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这里
👇
关注我,记得标星,么么哒~
添加微信号:CVer2233,小助手会拉你进群!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CVer学术星球
!
可以获得最新顶会/顶刊上的论文idea
和
CV从入门到精通资料,及最前沿应用
!发论文/搞科研/涨薪,强烈推荐!
转载自:募格学术 |来源:红星新闻、澎湃新闻、封面新闻等
近日,有网友称,浙江大学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该校环境与资源学院21级本科生宋某某发表的论文《海藻酸钠接枝聚丙烯酰胺/介孔硅复合水凝胶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研究》,
宋某某本人为第一作者,其母亲李某某为第三作者。李某某现为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该论文的第二作者则为李某某指导的研究生。
图源:见水印
一些网友因此质疑,这样发论文的方式是否符合学术规范,宋某某是否应获得竺可桢奖学金。
11月18日,红星新闻记者就此事件联系李某某教授所在的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院称不了解此事。
11月18日下午,李某某所在的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一位负责人回复红星新闻记者,
目前学院已经关注到此事,正在研究此事,将会进行调查,肯定会客观公正对待。
公众对此为何敏感?
针对这篇论文,网友评论基本分为两派。
一派
认为母子共发论文,本也可成为佳话美谈。如果宋某某确实参与了研究,且是论文的主要作者,那调查可澄清质疑。
而且父子、母子共发学术论文,这在学术界是存在的。诺贝尔奖历史上,就有科学家父子因共同进行学术研究,而同时获得诺尔贝奖的例子。英国的亨利·布拉格和他的儿子劳伦斯·布拉格,就因创立极其重要的科学分支——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而分享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而另一派
则认为,质疑并不是空穴来风。近几年,父母是导师、孩子挂名论文为自己镀金的事件频发。
比如前几年引起轩然大波的中小学生创新大赛。
获奖的学生里,高二的学生就知道热解金属有机框架(MOF)制备碳材料。
还有知道电致化学发光比率型生物传感器在次黄嘌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巧合的就是,这些学生的家长都是高校里的教师,而这些论文里使用的数据又和导师带的研究生论文里的数据一样。
就是因为有这些挂名行为。不但没有起到提高学生研究能力的作用,还对学生进行了不诚信的示范,破坏公平竞争的学术研究秩序。
这也难怪公众会对父母和孩子同发论文感到敏感。
宋某某作为本科生,是否真参与了研究?宋某某还是浙江大学最高层次奖学金获得者,是学校优秀学生的代表。这更需要透明的公开其在论文里实际做出的贡献。
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奖学金评定公平公正的维护。
绘图神器下载
后台回复:绘图神器,即可下载绘制神经网络结构的神器!
PyTorch 学习资料下载
后台回复:PyTorch资料,即可下载访问最全的PyTorch入门和实战资料!
Mamba和扩散模型交流群成立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者添加微信:CVer2233,即可添加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请加入CVer-Mamba和扩散模型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盖:目标检测、图像分割、目标跟踪、人脸检测&识别、OCR、姿态估计、超分辨率、SLAM、医疗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计、自动驾驶、强化学习、车道线检测、模型剪枝&压缩、去噪、去雾、去雨、风格迁移、遥感图像、行为识别、视频理解、图像融合、图像检索、论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NeRF、3DGS、Mamba等。
一定要备注:研究方向+地点+学校/公司+昵称(如Mamba或者扩散模型+上海+上交+卡卡),根据格式备注,可更快被通过且邀请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