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VC/PE/MA金融圈  ·  北京时间2月21日晚间,加密货币交易平台By ... ·  昨天  
金融早实习  ·  2月22日-实习汇总|CICC+华泰创新投资 ... ·  昨天  
临沂新闻  ·  涨幅超过黄金!网友:现在还适合入手吗? ·  2 天前  
Wind万得  ·  美股落,中概升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读感周刊丨圆脸、袒领、放妻书,唐朝女性的千样面孔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18-12-27 18:00

正文

女性的自由奔放是唐之所以为唐的一大亮色,唐代女性可以随性穿着,可以在婚姻不幸福时自由离婚。在武则天治下的盛唐,社会更加开放,女性有更大的自由,既可读书写字、从政做官,也能轻衣薄衫,抑或着男装,骑大马。


不过虽说可以自由追求,可爱美的你也别高兴太早。刘嘉玲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倒八字眉毛让很多观众连连吐槽,可事实是在唐朝把眉毛画成倒八字就是一种时尚,甚至还有一些女性把大部分眉毛剃掉,保留一片像椭圆形的小树叶,这在今人看来恐怕更难被接受。


其实对于唐朝女性的认知,现在社会上有一些是准确的,还有一些则属道听途说。而随着新资料的发现以及研究的深入,对唐代女性的形象和历史面貌,历史学界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认知。


在中读精品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的第三讲“环肥燕瘦:美得张扬的唐代女性”中,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就要传输一些史学界关于唐朝女性的新看法和新观点:


长安女子的精致日常是怎样的?

史上最温情的“离婚协议书”长什么样?

一代女皇武则天的出现是偶然还是必然?

……

(以下是中读君中读精品课“我们为什么爱唐朝”第讲章“环肥燕瘦:美得张扬的唐代女性”的读感区穿梭一圈搜集到的一些读感。)



文明的细节

@ 其雨梧桐

一方面从服饰上体现了唐代对女性的宽容,一方面也说明只有强大、文明、开放、自由的社会,才能尊重女性。有位名人说过:“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要看怎么对待女人和小孩。”唐朝之所以为唐朝,大概也是因为此吧。


古人不古板

@yali

爱化妆,有面膜,花钿,倒八字眉,还有追求那圆圆如月的大脸,虽然和今天的审美观念完全不一样,但却能感受到古人并不是那么古板,而是个性鲜明。


女性撑起半个盛唐

@宋时明月

来自大唐的丰腴女子大气、雍容、古典,她们带着大唐帝国如日中天的盛气,敢于将身体的美、灵魂的美昭告天下。


审美背后的健康考虑

@QuinTinaR

其实从进化的角度来讲,对大圆脸和丰腴身材的审美可能是与当时粮食并不充足相关的,圆脸意味着家庭条件更丰厚,或基因里有更强的储存脂肪的能力,今天以瘦为美则相反,瘦意味着有更低可能性得慢性病,有更强的自控力等等。


花季

@雷文兰

北朝和胡风就像是种子萌芽阶段,到了初唐和盛唐,已经到了成熟的花季。公孙皇后,平阳公主,武则天,太平公主,韦皇后,安乐公主,杨贵妃,上官婉儿,鱼玄机,薛涛……则是这春天里大放异彩的最耀眼的花朵。正如陈子昂初唐时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难得极了

@京

一个时代既有自己的个性,又难以脱离历史的轨道。唐代女性再开放,也没有与男性完全平等,更何况开放的也只集中在固定阶层;但反过来讲,在漫长的封建年代里,女性能有这样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也真是难得极了。

只有一个武则天

@水亦无香

只有在唐代这种环境下,才可能有武则天称帝的出现,清代的慈禧太后虽然是大清的实际控制者,但称帝对她来说既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无法完成的。两者比较就可以看出大唐对女性宽松的政治环境。


