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润
刘润,润米咨询创始人,互联网转型专家,中国最大的私人商学院《刘润 5分钟商学院》创始人,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任多家知名企业(海尔、中远、恒基、百度等)战略顾问,通过培训、咨询、投资等方式,帮助传统企业顺利完成互联网转型,成就再次辉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刘润  ·  刘润:勇敢的吴晓波 ·  昨天  
阑夕  ·  -20241231230629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润

固执的罗振宇

刘润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5-01-01 08: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对罗振宇老师十年跨年演讲的回顾和感想。文章提到罗振宇分享的关于长期主义者的逻辑和经历,强调了他十年的坚持以及接下来二十年规划的意义。文中用各种故事说明长期主义的益处,提到普通个体也可以通过长期主义的方式去和历史“掰掰手腕子”。文章还提到了罗振宇自身的经历,如手抄《史记》等,强调在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长期主义者,输出秩序。最后,文章表达了对罗振宇未来的期待和对长期主义的赞扬。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长期主义者的逻辑和价值


关键观点2: 普通个体的机会


关键观点3: 罗振宇的坚持和经历


关键观点4: 长期主义的收获和感受




正文

昨天晚上,杭州奥体中心,我在现场见证了罗振宇老师的第10年跨年演讲,听他分享那些“来自未来的好消息”。

10年,这是一段多么长的旅程,真是了不起。而更让人惊叹的是,他还要再干10年。
罗老师身上有一件事让我极为佩服:他特别擅长“发大愿”。
他总是一言不合,就来一个10年20年的承诺,倒逼自己完成。
而且,大愿发了,他还真的能一步一个脚印,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承诺。10年的罗胖60秒语音、20年的跨年演讲、20年的《文明之旅》,都是如此。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长期主义者”,但我更想给他一个有些“可爱”的名字:固执的罗振宇。
他固执到,给自己定一个简单规则,然后几十年不变;他固执到,拖着生病的身体也要完成一个承诺;他固执到,想用普通人的力量,去和历史掰掰手腕子。
很多人都爱说自己是长期主义者,但其实不过是在为自己的短期懈怠找借口。而罗胖是我见过少有的把这件事真正知行合一的人。
前几个月,在他开始繁忙的年度演讲筹备工作之前,我曾经把他拉到“刘润·进化者”直播间,来了一场3个多小时的对聊。罗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他对长期主义者方方面面的思考。很多故事,我也都是第一次听他说起。
今天,我迫不及待的想把他谈话中的种种思考分享给你,相信,一定也能对你有所启发。

“给自己搭一个极简框架,然后往里面塞砖”
那天,我问罗胖,你究竟为啥总是发这种10年20年的大愿?是真的怕自己完不成,还是别的什么?
他说,其实这件事的逻辑特别简单:给自己创造一个极简的框架。
创造一个极简框架,这是什么意思?
他说,我给你说个故事吧:你去过敦煌莫高窟吗?
莫高窟的开凿过程,从十六国时代一直持续到元朝,横跨近1000年时间。只要你去过那里,站在它面前,那种震撼感将直冲你的灵魂,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文化奇迹。
但当你翻开它的建造过程,这里面有什么巧夺天工的奇思妙想吗?没有,真没有。
你会发现,这1000年来人们干的事情其实超级简单,简单到用两句话就能描述:
在山里掏洞、在洞里塑菩萨。
掏洞、塑菩萨;掏洞、塑菩萨。就这么坚持1000年。
你说,这里难道每一尊塑像都是尽善尽美吗?当然不是。你去看那些石窟,山洞有大有小,雕像有好有坏。有的雕像无比精美,有的雕像明显是入门水平。
但1000年坚持下来,没有人会去评价这里面的菩萨究竟好不好,因为这就是一个难以复制的奇迹。它是一个用1000年时间堆出来的“奇观”。
罗胖说,你看,掏洞、塑菩萨,这就是一个极简框架。
所谓的长期主义,就是搭一个极简的框架,然后坚定不移地往框架里一块块塞砖。
很多人觉得长期主义难,实际上是把框架整的过于复杂了。其实越简单的框架,越容易坚持、坚持之后越容易成功。
罗胖说,你看我做的这些事,实际上就是受到了莫高窟极大的启发。
就比如已经完成的10年罗胖60秒,那是他每天早上在自己的公众号上发一条60秒的语音,连续10年,3652天,从未间断。
这件事就是“框架极简”,简单到用一句话就能描述:每天早上用60秒时间,说说你这一天最大的见闻或者感悟。
还有别的吗?没了,真没了。
这件事放在很多公司里,估计根本不可能通过立项。为什么?因为它“不够酷”。领导会说,哎呀这么简单的事情,谁都能做啊,这哪有什么壁垒?怎么可能做成?
他们哪里知道,钉死一个极简框架,然后长年累月地往里面塞砖,再等待着砖缝里自然地开花结果。这反而是做成一件事的捷径。
真是令人惊叹。
罗胖说,等他开始做了之后,他才意识到,这种长期主义做事的逻辑,有两个最大的好处。
1、没有竞争对手。
2、干完就是干成。

