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是英国小说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
周四夜读第56期
英国文学嘉年华——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托马斯.哈代 | [英]小说家 诗人
(1840-1928)
托马斯.哈代
1840年,托马斯.哈代生生于英国西南部一个小村落。父亲是位独立开业的砖瓦匠,爱好音乐;母亲重视知识与教育,擅长说民间故事。哈代是他们的长子。
尽管家里拮据,但是热爱音乐和文学的父母十分重视对小哈代的教育,常常给哈代讲述故乡多塞特郡的风物民俗和神话传说。
从小在浓郁文学艺术氛围熏陶下成长的哈代,渐渐地培养起了对文学的热爱和敏感。
哈代的创作跨越了两个时代,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批判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又开创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
1910年,哈代被授予殊勋勋章。1928年逝世之后,哈代被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的诗人角,其心脏则遵遗愿被葬于他终其一生热爱和反复书写的故乡。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从其个人的写作生涯看,哈代始于诗歌创作,中期以小说为主,最后又回归诗人的身份。
哈代把他的小说分为三类:“性格与环境小说”“浪漫与幻想小说”“计谋小说”。
他的重要小说全部归于第一类,其中,1891年出版的《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一直被视为他的重要代表作。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是一部悲剧作品。
小说的的女主人公苔丝生于一个贫苦农家,父母要她到一个地主庄园家去攀亲戚,结果被少爷亚历克奸污,怀孕后回到了家乡。
孩子天折后,她又到一家牛奶场当挤奶工,在那里遇上了牧师的儿子安琪·克莱尔,两人产生了爱情。
在新婚之夜她把昔日的不幸向丈夫坦白,却没能得到原谅。克莱尔丢下了苔丝,独自去了巴西。几年后,苔丝再次与德伯维尔相遇,后者纠缠她,这时候她因家境窘迫不得不与仇人同居,不久克莱尔从国外回来,向妻子表示悔恨自己以往的冷酷无情,在这种情况下,苔丝痛苦地觉得是亚力克使她第二次失去了克莱尔便愤怒地将他杀死。她与丈夫度过了几天幸福生活,最后被捕,并被判处死刑。
哈代给这本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纯洁女人的写照”,还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作为本书的题词:“可怜你这受了伤害的名字!我的胸口是张床,供你养息。”
隽永流长
纵观全书,整个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人物关系网在阳光下清晰可现。
整部小说,作者不急不缓地娓娓道来,正如木心先生评价道:
“像《苔丝》这种小说,福楼拜、托尔斯泰,看了都会发呆的。福楼拜会说:‘我还是写得太粗了,急躁了。’托尔斯泰,老实的骨头,也会说:‘他的才是小说,我们写的还不是呢……’如果给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他会说:‘你注意到吗?我用的方法也是这样。他用大调,我用小调。’”
读这本小说,你明明可以预知故事的悲剧走向,还是会跟着他的小说一直往下走。扑面而来的隽美的文字,即使是路边的小草也能折射出太阳升起后打在露水上的流光溢彩。
美丽、单纯、善良的苔丝姑娘的故事,始终在自然的大风景下掩盖着很多很多不为人知的哀伤。
一本书能否流传下来成为经典,需要时间的考验。人生有涯,看冲破时间的限制而留下来的书,我们自身的生命也能得到延伸。《德伯维尔家的苔丝》有作者自己的意图和使命,也有着强烈的时代背景,延伸给我们的阅读体验却是多维的。
每一个进入故事的人,都会好奇人物的经历,对于她的磨难报以同情;对于她的喜悦,报以欢欣,把自己置身于人物的境地之中,和她一样活在那个天空下,总会激起我们心里的惊讶、愤怒、忧伤或者喜悦。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和苔丝一样高尚的灵魂,同时也拥有苔丝一样真善美的价值情感。在人生的这场旅途中,让心装满爱,装满信任,正如尼采所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英国文学嘉年华
——《德伯维尔家的苔丝》
2018年9月13日
(本周四)
19:30—21:30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路
文化创意产业园
D栋D4-01室
【地铁】
沙尾站B出口
扫描上方二维码报名
(ps:报名的朋友,
请加读书君微信【szdushujun】,
备注:哈代
提前进活动群哦~)
报名要求:
1. 热爱阅读、热爱分享;
2. 活动前了解过主题内容的书友优先通过报名审核;
3. 审核通过后,读书君将与您取得联系并邀请进夜读群。
19:00-19:30:活动
签到
19:30-19:35:活动开场
19:35-21:25:活动分享
21:25-21:30: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