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材料学网
材料界最具影响力的资源共享平台!发布基础知识、新闻资讯、科技服务、数值模拟、考研考博、论文写作、招聘信息、先进设备及产业应用等,服务于中国高校、企业及科研院所的发展,以及相应科研成果的推广、转让和咨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材料学网

为什么不能取消科研人才帽子?

材料学网  · 公众号  ·  · 2025-01-24 22:1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学术圈一般是刚博士毕业的讲师或者博后处于最底端,第二层是普通的副教授,第三层是拿国家级帽子的教授。


国家级的帽子一般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青年类型,比如海优、青拔、青年长江、优青等等,另外一种是非青年的帽子,杰青、长江、大千人、万人。再往上就是院士了。

01


学术圈的“帽子”

1、这和学历鄙视链一样,一层一层向上排, 没有赢家。 身处其中,任何人都只是鄙视链的中间一环,只要不站在最顶端,就无法置身事外,谄媚和虚荣伴生着,不断撕扯和消耗着一个人的能量。

2、形成等级梯队,便于管理。

第一,不同等级下,青年教师和博后听四小青的,四小青听四大青的,四大青听院士的,反过来上一级给下一级提供项目、经费、场地等,特权阶级不会思变,有利于对知识分子的管理。

第二,在同级内部制造矛盾,使其分裂,有利于稳定。

02


资助的 选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的项目一直都是资助属性,那资助的对象如何选择呢?

平心而论,可能会选择 资助目前有潜力的好苗子,过几年看看有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但是更有可能的还是投资能成事的,或已经成过事的人才(也可能后面是一个团队),而不是厕所都买不起的青椒。

03


帽子 ”背后是默许的规则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项目一直都是资助属性,没有搞过什么“帽子”。

事实是,恰恰因为基金委的项目运作在中国所有部门中,属于最清廉、最公正的那一批。所以基金委的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变成了“帽子”。

地方高校关系网盘根错节,各路本校的神仙争吵不停,教师的各项待遇怎么评定都有人说不公平。那怎么办呢?

大家都别吵了,谁拿到基金委的项目谁就是真牛,这公平吧?

没想到这样的政策规则,还真被所有人接受了,默许了。

基金委也没有要求地方高校一定要给杰青人才什么待遇,但是地方高校都争相给杰青人才超高待遇。 这,足够从侧面说明基金委项目评审的公正性了。



版权声明
来源: 本文来自 大师兄木水
相关阅读:
导师吐槽学生:哭着也要带完 麻省理工Science:刮胡刀为什么会变钝!
必收藏!《材料科学基础》分章思维导图
觉得有用的话请点分享或在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