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何小鹏在广州开了一场智驾沟通会,他在会上回顾了公司成立十年来在智驾上的投入,称“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我们也没有削弱智驾。”
持续十年投入带来的是小鹏汽车如今在智能驾驶上的绝对领先。小鹏以智驾为核心的 AI 技术团队超 3000 人,每年投入达 35 亿。
小鹏汽车是国内首个落地城市 NOA 功能(小鹏称之为 NGP)的车企,去年 3 月放开广州、深圳及上海,2023 年内实现覆盖 52 城之后,又在今年 1 月初的小鹏 X9 发布会上宣布一天开通 191 城。
如今,按照何小鹏的说法,小鹏的开城速度提高了 384 倍,现在开一个城,最短只用 1~2 天。
但小鹏在智驾上的领先却并未如华为问界一样转化为销量。小鹏去年拯救公司销量的 G6 将 XNGP 下放至 20 万元档位,MAX 版本销量占比一度达到车型总销量 70%。但 G6 销量始终未能突破 1 万大关。今年 1 月,G6 即便在年终降价的策略之下,月销量也仅有 1800 台。
有市场分析认为,问界领先的核心并非智驾,而是华为品牌的影响力。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则表示,关键是当下智驾仍然是用户的爽点而非痛点,“智驾更偏向驾驶者的选择而非家庭。”与之对应,面向家庭群体、更主打空间、舒适的理想汽车去年销量持续攀升。
小鹏汽车坚定认为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拐点已来。小鹏汽车的目标是年内 XNGP 实现全国主要城市网路全覆盖,并开始向全球开始研发高速 NGP,2025 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 XNGP。
展望明年,小鹏面临的核心问题是,
在智驾上的多年投入何时才能转化为品牌优势,进而成为销量的直接助推力。
小鹏汽车复杂、低效的组织架构与营销体系都在慢慢得到改善。
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加盟小鹏汽车后开始对公司组织架构进行大调整,最近一次发生于今年 1 月,将小鹏汽车的组织管理进行一轮大换血。
去年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达成合作,大众向小鹏入股 7 亿美元,双方将基于小鹏 G9 平台在大众品牌下共同开发两款 B 级电动汽车。在大众入股之后,小鹏汽车过去生产制造上短板有望补足。何小鹏说,双方将共享供应链降本的成果,他有信心加速实现甚至超越此前定下的 2024 年降本 25% 的目标。
小鹏汽车 1 月刚上市的纯电 MPV 小鹏 X9 定价 35.98 万起,比理想 L9、问界 M9 等旗舰 SUV 还要便宜 10 万元左右。
但 1 月份小鹏销量未见突破,甚至环比跌幅居新造车品牌前列。何小鹏解释称,这是由于 X9 产能所限,导致交付量无法跟上。他说,1 月份积压了上万 X9 订单,连带 G9 的供应也受到影响。这是小鹏 G6 上市初期也曾出现过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