时代也会退步

@芙馥

虽然唐代也有表彰烈女,但同时也有大量的再嫁的情况,这表明唐代不会因女性不守节而受到社会非议,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包容。而这明显有别于明清以来的贞操观,明清不但着重表彰贞洁烈女,还对不守节的情况予以抨击,这就极大地干预了女性的婚姻自由。


历史是一串连环

@陶行知

唐朝前期因为文化是受南北朝影响,而北朝女性的可以抛头露面,自由奔放的特点对唐朝女性的文化影响颇深,所以在历史的长河中,唐朝女性享有相对较高的地位。唐朝后期,因为武则天的称帝以及安史之乱后,朝廷对儒学的强化,唐朝女性逐渐失去了较高的地位。宋朝儒学的发扬光大实际是有后唐的社会基础的。

看历史学历史就会发现当时时空的事件是有发生发展结果的,是一环套一环,是有连续性的,是有因果的,是多种因素共同叠加形成的。因此看待很多事件不能看点,要看面,要看整体,看连续性。



历史遗留“问题”

@苹果咚咚

有意思的是,很多风俗似乎全世界都一样:上层社会的政治联姻和门第相配的观念;旧士族看不起新贵,新贵一方面是这种旧观念的受害者,一方面又挤破头想和旧士族发生关系;女性出嫁需要相当的陪嫁,没钱的人家都没法嫁女儿;诸如此类,而放眼当代社会,这些情况依然存在。


门当户对的依据

@Lydia

对于婚姻的“门当户对”深以为然。“婚姻的门当户对,如果纯粹从钱财、权势这个角度来理解,一定是一种庸俗的观念。但是,如果门当户对里包括了价值观、受教育的程度、兴趣和三观,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三观不同的婚姻注定不幸福。


残余不封建

@黑发不再黑

门当户对,听起来很像“封建残余”,现在看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果真要看“三观”是否契合,万一差别天大,那么将来的日子确实够受的。李林甫的“选婿窗”有点意思,试想:两个人在房间里谈事情,隔墙有“眼”,一个年轻女子,正窥视着,看看那个和父亲在一起的男子是不是自己心仪的类型,画面感很强啊!


时代不同,内涵不同

@鹦鹉螺号

放妻书的模版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男女平等的一面,那时的自由恋爱风气可以说在意料之中,而门当户对确是每个时代永恒的话题,当然,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除了在意地位名望的差异外,追求三观的一致也是其文化心态内核。


上层社会的游戏规则

@憨豆先生

一个历史时期的社会观念总是深入人心,山东没落的大家族即使已经很少在政治上有所建树,依然是骄傲自满,吹嘘自己的曾经。当朝帝王将相家族呢,虽然十分痛恨这种号称门当户对的社会规则,但是仍然想与大家族子女联姻。


有模板,好办事

@会飞的小狗狗

放妻书竟然被考证是模版,曾经以为唐代百姓都如此浪漫的我看来是天真了。不过能有此模版的存在,也印证了女性在当时社会所拥有的相对平等地位,婚姻的失败至少不会被全认为是女方之错。



被历史忽视的底层

@南田山山雨

很多人从历史里走过一点痕迹都没留下,让人们看到的只是那最耀眼的少部分。很多刻板形象的确不是绝对的,考虑历史的变迁,阶层的差异才能更好看清一个时代的样貌。


缺失的“沉默大多数”

@阿璎

史料话语权偏差问题一直存在,这些留下来的文物是来自谁,又出自谁手。我们能看到的史料,不光是唐朝,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是这么个情况,很难深入而确切的了解到下层百姓的生活情况。而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绝大一部分是由这些“沉默的大多数”所构成,缺失了这块,历史很难说勾勒出一个完整面貌,挺可惜的。


上层代表不了全部

@Tina-he

盛唐的气象是很好的,女性是自信自由的,毫无顾忌地穿着喜欢的衣服,怎么华贵怎么来,怎么自由怎么来,这个自然是跟唐朝开放的风气有关,但是上层社会的奢侈并不能代表整个唐朝人民的生活,贫富差距依然存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