“长期主义者没有竞争对手,因为别人怎么做都是第二名”
没有竞争对手?这个看上去很奇怪,做什么事情能没有竞争对手?
罗胖说,长期主义者真的没有。
一旦你开始做,别人怎么追赶都是第二名。因为,时间是最公平的裁判,时间的累积,是唯一一种不可能逾越的壁垒。
比如大学,你看清华北大、哈佛耶鲁。为什么能让全国乃至全世界学子趋之若鹜?因为他们有几百年时间累积而成的声誉。
再比如奖项,为什么全世界的学者,都把获得诺贝尔奖视为自己一生能达到的最高成就?也是因为百年历史累积而成的声誉。
假如你说,我有很多很多钱,我也想做一个奖项,能比肩甚至超越诺贝尔奖,做得到吗?
做不到,你确实可以把奖金开到任何人都想象不到的天文数字,却买不来时间累积而成的声誉。
假如你真的想做,先干100年再说。
罗胖说,具体到他自己做的事情,就比如罗胖60秒,他从2012年12月21号那天开始更新,在几个月后,《罗辑思维》节目迎来大爆发,他的公众号关注量也水涨船高。
那段时间,很多公众号发现了这种模式,也开始学着每天更新一条60秒语音,但没过多久全都放弃了。
为什么?因为既然罗胖已经开始做了,那后来者怎么做都是第二名。没有人能坚持一个这么艰苦却注定无法登顶的事情。
罗胖说,一旦代入这种思路,他看很多事情的思路,都开始变得不一样。
就比如他正在做的《文明之旅》,那是他准备从公元1000年开始,每期节目说历史上的一年,一直说到1912年。每周一期,这将持续20年,一直做到2044年。
罗胖说,你看,绝大部分视频团队,都会特别关注每期节目的数据对吧?播放量、点赞数、评论数,根据这些数据反复开会讨论,甚至变成全公司都惧怕的考核。
但说出来你可能都不信,罗胖说,他真的不在乎,因为你要做将近1000期,持续20年,中间某一期节目的播放量是高是低,有什么关系?
我问他,那有没有什么数据,是你真正在意的呢?
他说,在意的数据几乎只有一个:第一期节目的播放量。
这个逻辑乍一看很反常识,但细想之下又特别合理,因为第一期的播放量,体现了有多少观众偶然看到你的某期节目,甚至是一个短视频切片,然后感慨“哎呦,这个胖子说得真不错”。
然后呢?然后他会去做一件事:翻出那最早一期的视频,从第一期开始看。
一旦他做了这件事,你放心,从此你已经在他心里,占据了一个牢不可破的位置。这样的用户,是长期主义者最宝贵的资产。
长期主义者的功劳簿,都在第一期上。

