“拐点论”已将王石推上风口。
王石在博客里、在公开讲话里表示,“万科不囤地、不做地王、抛出‘拐点论’,号召三四年内不买房等”。他的拐点论遭来地产同行一片骂声。
“拐点论”抛出后的3个月里,楼市风起云涌,一线城市成交量大幅缩水,而各大房地产企业项目成交惨淡,一些开发商不得不运用各种促销手段促使成交,即使这样,成交量仍然萎靡不振。
“在行业上因为地方政府不希望降价,房地产同行不希望降价,只有万科认为这个价看来是要降了,要赶快跑。当然迎合了中国,却得罪了地方政府和同行。加上个人的‘捐款门’,再一个是行业上的‘拐点论’,2008年对我、对万科的团队以及对整个万科的日子是非常不好的。”王石说。
“我本来以为除了登山、探险、做点公益活动,好像企业也就这样了。但是这些事之后,我才知道精彩的才真正开始。”
2008年王石对万科做了很多反思,他的自我省思也是从2008年开始的。经历了2008年的“变局”,万科集团总结了两个问题——重塑质量观和重新回到原位,在企业发展规模壮大的时候,明确最宝贵的资源是消费者。从2008年开始,万科开始给年轻白领提供小户型产品。
这次危机是名声上的,1994年和2015年的这场“门口的野蛮人”令万科徘徊在生死一线。
“一群野蛮人已在万科不知不觉间守候多时,万科董事长竟浑然不觉。”数年后,王石在回忆录中仍觉惊险。
“君万之争”当天,王石得知君安将在当天下午3点有所行动的消息之后,在30分钟内与在美国、加拿大、北京、青岛等地的13名董事取得联系。当时万科股权高度分散,使任何决策都面临很高的成本,一番博弈之后,万科的国有股成了关键的一票。
王石四处找关系,与君万对峙,寻找机会与漏动,指挥着这场生死生存之战。最终,万科在紧张的应对中终于找到了对方的弱点,在向证监会举报后,以君安一方放弃改组而告终。
此后,万科平静地发展了20年。
宝能系打破了万科的平静,在2015年12月中旬加速增持,并将万科A股票连续打板,控制意图溢于言表。旋即,王石在内部讲话中喊话,不欢迎宝能系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因为“信用不够”。
仅6个月后,王石便“自己打脸”。在2016年股东大会上,王石自顾澄清并道歉:“我用的是恶意收购,恶意收购在证券市场上是中性词。我的态度或有需要反省的地方,这个局面如果大家觉得是我王石造成的话,我表示歉意。”
出尔反尔并非王石糊涂,而是形势所迫。前期的强硬喊话并未令宝能退却,反而继续增持万科,并抛出罢免董事会议案。而原本被视为万科管理层后盾的华润亦公开呛声,直指内部人控制。在此情况下,王石几乎没有决战筹码,与宝能、华润缓和是最好的“拖延之计”。
如今,一切“尘归尘,土归土”,万科仍然是混合所有制公司,只不过大股东变成了深铁集团。
王石6月21日在其朋友圈写到:“从当初我们放弃股权的那一刻起,万科就走上了混合所有制道路,成为一个集体的作品,成为我们共同的骄傲。”
在不少万科人眼中,王石即便长期不负责主要事务,也一直是公司的灵魂式人物。
有万科人士对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直言:“万科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主席建立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坚守的不行贿底线,还有他用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在很多人看来,王石的成功靠的是制度和团队,自觉自愿将自己一步步逼出局外,也就王石才能做到。
王石强调,现代企业一定是制度化的,制度是个不讲权谋的铁腕硬汉,“健康丰盛是万科的价值观,希望在万科的每一个职业经理人都能够愉快工作、成长和收获,无论最终选择了怎样的职业生涯,也希望都能够取得成功。”
冯仑也从侧面印证万科的管理模式,“万科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一种治理模式,而且这个模式很有效,另外它的价值观一直都是‘创造丰盛人生’,积极阳光的一种价值观,这些都传递下去,至于创业者在和不在,都问题不大。”
从一定意义上说,为万科制定了一整套制度并培养了万科人的规则意识和相应的企业文化,是王石对万科的最大贡献。同时,这也是在王石彻底离去之后万科有可能“基业常青”的基本保证。
“如果说我和一般企业家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我有自省能力。我越发觉得,中国目前这个转型期更多不是需要勇气,不是需要什么新的见解,不是需要更多新观点,而是更多的需要智慧。”王石说。
好消息~
”房视频“正式上线啦!
“房视频” 是中国房地产报旗下专属的视频节目平台。致力于打造优质的地产视频资讯节目,分享有趣、有料的地产新闻内容。欢迎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同时您也可以通过优酷、土豆、UC等平台搜索“房视频“订阅我们的视频账户。腾讯视频直接搜索“中国房地产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