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信托宏观策略总监 吴照银
牛年第一个交易日,A股最有意义的事是沪深300指数突破了2007年10月17日5891点位置,打破了尘封13年的记录,创下历史新高。全天上证指数上涨0.55%,但是其它成分指数中小板指、创业板指都出现了大幅下跌。机构抱团的明星股票茅台、金龙鱼、宁德时代等跌幅较大;有色、煤炭、钢铁等周期股大幅上涨。前期走势较弱的股票纷纷上涨,整体市场涨跌比达到7比1,尽管创业板指跌幅达2.74%,但是创业板里上涨股票达787只,而下跌股票仅120只。
与周期股上涨一致的是国内商品期市牛年首个交易日涨声一片,苯乙烯、乙二醇、短纤涨停,原油、铁矿石大涨逾7%,焦煤、焦炭、铜、锌、锡等多品种强势收涨。有涨当然就有跌,与商品走势相反的是债券市场,牛年第一个交易日,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下跌0.35%,对应的十年期国债现货200016收益率上涨4BP。
春节假期里,全球风险资产呈现上升趋势。一贯用来测度全球风险偏好的指标——比特币价格大幅上涨突破5万美元,这引导了全球风险资产包括股票、大宗商品都出现了较快上涨。其中香港股市涨幅较大,其次是东亚的日本、韩国股市,商品中NYMEX原油突破了60美元。
全球经济复苏强劲,商品价格持续上升,一季度基本上对应了美林时钟的第二阶段——经济过热阶段,即经济上行、通胀上升。大概第二季度中国经济进入美林时钟第三阶段——滞胀阶段,即通胀上行、经济下行。按照这个逻辑,一季度股票、商品都有很好的投资机会,债券表现较差;到了第二阶段,有可能会出现股债双杀,而大宗商品则仍然继续上涨。
单纯就目前的A股而言,指数仍然会延续上升趋势。一个简单的逻辑是只要上一年股市表现不是太差,那么在随后的元旦和春节前后A股上涨的概率非常大。其次上周公布的1月份货币数据超市场预期,货币政策并没有明显收紧。当然最直接最无脑的判断理由仍然是基金发行规模很大,仍有基金需要建仓。
但是A股的结构或说行业风格选择仍然需要遵循资金逻辑,而非资产逻辑。所谓资产逻辑是根据美林时钟对应的涨价品种即周期股应该有较好的投资机会;所谓资金逻辑是掌握股票定价权的基金经理仍然会选择消费、医药、新能源等板块。显然我们在股市结构上要按照资金逻辑来配置,而判断市场运行趋势则是按照投资时钟显示的资产逻辑。尽管牛年第一个交易日基金重仓股出现了大幅下跌,而周期股以及前期弱势的股票大幅上涨,但市场的主导力量公募基金不大可能在这个时点换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