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报名观看
作为生物医药行业的“卖水人”,CXO企业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即上承药物研发,下启商业化生产,在生物医药的迅猛发展中,快速崛起。
随着资本寒冬的出现,国际大环境变得愈加纷繁复杂,CXO赛道也开始逐渐进入下行周期,尤其是国内CXO行业,在波折的国际关系中艰难求生。
而波折的背后是有力量在试图重塑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链,这也给部分CXO企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其中三星生物便是最好的案例。
而三星生物能得以如此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订单作为支撑。根据三星生物2024年6月18日最新消息显示,其已经与Baxter
Healthcare签订了金额为2.08亿美元的CDMO协议。
加上Baxter的最新订单,截止目前,三星生物2024年累计新增订单金额已经接近10亿美元。
2017年,三星生物全年新增订单金额为1.35亿美元,其中有一笔1500万美元的订单,合作方不愿透露姓名,不过这一神秘人,在三星生物最新公开的一笔订单中浮出了水面。
2024年6月18日,三星生物宣布与Baxter
Healthcare签订了最新的CDMO合同,合同总金额为2.08亿美元(按照2017年7月21日汇率,USD/KRW
1124.9计算),三星生物也同时表示,Baxter便是7年前的神秘大佬,至此双方的总合作金额增加到了2.23亿美元。
根据合同条款显示,三星生物将在2034年底前为Baxter生产药品。
目前,Baxter正处于转型镇痛中,三星生物能在此时拿下Baxter的订单,足以体现Baxter对双方此前合作的满意,后续也不排除Baxter继续加码的可能。
三星生物的接单能力,向来让人嫉羡。今年以来,除了Baxter,还有礼来、默沙东、UCB等MNC向三星生物下了单。
3月6日,三星生物与UCB扩大了合作关系,达成了总金额为3.53亿美元的新合作,三星生物将为UCB生物生产包括处于早期测试阶段的抗Tau候选药物,治疗银屑病的Bimzelx,以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Zilbrysq和Rystiggo等药物。
3月12日,三星生物与默沙东达成了总金额为0.71亿美元的合作,不到一个月之后,4月4日,默沙东再次加码,双方合同总金额来到了1.89亿美元
5月8日,三星生物与礼来扩大了合作关系,达成了总金额为2.1亿美元的新合作。
至此,2024年,三星生物披露的新增订单金额已经累计近9.6亿美元,从金额来看,虽然和2023年的27亿美元还有较大差距,但从订单的形式上也能明显看出老客户的粘性很强,因此也不能排除下半年MNC药企和更多中小型药企的复购、砸单的可能性。
三星生物成立于2011年,首个工厂(1号工厂)2013年正式交付投产,随着业务体量的增长,三星生物在产能的投资上毫不手软。
公开资料显示,三星生物目前已有的4个工厂投产,总产能达到60.4万升,领先Lonza及勃林格殷格翰。并且,产能达到18万升的第五工厂也在加速建设中,预计将在2025年4月投产,其中包括ADC
CDMO产能,有望在这一波ADC热潮中,为三星生物带来可观的增量。
此外,三星生物还计划在另一个园区继续扩张产能,试图将总产能扩大至132.4万升,庞然巨兽。
三星生物充足的产能正是其能长期稳定承接MNC订单的原因之一。三星生物在2023年对大客户的描述为“已经与全球前20大药企中的14家达成了合作”,而在最新的描述中,这一数字已经来到了“16家”,可以MNC正在集体拥抱三星生物。
得益于充足的产能支撑,以及全球医药供应链重塑中的“红利”,三星生物正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
在全球CXO的大洗牌背景下,三星生物并非是邻国崛起的CXO独苗,SK集团旗下的SK
pharmteco、韩国乐天旗下的Lotte
Biologics也在加速扩张,意在震荡中蓄势升级。
回看国内,也有部分极具特色的CDMO企业实现了逆势增长,典型了例子便是多肽CXO龙头——诺泰生物,其凭借在GLP-1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在2023年实现了股价和业绩的双重增长,成为国内CXO赛道中最亮眼的一员。
并且诺泰生物的增长势头的得以在2024年继续延续,根据公司6月18日晚间的公告显示,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8亿元到2.5亿元,同比增加330.08%到497.34%,市场为之振奋,诺泰生物截至6月20日收盘大涨18.64%。
尽管未来CXO板块的走势还有诸多变数,但可以确定的是,国内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上,已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