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人性,熬了夜眼神日常呆滞的网络人这时一般两眼都会重新冒光,人性弱点、上瘾、深度获取用户价值、人性七宗罪(
暴食、贪婪、懒惰、骄傲、淫欲、嫉妒、愤怒
)等一连串的关键词让不少人着迷,不夸张的说,几乎每一个人心底都揣着成为“灵魂捕手”的梦
人性犹物性,如同氧遇见氢就要剧烈燃烧生成
H2O
,人碰着一些东西同样迈不开步非得发生点什么才能罢休
每一个需求都是人性入口,人性漏洞
你的伴侣有恃无恐胡搅蛮缠,是因为她知道你迷恋她的肉体(迷恋灵魂的不会);
江西厨子敢铲子一丢大吼不放辣你来炒,是因为他抓住了江西人基因里嗜辣的脾性;
淘宝卖家遇到人渣买家也能把差评搞定,是因为他知道人渣也怕人知道他的家庭住址和电话……
洞察人性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一方面有所建树意味着人常常能在正确的地点恰当的时机做出明智的选择,直击要害,轻松到达自己的目标
木讷的操盘手疲于奔命,灵魂捕手钱数到手软
对人性拿捏到位无异于开“天眼”,人生这局游戏上的迷雾大范围消散
人性的构成
人性简单理解就是人的性质,人的本性。
一般的事物,例如水,一般会分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导电性、溶解性、延展性等等。具体来说,比如镁是银白色固体。
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比如稳定性、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等。”
其中最根本的还是化学属性,物理属性只不过是化学属性的一个表征,白云苍狗
人性的话,一般来说,会有生理属性和心理属性的划分
生理属性其实就是人的化学性质,但是这里并没有“物理属性”的对标定义
从根本上来讲,心理属性从属于人的生理属性,不管你怎么个鸡飞狗跳内心戏法,都是基于人的肉体,心理学的基础是生理学,靠谱的心理学一定建立在一定的生理基础之上
饿了要吃,困了要休息,被砍了会痛,被骂了会愤怒,吃饱喝足要交配,安逸巴适了要装逼……再扒深一点,是多巴胺,是内啡肽,是肾上腺素,是大脑神经脉冲
不管多复杂的人性,都无外乎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
基于人与很多动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
99%
,逛动物园,看
BBC
,
NHK
的动物世界纪录片确实是一条洞察人性底层的一条好路子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无非只是人懂得体面地“伪装”自己的欲望和手段
洞察人性最大的捷径
几十亿年的生物演化史告诉我们,脑子是个好东西是最强大的武器,数以亿计的生物把自己的神经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精密
其中以人类的表现最为突出,脑壳为了尽可能地多装些脑浆薄得都快跟核桃差不多了
后来神奇的事出现了,人开始有了自我意识
前阵子翻看罗伯特麦基《故事经济学》一书,里面有这么一个观点——
对“我”这个概念无声的觉醒令大脑从此成为思想,令动物从此成为人。动物对周围的客体进行反馈,然而人类的大脑却能够将自身作为客体进行审视。实际上,意识将自身一分为二。
“我怎么这么傻逼?”“我简直是天才”人的意识中还存在着一个可以对自我进行审视的
核心自我
怎么理解这一点?最直观的就是做梦,在梦境中,你会成为一个能够感知到自己的观众,看着自己在梦中表演,看电影似的。
这里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干货就是,
核心自我
审视
自我
跟审视
第三人
的角度是一样的。
“自我意识侵入最初的人类思想之后,带来的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强烈孤绝感。”人与自己内心的距离跟人与其他人的距离是同一个维度的事。
有个大利好是,人了解自己更为便利,很多东西可以在自己身上得到直观的反馈,洞察自己就是洞察人性,人与人之间的普遍性远胜特殊性,甚至特殊性也是可以被理解的普遍性的一种。
以己度人是洞察人性最合理最直接的路径
以己度人的关键——
1
,知道这一路径未必就能让你顺利洞察人性,最关键的一个品质是你需要足够敏感
很多人对敏感有很深的误解,认为是求毛求疵惹人嫌的代名词
实际上这是天大的冤枉,敏感是一种宝贵的天赋,惹人讨厌的是人的反应,而非敏感本身
例如,有的人被人说一句就暴跳如雷,该背锅的是暴跳如雷这一行为,而非“敏感”
天才无一例外都是极度敏感的怪物,举个老掉牙的例子,阿基米德泡个澡发现浮力定律,苹果砸一下牛顿出来个万有引力
不说发现宇宙真理,你稍微敏感一点,搞出个产品挠到某个人性痒处捞一笔钱还是很现实的
就如温度计,越敏感,你探测人性就越精准越深入
2
,共情,角色互换
角色互换的本事也算是敏感的一方面,只不过很重要,洒家就单独拿出来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