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解读交通 服务出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山东海洋小清河章丘港成功发运直径超11米风电 ... ·  昨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精品旅游公路——沂南交旅融合的“出圈”之路 ·  3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大风预警持续!山东部分地区有霜冻,这两天还有降雨→ ·  4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订报啦!2025年的《中国交通报》更加精彩 ·  6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山东港口迈入大模型时代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这次沿海七市调研,让大家看清了我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公众号  · 山东  · 2024-10-23 15:46

正文

说起我,山东半岛海岸线

你会想到什么......

是蓝天碧海金沙滩?

是浪漫的栈桥,仙气飘飘的蓬莱?

还是让人食指大动的美味海鲜?


尽管我绵延3500公里的岸线镶嵌着

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滨州7座沿海城市

坐拥数不清的旖旎风光风景、丰富物产

是你打卡、出片、发圈的绝佳伴侣

但,千万不要只记住我华丽的外表


在我麾下

沿海港口、海洋装备、海洋医药、海洋化工、海洋新能源……强势崛起

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高端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中国对虾苗种供应量全国第一……悉数囊括

蔚蓝海洋,生机无限,潜力无限

海洋,不是我的美颜滤镜

而是我的舞台和竞技场

是我的潜力和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视察山东时明确要求

山东“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我的干劲更足,信心更满,成果更多

山东省委财经办、省委海洋办会同有关部门赴沿海7市开展的“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专题调研中发现的经验做法

揭开我实力的面纱——


这里是迎风奔向现代海洋城市的青岛


五月的风为青岛带来发展活力

伴着青岛奔向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

“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加快建设,全市涉海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45家

积极筹备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建成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成为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委会“海滨之城平台”创始城市

上半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2671.6亿元、同比增长7.7%


聚焦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攻坚突破。发挥崂山实验室战略科技力量,在深海无人自主航行器、深海大规模无人平台组网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深海三大国家平台”加快建设,全市涉海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达145家。
聚焦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攻坚突破。培育壮大海洋装备、海洋医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海开发、海洋电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改造提升现代渔业、港口航运、海洋化工等优势产业。1—7月,全市海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2.6亿元。
聚焦建设世界一流港口攻坚突破。青岛港新版总体规划获批,前7个月,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4.7%;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7%。大力发展航运金融、船舶交易等高端航运服务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聚焦深化高水平开放攻坚突破。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空间,积极筹备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等活动,建成全国唯一“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成为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委会“海滨之城平台”创始城市。
这里是河海联通加力发展的东营

站在黄河口,眺望渤海湾

东营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2023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1103.06亿元、同比增长7.84% 增速居全省沿海地市首位 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8.3%

今年上半年,实现海洋生产总值570亿元、同比增长9.1%


港口建设提速提效。2023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7211万吨、同比增长14%,位列全国沿海港口前30强。东营港4个10万吨级液体泊位及东营港内外航道建成投用,正在加快推进25万吨级单点系泊、集装箱专用码头等重点项目,确保明年建成亿吨深水大港。
海洋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海洋渔业发展成效显著,获评“中国对虾之都”,黄河口大闸蟹蝉联“中国十大名蟹”称号。海洋油气业稳步增长,胜利油田海上原油产量稳定在350万吨/年左右,中海油亿吨级垦利油田群全面投产、上岸原油1011万方。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培育壮大。加快打造全国现代能源基地、绿色储都,今年上半年全市可再生能源装机682万千瓦、增长20.8%,新型储能规模达105万千瓦、增长251%。规划建设了6平方公里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吸引上海电气、中船海装、金雷科技等15家头部企业入驻,园区建设速度、产业集聚度、链条完整度走在全省前列。
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口国家公园处于国家公园报批设立优先顺序,新增湿地7.4万亩、总面积超过30万亩。今年7月26日,黄河口候鸟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
这里是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的烟台

烟台,山东第三座“万亿之城”

2023年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落户长岛

全省首个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龙口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4


海洋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累计建设深远海养殖设施32座,打造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46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22处、占全国的1/9。2023年水产品产量达193万吨、居全省第2位。实施“蓝色良种”工程,建成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31处,培育山东省水产种业领军企业10家,获批国家级水产新品种23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2023年水产苗种产量突破4200亿单位、居全省首位。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涉海装备制造业做优做强,海工装备领域拥有骨干企业26家,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国内75%的半潜式钻井平台在烟台制造。海上新能源示范发展,投运及在建海上风电项目9个,装机容量突破222万千瓦,并网容量全省第一。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415万千瓦、居全省第一。
现代海洋服务业高质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整体提升,2023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9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63万标箱,居全国沿海港口第8位,先后获批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海洋文旅全面复苏。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3个,4A级以上景区23家,先后获评2023中国十大秀美之城、避暑旅游优选城市等称号。2023年国内游客接待量突破87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
这里是转道海洋经济新战场的潍坊

