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笑晨 记者 王蕾)为实现田里“不烧一把火、不冒一处烟”的目标,近年来,桦川县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变身”为工业原料、养殖饲料、生物燃料等,大幅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力打造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
走进桦川县星火乡燎原村盛源秸秆压块站车间,工人们正忙碌着将粉碎的秸秆倒入流水线上的模具内,通过将秸秆变为高密度、高热值的秸秆压块,为生物质发电提供优质燃料。
据了解,桦川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完整,涵盖收集、储存、运输、销售环节,通过组织各合作社及农户集中将秸秆打包以提高收集效率。同时,协联生物质发电企业作为核心,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实现降本增效,收储运销服务市场主体提供专业压块服务,保障流通利用。
“我们制定并下发了《桦川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指南》,对秸秆综合利用模式流程及标准做了详细指导。在监督方面采取网格化管理,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更加精细化、可视化,为工作提供翔实准确的数据支撑。”据桦川县农业事业发展中心主任陈国玉介绍,截至目前,全县秸秆已还田110.4273万亩,已离田47.748万亩。
秸秆离田“变废为宝”,让企业有了赚头,也让农户尝到了甜头。将田地里的秸秆就地打捆,送往养殖场作为牛羊的储备饲料,不但解决了秸秆“处理难”的问题,还为养殖户降低了牧草储备成本。据悉,桦川县横头山镇柏嘉牧草饲料站,将秸秆再加工成50斤一个的小方包,销售价在每吨650至750元,利润空间100至150元左右。
桦川县通过不断优化区域布局、主攻主要任务、完善政策支撑、创新“四抓四全面”机制,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桦川县还将在优化下一年秸秆综合利用方案的同时,将网格化管理落实到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