“干完就是干成,天下竟有这样的好事”
真是太精彩了,我接着问他,赶紧说说长期主义者的第二个好处,什么叫“干完就是干成”?
罗胖说,你看,普通的事情,干完离干成还远着呢。就比如你写完第一版策划案,事情就干成了吗?客户那里一定就能通过吗?不可能的,前面还有不知道多少轮修改等着你呢。
但长期主义者不一样,因为这是“时间的奇观”,因此当你干完时,一切的是非评判都会消散,只剩赞叹。
干说有点枯燥,罗胖说,老规矩,我给你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司马光写《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编撰,始于1065年,终于1084年,耗时19年,总计294卷,300多万字。不仅熬死了启动项目的皇帝宋英宗,甚至差点熬死了继任的宋神宗。
你说,这套294卷的皇皇巨著,真的是每一处史料考证都尽善尽美吗?一点毛病都挑不出来吗?
当然不是,如果你听过熊逸老师解读的《资治通鉴》就能知道,司马光犯的错误简直不要太多。有日期上的错误、有地名上的错误、还有因为史料缺失而带来的连蒙带猜,以至于此后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注释家,帮他查缺补漏。
但是这有什么关系?当司马光把这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完成,往宋神宗的案头这么一搁,谁会在乎里面是不是每一处细节都尽善尽美?根本没人能给你挑错。
因为你完成了,你把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用编年史的形式完整梳理一遍。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做到这件事,连能摸到你裙边的人都没有。
干完的那一刻,就是干成的那一刻。
第二个故事,是谈迁写《国榷》。
谈迁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历史学家,他从天启年间开始,立志写一部明史。他“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写了二十多年,一直写到大明朝都没了,写到清朝顺治年间才终于完成。
可是你猜怎么着?就在这套巨著即将付印时,整套书稿竟然被偷了。
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离奇的失窃案。那个时候可没有飞书文档,都是手写。书稿被偷,就意味着所有的努力灰飞烟灭。
想想看,很多人word文档上敲了几百个字的方案没保存上,都要难受一下午。这可是100多卷、400多万字、凝结了他二十多年全部的心血。
天呐,太残酷了,那怎么办?
谈迁真的是个狠人,他擦干眼泪,花了4年时间,把这套《国榷》又重写了一遍,而且据说内容比原来那部更加翔实、精彩。
今天我们看到的《国榷》,就是这个重写的版本。
你说这套书究竟写的怎么样,有什么关系?有错误又何妨?有缺陷又如何?有遗憾又怎样?
除了那些金字塔尖的历史学者,有谁会去评判这套书写的好不好?听到他的故事,除了竖大拇哥,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国榷》完成的几年之后,谈迁去世,我相信,他一定是含笑去世的,因为他为人类社会留下了一件不朽的功绩。
你看,长期主义者,干完就是干成。
罗胖说,当他想清楚这个逻辑的那一刻,感觉人生简直像开了外挂一般。天底下竟然有这样的好事?干完就是干成?
从那天起他就决定,他的人生也要像这样一步步践行。

“再普通的个体,都有机会用这种方式去和历史掰掰手腕子”
罗胖说,就拿我现在做的《文明之旅》来说吧,实际上,这就是在用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方式去做视频节目。
比如,现在网上经常能看到分析说,《文明之旅》的流量越来越低、播放量怎么怎么下滑。
但罗胖说,没关系,他真的不在乎。流量不好?没关系,你就等着我一期节目一期节目地堆。
你想想看,等20年做完,913期节目啪地放在世人面前,有谁会说,哎呀,17年前的这期节目,当时发布的时候扑街了,流量特别不好?
根本没人会说,因为做完就是做成了。一期是尝试,百期是积累,千期是传奇。
罗胖还说,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说自己是“普通人”,但他们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再普通的个体,实际都有机会用这种方式去和历史掰掰手腕子。
当然,他不是说你也要去做一个20年的宏大规划,而是说假如你给自己设定一个极简框架,然后用时间去完成它,那任何一个普通的个体,都有机会做出点什么,为自己建立牢不可破的壁垒。
罗胖说,不信?我再给你说一个故事,你知道我的这种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吗?这要追溯到30年前,他还在上大学的时期。
那是一个暑假,罗胖待在学校没有回家,想着两个月时间,总得找点事情做吧?
结果你猜怎么着?罗胖去图书馆借来了130卷的完整版《史记》,用那个暑假,从头到尾手抄了一遍。
我简直震惊了,什么?手抄整本《史记》?未免太疯狂了。
可罗胖说,听起来很难对吧,其实真的一点都不难。不信我算给你听,人写字的速度大约每分钟30字,每天抄5-6个小时,就能有1万字。史记全文50多万字,每天1万字,不到两个月也就抄完了。
罗胖说,那时的他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他像打游戏刷成就一样,意外获得了一个成就:他成为了如今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手抄过完整《史记》的人。如果真要估算一下,全世界可能不超过10个。
可是这件事有什么用呢?罗胖说,他后来自己也想过很多次,这件事它究竟有什么价值?
最终他的答案是,手抄《史记》这件事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但那种对心性的磨练、那种对传统文化的熏陶、让他一直受益至今。就举一个例子,如今他做《文明之旅》,要阅读大量的文言文史料。假如没有那两个月密集的抄写《史记》,根本不可能做到。
你看,两个月的时间,大部分大学生随便打打游戏也就打掉了。可罗胖坚持下去,就为自己建立了一项受用终身的壁垒。
罗胖说,这个时代评判人价值的维度那么多,你只要在任何一个维度扎根下去一点点,就已经超过了99.9%的人。
就拿抄《史记》这件事来说吧,如果往前看三五百年,到明清时期,到那个只有科举考试一条路的时代,哪有这种好事?
手抄《史记》算的了什么?什么都不算。别说《史记》了,完整手抄二十四史都大有人在。
这个时代,找一个方向多扎下去一厘米,你就是世界冠军。
当然,还是再次强调,这里绝不是说你也应该去手抄一遍《史记》。而是只要你愿意思考、愿意下功夫,就一定有办法做点什么。
罗胖最后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极其深刻:这个时代,不是只有位高权重的人才有资格输出秩序,实际上每个人都可以。
你用长期主义思维,做着一件属于自己的事,实际就是在向这个世界输出秩序,向时间敲着属于你自己的鼓点。
这就像一个人在前面走,你在他后面边敲鼓边喊“一、二、一”,那他的步子一定会被你带乱。
鼓声大小,那是能力问题。但这通鼓,一定每个人都有资格敲。