把梦想风筝托举上天的

是潍坊的海风

潍坊市坚持经略海洋、向海图强,推动产业强海、科技兴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

培育壮大海洋新质生产力,争创国家级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

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近三年年均增长9.2%,2023年达1596.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21%

今年上半年达796.8亿元、增长7.8%


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加速构建。海洋化工、海洋动力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聚链成势,以海化为龙头的海洋化工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滨海海洋化工产业集群、昌邑现代海洋生态经济产业集群入选全省现代海洋产业“雁阵形”集群,潍柴成为国内最大、产品系列最全、功能覆盖面最广的船舶动力供应商,豪迈成为深海结构件领域世界隐形冠军,溴苯乙烷等30余种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1,拥有省级海洋园区7个、数量全省第1,5年累计完成投资1323.2亿元、298个项目投产达效。
海洋发展动力持续增强。水动力平台列入崂山国家实验室核心公共平台,成立部省市共建的全国首家海水综合利用研究中心,建立全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南美白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全市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达9个、总数全省第1。
港口辐射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潍坊港通达国内外18个城市,开建全国首个“零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近5年年均增长超80%,2023年突破60万标箱,1—8月完成52.6万标箱、增长31%。
海洋生态安全全面改善。拥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柽柳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达75.6%、超额完成省定目标。
这里是清风核煦中遇见的魅力威海

别看面积小

但威海确是全省“含海量”最高的城市

近年来,威海市先后获批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等5个国家级试点示范

2018年以来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

2023年占GDP比重达到37.2%,全省最高


大力发展海洋渔业。2023年全市海洋渔业产量达到328.4万吨、全国第1,海带、牡蛎、海参等产量居全国首位,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发展到961家,年加工能力超过全省半数。
培育海洋特色产业。船舶修造及海工装备产业入选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上半年全市造船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分别增长49.4%和74.6%,高端客滚船、汽车运输船市场份额全球第一。
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华能石岛湾全球首台第4代高温气冷堆(20万千瓦)投入商运,标志着我国在四代核能研发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乳山半岛南U场址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建设,累计引进风电装备制造业项目30余个,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市发电装机总量的比重达到63.1%。
做大做强海洋旅游。全域打造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2023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906.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30.8亿元,分别增长66.8%、68.9%。
持续加强港口建设。深度融入全省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创新推动中韩“四港联动”多式联运,上半年全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2%。
这里是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日照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

日照市坚持陆海统筹、向海图强,海洋港口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取得新成效

这里有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全国首个单一港区拥有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港口

2023年,日照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93亿吨,位居全国第6、世界第7


港口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加快推进日照港转型升级工程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成为全国首个单一港区拥有4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港口,聚力打造大宗干散货智慧绿色示范港口。2023年,日照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93亿吨,位居全国第6、世界第7。
海洋经济集聚起势。实施“蓝色良种”工程,聚力建设北方海洋水产苗种繁育中心,中国对虾苗种供应量全国第一;全国首创黄海冷水团三文鱼养殖,创建省级以上海洋牧场22处,建成深水抗风浪网箱979座。加快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过去三年,海洋经济年均增长8.2%,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到30%。
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在全国率先划定全海域海洋生态红线,打造全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工程—海龙湾项目,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成功入选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被生态环境部列为全国7个全域创建美丽海湾的试点城市之一。
这里是站在陆地心向海洋的滨州

锚定“海上滨州”的品质之求

深挖海洋潜力,做强海洋经济

推动海洋强市建设步入“快车道”

渤海湾最大的凝析气田—渤中19-6项目在滨州上岸并实现天然气外输

滨州海洋产业拥有5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生态渔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


聚力产业强海。加快产业转型、壮大新兴产业,全力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渤海湾最大的凝析气田—渤中19-6项目在滨州上岸并实现天然气外输,滨华新材料碳三碳四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运营,“气头化尾”产业链条不断完善。2024年纳入海洋强省建设库重点项目10个,总投资104.93亿元。生态渔业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海洋产业拥有5项全球全国“冠军产品”。
聚力港口活海。主动融入全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持续推动滨州港、小清河港、套尔河港等“四港联动”,滨州港已完成投资超200亿元,总投资5亿元的滨州临港化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即将竣工,“港园城”融合发展。
聚力科技兴海。实施市级以上创新平台倍增计划,改革组建市海洋发展研究院,科创平台体系持续完善。积极培育现代海洋产业细分领域领军企业,新认定海洋领域高新技术企业8家,承担省级以上创新项目8项。
聚力生态养海。严格落实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持续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渤海攻坚战5项主要目标、35项重点任务全部完成。1—8月国控入海河流总氮浓度较2023年同期改善17.69%,渤海湾生态环境。

来源 | 山东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