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CareerIn投行PEVC”设为“星标⭐”,第一时间收获最新推送
广东高考本科录取结果近日揭晓,引发了对财经类大学录取情况的广泛关注。最新数据显示,985和顶尖211院校中的财经类大学在广东物理类考生中的录取排名出现了连续四年的下降趋势。
以上海财经大学为例,2019年至2021年在广东的录取最低排名始终保持在3000名以内,然而到了2022年,排名急剧下滑至5295名,2023年进一步降至7755名,而到了2024年,录取排名已经跌至13602名。中央财经大学的情况也类似,录取最低排名从6000名左右一路下滑,到2023年已跌至11370名,2024年更是降至13853名。文科类考生的录取情况也呈现出了类似的趋势。
财经类大学曾经是众多学生和家长梦寐以求的求学殿堂,高考录取分数线一度居高不下。然而,近年来金融行业经历了较大变化,曾经备受推崇的"金融精英"形象逐渐被打破,甚至出现了对金融行业的负面看法,如"金融羞耻"。7月初,在交大高金的毕业典礼上,副院长、会计学讲席教授李峰的一番话引发了金融界的广泛讨论。
其中几句总结引爆网络:
“一些人开始认为金融业毫无价值,因为金融似乎不是硬核科技,认为金融业是可有可无的交易成本;有些金融从业人员,包括我们的一些同学和校友,甚至产生职业羞耻心。”
“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或者在企业从事投融资工作,我们不但不应该有羞耻感,而应该深感自豪。”
他提出了高金人应具备的四个核心价值观:
-
相信金融的作用:李教授强调金融的重要性,并指出金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
相信市场的作用:他提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包括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并强调市场功能的完整性。
-
相信企业家的作用:李教授赞扬了企业家在产业发展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他们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相信规则的作用:他强调金融业务需建立在契约和法治基础之上。
这一现象反映出社会对金融行业的认知正在发生变化,金融专业的吸引力可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未来,财经类大学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身的教育定位和培养方向,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行业的变革。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