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喜悦家人
爱人,爱家,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喜悦家人

“孙俪养了我10年,我却只想毁了她”:为什么人会仇恨自己的恩人?

喜悦家人  · 公众号  ·  · 2019-03-15 18:37

正文


作者 | 周冲

来源 | 周冲的影像声色(ID:zhouchong2017)



2002年11月29日,刚出道的孙俪在闲暇时,看到了一则新闻。


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正蹲在餐馆最肮脏的角落刷碗。


少年因为家贫,几乎天天都来餐馆谋求杂活——而其中报酬,就是能让少年饱餐一顿。


孙俪的恻隐之心被触动。


她很快联系到这个少年,给予一笔可观的救助金。


她还给出承诺,会一直资助少年直至学业结束。


既然解决了钱的事,少年就开始专心读书。


第一次高考名落孙山。


孙俪鼓励他,没事,只要你愿意读,我就一直资助。


第二次高考,少年考上了想去的学校。


孙俪为他又是交学费,又是买手机,又是发生活费,活活一个大菩萨。


可少年读大学后,良心有点变味了,他开始变本加厉地索求。


学校补助他6000元后,他藏起来,继续向孙俪哭穷。


上周刚要了500生活费,他转眼又是问孙俪要。


上大学后,贫穷少年变成了吸血鬼,而且吸的一次比一次狠,一次比一次越发理直气壮。


孙俪心一寒,断了对少年的学业资助。


少年怒了!


他在网上对孙俪进行各种攻击,骂她如何如何无情,说她怎么怎么践踏他的人格。


他还写了篇6000字的讨伐文,公布于媒体。


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一个被救济了10年的孩子,突然之间,却恨不得把恩人置于死地。



看着如此赤裸裸的仇恨,孙俪疑惑了:“这世界这么了?人和人之间还有真诚吗?”



可惜,人心从来都不可测的。


你对他第一次施舍时,他可能感激涕零,恨不得跪到你脚下。


当你第100次施舍时,他却可能恨不得杀了你,然后站到你的位置,拥有同你一样的资源。


这种白眼狼,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


那么,这种从感恩到仇恨的心理逆转,是怎么形成的?


《幻想即现实》里给出答案:


这种人,在意识层面,受伦理道德约束,我感激你;但在潜意识层面,却有一种相反的情感,那就是仇恨。



施以援手的人,除了会获得良心的安宁,还会附带道德和地位的优越感。


而被帮助的人,在意识层面是开心的,因为你解决了ta物质的需求。


但心灵深处,ta却是愤怒的,是嫉妒的,是带有仇恨心理的。


因为人天生就有着追求平等,追求卓越的精神渴求。


因为被帮助,就意味着自己无能、弱小,卑微不如他人。


于是,仇恨油然而生,嫉妒心也持续发酵。



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我继续给大家讲一个典故。


以前有对邻居,关系甚好。


有一年,天降灾难,其中一户人家颗粒无收,全家都陷入了饥寒交迫的困境。


另一家因为做生意发了财,成了富人。


这时,富人给穷人送去了一碗米。


穷人接过米后,感动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说滴水之恩,日后定当涌泉相报。


后来,穷人熬过了最困苦的岁月,但是日子还远比不得富人。


富人出于好心,又送给穷人一斗米。


穷人拿着一斗米回到家后,瞬间发飙了!


他四处开始说富人的坏话:你这龟孙子,家里有那么多粮食,为什么就不能多给点?


这一斗米顶个屁用?吃完老子还不是继续挨饿?


于是,恩人变仇人,两家从此绝交。


这也就有了那句俗语: 一碗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



穷人接受一碗米的施舍时,内心是“快乐”远大于“仇恨”的。


可当穷人接受一斗米的施舍时,他内心就成了“嫉妒”大于“快乐”,“仇恨”强于“感恩”。


因为每次受助时,穷人潜意识里,就会滋生出一种因卑微而产生的仇恨。


与之对抗的,是自己的道德和良知。


最后,当潜意识仇恨积累得越来越多,自我道德良知已无法将它压制时,人就变成了白眼狼。


比如那个攻击孙俪的少年。


他一个本科生,在认知层面肯定也知道,人家帮我是情分,不帮我是本分,凭什么必须按我意愿来?


但没办法,他内心深处就是恨孙俪,嫉妒孙俪。


积累了这么久的情绪,突然爆发出来,也就懒得管是非对错了。



仇恨帮助自己的人,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微妙心理。


但它被道德和良知压制。


它存于潜意识里,平时很难被我们所察觉。


是的,这又是一桩人性之恶。


但这个可悲的真相,也给我们敲响了两个警钟。


1、不要让自己成为白眼狼。


首先,觉知我们潜意识里的仇恨,让它自然流露出来。


这个我曾有体会。


有段时间,我稿子写得特别烂,烂得我都不好交给主编审核。


主编脾气很好。


看到我的烂稿后,没有直接毙掉,也没有大发雷霆,而是逐句给我指出问题,让我好好修改。


讲真,对于这样的帮助,我心里特别特别感激。


但是,就在我改稿时,偶然会有一种可怕的情绪,瞬间溜过我的脑海。


那是一种稍纵即逝的仇恨。


凭什么你可以对我指指点点?


凭什么我不可以是你主编?


就你聪明?


······


觉知自己潜意识里的怨气后,我开始触碰它,接纳它,使它与理性碰撞,而非用理性压制。


斯科特说,正视妄念,就是化解妄念。


只有这般,我们才不会让潜意识的仇恨,积少成多,成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希特勒。


再者,让自己学会感恩。


人从来都是善恶共同体。


只有当你善念远胜于恶念,感恩之心远强于嫉妒之心,恶,才不易被激发。


我们的良心,才不至于被本性所淹没。



2、狗不能喂太饱,人不能对他太好。


《世说新语》里讲过一个事。


一女儿在出嫁前,收到母亲告诫:“你到了婆家,尽量少做‘好事’。”


女儿问:“不做好事,那可以做坏事吗?”


母亲答:“‘好事’都做不得,坏事就更不能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