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角色的死亡几乎是司空见惯的,无论是暴力惊悚片还是催泪片,死亡通常从某种宏大的集体意义上进行探讨。然而,西班牙著名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隔壁房间》却用一种抒情而动人的散文式叙事,令观众得以直面死亡,深入探讨其可怕的现实。这种类型的死亡主题电影仍然罕见。
来点背景
《隔壁房间》(The Room Next Door)改编自2020年美国畅销小说《邻人之爱》(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并于今年获得第8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这部电影的人物关系相当简单,讲述了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蒂尔达·斯文顿(Tilda Swinton)饰演的玛莎是影片中的女主角,她正面对死亡的时刻。朱丽安·摩尔(Julianne Moore)饰演的英格丽是玛莎年轻时的旧友。
影片的两位女主角。图片来源:豆瓣
影片一开始,角色们便阐述了彼此的身份与过去。玛莎曾是《纽约时报》的全球战地记者,也是单身母亲,女儿米歇尔与她疏远,影片的倒叙设定将这一段痛苦的经历置于美越战争时期,仿佛一部迷你老电影。而英格丽则是现今纽约的作家。多年未见的两位老友,均已年过六十。
当英格丽得知玛莎因癌症在医院治疗时,她决定与玛莎重逢。玛莎的病情已至三期宫颈癌,正在接受高度实验性的免疫疗法,虽然这是一线生机,但机会渺茫。面对如此困境,许多人可能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但玛莎却不同。
她知道自己可能会死去,但并没有因此消极度日,而是以一种坦诚和从容的态度面对结局。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玛莎对死亡毫无恐惧。
她知道自己可能会死去,但并没有因此消极度日。图片来源:豆瓣
其实,玛莎已经厌倦了失去对死亡掌控的感觉,她决定亲自决定何时结束自己的生命。她设计了一个相对简单但需要巨大努力的计划,这个计划需要通过暗网寻找一种药丸,虽然这一设定在影片中引发争议,却成功让观众进入玛莎的内心世界,跟随她经历终结生命的冲动与情感的纠结。
影片中,玛莎与英格丽久别重逢后的感情依然深厚,二人一同搬进纽约州北部的家,为电影增添了一份悬念。英格丽性格热情且富有同情心,她是否会支持玛莎的决定,这一冲突让她陷入精神伦理和法律制裁的挣扎,也成为推动剧情的关键人物。
玛莎与英格丽久别重逢后的感情依然深厚。图片来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