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一说果树的栽植密度的问题。果树在栽植的过程中,我们当然希望栽植密一些,因为密植可使单位面积上的果树株数增加,使果园覆盖率和叶面积指数提高,从而提高单位面积上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不是越密越好呢?
当然不是,因为果树密度达到一定界限,就会造成果园树冠郁闭,光照不足,降低植株对光的利用率,这样就会出现产量下降。
果树的栽植中,有句话叫“不怕行里密,就怕密了行”,所以说,栽植密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果园的产量和效益。但为什么会有“不怕行里密,就怕密了行”一说呢?实际上,这是人们在果树的栽培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在栽植果树时,行内株间密一些,对果树生长结果影响不大,而行间太密,就会严重影响果树生长结果。
果树之所以“不怕行里密,就怕密了行”,实际上,这是由果树的生长环境所需的两个环境所决定,一个是空间环境,一个是根际环境。从空间环境上来看,果树的生长速度和挂果潜力如何,与树冠所吸收的阳光辐射量的多少有关。果树在幼龄时期,树冠幅度小,不存在光照问题,而一旦形成郁闭,果树的树冠外层叶的受光条件好,而树冠内部光照恶化。
尤其是行内郁闭的情况下,冠内光照减少就更为严重。因此,行距小,行间交接郁闭的情况下,会严重地削弱光合作用,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和结果。
从果树的根际环境来看,果树的根系生长需要汲取土壤中的养分,如果栽植过密,就会减少了根生长的地下空间,使根系吸收养分、水分和排除代谢废物都受到限制,从而改变了根的生长形式,限制了根系的发展。尤其是在行间密挤的情况下,将会加剧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因此,在生产中,既要发挥密植丰产的有利作用,又要克服由此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采用株距小、行距大的栽植方式。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不管是果树,还是其他林木,在栽植中,行距都特别宽,而株距之间特别密的道理,就像茶叶一样,行距较宽,但行里株距与株距之间几乎没有距离。当然,在合理密植的前提下,适当加大行距,比较有利于田间管理,如修剪、喷药、施肥、中耕、采收等,操作起来较为方便一些。
实际上,果树该怎样确定栽植密度,从大的方面上来说,主要是考虑到空间和根际营养面积的问题,从具体上来讲,主要有下面几个因素来决定:
果树品种。
不同品种的果树,其树高和树冠的冠幅有一定差异,所以,在栽植中,要根据果树的树种、品种和砧木的特性,树种和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果树的大小和冠幅情况来确定。如果树冠高大,则株行距相应加大,反之则小。例如,核桃的树冠大于苹果,梨树的树冠大于葡萄,栽植的密度则就不一样。
主要果树栽植密度
果树品种
|
株距(
m
)
×
行距(
m
)
|
每公顷株数(株)
|
苹果(乔化)
|
(
3~4
)
×
(
4~5
)
|
500~834
|
苹果(矮化)
|
(
1.5~2
)
×3
|
1250~2222
|
梨
|
(
3 ~5
)
×
(
4~6
)
|
333 ~500
|
山楂
|
(
3~4
)
×
(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