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科学系统的专业素养
培育专注务实的工作习惯
公司聚力打造高素质的项目职业化团队
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
业务娴熟、本领过硬的岗位能手
本期微信,让我们一起了解
“湖北省工人先锋号”获得集体
工程装备科技公司大型设备班组
的故事
工程装备科技公司大型设备班组
成立于1997年
班组有安拆工、维修工、设备操作工
5G塔吊工等工种
负责公司20余个重点项目的
设备运维工作,
他们中有
“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技术能手”
“湖北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武汉市劳动模范”
班组成员以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
助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为重点工程建设保驾护航
他们和城市一起“长高”,不断刷新城市天际线,建证城市繁华。
有着30余年工作经验的徐彬,初入公司时是大型设备班组长。他对第一次爬塔吊的经历记忆犹新——
“那时塔吊只有二三十米高,可感觉上去的路很漫长,腿一直抖,头也晕。”徐彬从硬着头皮上塔吊,慢慢克服心理障碍,如今的他走在塔吊上如履平地。他参加了湖北多个重大项目建设,武汉新世界国贸大厦、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武广客运专线武汉站、湖北省图书馆新馆……随着城市天际线不断被拔高,徐彬操作的塔吊也从几十米上升到100米、200米甚至600米。
“塔吊起吊前,都要仔细巡查,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每一个疏忽都可能危及设备安全。”工作中,徐彬说得最多的这句话,成为工地上人人皆知的“铁律”。
盛夏清晨,安拆班班长张淑明却换上了厚实的工作服,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总高度380米的长江中心项目,张淑明娴熟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位于“空中造楼机”上的塔吊作业平台,开始安装作业。张淑明已工作了23年,他和战友们逐梦云端,看到的是其他人不常看到的风景,他们的身影也成为繁华都市里一道风景线。
专业的技术能力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安身立命之本,班组成员的技术水平也在不断与时俱进、自我突破,努力实现由“工”向“匠”的转变。
塔吊动辄几十米高、十几吨重,要操作这个庞然大物平稳安全运送建筑材料,绝非易事。
△罗俊获2023年湖北省暨武汉都市圈建筑起重机械
吊装技能竞赛金牌吊装手
塔吊司机罗俊是设备班组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人虽年轻,但在塔吊吊装作业中却是一把好手。在2023年9月举办的湖北省暨武汉都市圈建筑起重机械吊装技能竞赛中,他在27米高空中灵活操作吊钩,稳稳挂起地面上的水箱,在短短4分钟内将水箱先后放入了5个圆形点位,精准落入“靶心”,无一失误。他还在3分钟内将水箱穿越1.8米的曲线杆道,且丝毫未碰到两侧栏杆。
在“撞击标准物体”比赛环节中,他调节吊钩高度,一举击落高度不等的立柱碰块,滴水不漏,一连串精彩的操作引得现场掌声阵阵,罗俊荣获“金牌吊装手”称号。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这是罗俊的座右铭。驾驶塔吊十几年来,他从不满足于“会操作”,而要做塔吊行业的行家里手。
操茂民平时就爱琢磨,施工现场哪里需要他,他就出现在哪里;他出现在哪里,机械和场地布局的问题常常便迎刃而解。“吊运堆放材料可以集中放到不碍事的地方,这样不需转场,省时省力不费工”“多个班组的小件材料可以同时放在一个料斗一起吊到高层楼面,提高效率……”操茂民先后提出10余个“金点子”,很多被推广应用到重点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工作之余,罗俊最爱干的事儿就是和同事们一起研究不同型号塔吊的注意事项和操作经验,他说:“我喜欢翻看关于塔吊的各类书籍,研究设计原理、安装维修等,让我能更好驾驭它。”
和罗俊一样,操茂民生活在工地,爱上了塔吊司机这个职业,这让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操茂民说:“这就是我一辈子要奋斗的事业,一定要把这个技艺做到极致。”凭借着一股子热爱和钻研劲儿,在第四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吊装职业技能竞赛中,他一路过关斩将,捧回大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