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节气
二十四节气,串起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时间脉络。另有IPAD电子杂志《节气》,欢迎免费下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岛日报  ·  刚刚公布!WTT重大调整:即日起全部取消! ·  20 小时前  
青岛日报  ·  刚刚公布!WTT重大调整:即日起全部取消! ·  20 小时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林诗栋,新世界第一!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2 天前  
光明日报  ·  孙颖莎、林诗栋,冠军! ·  2 天前  
掌中淄博  ·  孙颖莎,冠军! ·  2 天前  
掌中淄博  ·  孙颖莎,冠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节气

重阳佳节听梅花

三联节气  · 公众号  ·  · 2018-10-18 21:00

正文

张子谦(1898-1991)演奏版《梅花三弄》为《蕉庵琴谱》(清同治七年,1868)传谱。他曾告诫学生:“我的老三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是师傅传曲,你们千万不能改动。”(戴晓莲《琴曲研究》)琴届称之为“老梅花”。

图源视觉中国

九月九日重阳节,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在古人的观念里,九是阳数之极,因而又叫“重阳”。《周易·乾》:“上九,亢龙有悔”说的是一条乘云而上的龙飞到最高处,既无上升的空间又要努力维持,稍有不慎即将下降,因而忧郁闷悔。阐发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重阳节习俗之一便是“登高雅聚”,而其代名词“孟嘉落帽”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永和元年(345)九月九日,刚刚升任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的桓温(312-373)召集僚佐,聚会龙山,行趋吉避灾的登高之事。此时佐使均着戎服,衣冠楚楚。凉风习习,吹落参军孟嘉(陶渊明外祖父陶写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之帽。桓温使左右勿言,欲观孟嘉举止。孟嘉若无其事,及至离席方便时,温命孙盛作文嘲之。嘉还,即刻作文答之,才思敏捷,四座皆惊!(《晋书·桓温传孟嘉附传》)

东晋 顾恺之 斫琴图

风吹帽落对一般人而言不难觉察,《晋书》载孟嘉不觉,应是指他洒脱风流的态度;收到嘲讽的文章,对答迅速,文采斐然,因而被传为佳话!

作为东晋中期权倾一时的著名政治家,桓温笼络了一批奇才。孟嘉之外,与古琴曲《梅花三弄》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桓伊也是其中之一。

桓伊,字叔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临涣镇)人,太和六年(371)受大司马桓温之命击败前秦能拽牛倒行的“万人敌”张蚝、王鉴等人,建元十九年(383)豫州刺史桓伊又与都督谢石、徐州刺史谢玄以水陆军七万大败苻坚八十万大军,史称“淝水之战”。作为桓温的参军,“淝水之战”的重要将领,桓伊也是有名的音乐家。《晋书》载:“(桓)伊性谦素,虽有大功而始终不替。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

清 曹有光 桓伊弄笛图 故宫博物院藏

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集明朱权《神奇秘谱》(1420)载:“《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玉妃引》,衢仙按,《琴传》曰:‘是曲也,昔桓伊与王子猷闻其名而未识,一日遇诸途。倾盖下车共论,子猷曰:‘闻君善于笛’桓伊出笛作《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

《晋书》的记载与此稍异:“王徽之赴诏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徽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客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请为我一奏。’伊时已显贵,素闻徽之之名,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而去,客主不交一言。”

可见《晋书》中只有“为作三调”的记载,而无《梅花三弄》之名。朱权所说《琴传》一书也不知为何人所撰,南宋郑樵(1104-1162)《通志·艺文略·乐类》载“《琴传》七卷”,撰者不明。《通志》成书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若二者为一书,则《琴传》应成书于其前。

明代杨伦《琴谱合璧》(1609)中说:“三弄之调起自桓伊,今不可考矣。按是曲乃颜师古所作也,惟笛有落梅曲”。按照杨伦的理解三弄之调来自桓伊,为笛上所奏,可能为《落梅曲》,琴曲《梅花三弄》为唐代颜师古所作。

宋 马远 邀月赏梅图 25.1 x26.7cm 大都会博物馆

宋晁冲之《晁具次集》载:“落梅曲名有落梅花。”唐代段安节《乐府杂录》载:“笛,羌乐也,古有《落梅花》曲,开元中有李謩独步于当时。”可知《落梅花》一曲在唐代时已为古曲,杨伦的推断有一定的道理。金代元好问《唐诗鼓吹》中有“笛谱有梅花三弄”的记载,可知历史上也有《梅花三弄》一曲,但其出现应比《落梅花》晚些。

《陶渊明集》中有“晋桓伊善挽歌,庾晞亦善为挽歌,每自摇大铃为唱,使左右齐和。”的记载。可知桓伊不但擅弹琴还擅于歌唱。一日,晋孝武帝召桓伊饮宴,谢安侍座。此时孝武帝因听信谗言与劳苦功高的宰相谢安生隙。帝命伊吹笛,伊吹完后,边弹筝边唱起魏陈留王曹植所作之《怨歌行》:

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

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

周旦佐文武,金縢(音同腾)功不刊,

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

谢安会意,泣下粘襟,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孝武帝也面有愧色,君臣二人终释前嫌。“揽桓须”也成为“忠而见疑”的典故。

《梅花三弄》之三,既有不同音位重复三遍之意,也暗含道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考量,在中国文化里“三”与“九”均有着特殊的含义。

作曲家创作乐曲,是以乐音的形式重构世界。那么,如果我们能理解乐曲本身是以何种方式重构世界的,便能打开一扇认识世界的门。

图源摄图网

对于中国古曲而言,较方便入门的便是《梅花三弄》这类乐曲。顾名思义,梅花是乐曲的主题,采用“三弄”的方式进行阐释,所谓“三弄”就是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音位上重复三次。古琴有三种音色:泛音、散音、按音,分别代表天声、地声与人声,用泛音作主题写梅花是“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明杨伦)。

《神奇秘谱》所载《梅花三弄》还有分段的小标题帮助我们理解乐曲:一、溪山夜月,二、一弄叫月·声入太霞,三、二弄穿云·声入云中,四、青鸟啼魂,五、三弄横江·满江长叹声,六、玉箫声,七、凌风戛玉,八、铁笛声,九、风荡梅花,十、欲罢不能。有了这些途径,理解其乐曲来也就方便了很多。

重阳节登高望远,登高不但有步步高升之意,还有步步高寿之意,因而特别受老年人的重视。对年轻人而言,登高更意味着站在高处来观看这个世界。而习得一种艺术的欣赏方法,也增加了一条认识世界的途径。

栏目策划:李翊

微信编辑:王小懒

简单三步,点亮星标

就能第一时间看到推送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