“当年所有的磨难,回头来看全是资产”
罗胖说,他用这种思路做事,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如今回头看去,真是一路感慨。
其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2023“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
那是在2022年的年底,相信大家都还有印象,那时候是什么一片景象。
12月25号,离跨年演讲只有不到一周,最不该阳的时候,罗胖阳了,那天下午四点,他正和同事开着会,突然感觉不好,说不对,我得回去躺一会,咱们八点再开会。
但是从26号开始,虽然发烧好转,但罗胖中了一个最不该中的症状:刀片嗓。一直到30号,几乎一个字都没法大声说出来。
那怎么办?要不,不办了吧,今年的情况,大家都能理解。
所有的赞助商都打了电话,赞助费全都退了,连年度演讲取消的声明都写好了,只差发布。
但那天下午,他独自走在深圳的大街上,他竟然觉得自己“灰溜溜的”。
这事儿不对啊,说好的连办20年啊,怎么就怂了呢?能缺了一年?
他打电话给脱不花,拉所有同事一起开会,说不行,还是要办,假如不办,他这辈子没法和自己交代。
等20年结束的时候,这缺了一年啊。而且这个遗憾一旦错过了,是此后永远也无法弥补的。哪怕你再办50年的跨年演讲,2023年的那一年,缺了就是缺了。
我问他,回头再看那段经历,你有什么感受?他说,你看,这多么神奇,当时觉得怎么都过不去的一道坎,如今竟然可以坐在这里拿来吹牛。
对于长期主义者来说,当年所有的磨难,回头来看全是资产。
今年的跨年演讲结束后,回酒店的路上,脱不花对罗胖说“罗胖,今年肯定还会有人骂你,但是明年我估计就会少很多。”
为啥?是明年有什么锦囊妙计吗?当然不是。
脱不花说,道理很简单,因为明年就是跨年演讲的第10年了,你跨年演讲好也罢,歹也罢,你每年都在。疫情期间你也在、没人听你也在、被人骂骗子你也在、万人空场你也在。
就算我年年骂你,10年下来都该骂累了。行,你能做10年,而且还要再做10年,兄弟我佩服。
这句话,真的,触动到了我。

昨晚,不,今天凌晨,在从跨年演讲回来的车上,我回想着罗老师的这一路。竟然有了一种感觉,他在做的事情,像一个现代版的堂吉诃德,一遍又一遍的向时间这座风车发起着进攻。
在不懂他的人看来,这不是傻吗?为什么要去挑战这么一个你无法比肩的对手?
但和堂吉诃德不同的是,罗胖自己知道,他会成功。
我的脑中,突然蹦出一句话:
猎手终将把这个世界,让给农民。
猎手打猎,只是我今天缺食物了,想吃肉了,就去打一只野兔。打得到便罢,打不到,就明天再去。
而农民在春天耕地时,并不会立刻有所收获。但所有人都知道,只要坚持耕种,秋天就必然会有所收获。
一天两天,看不出差距,但五年十年,猎手终将把世界让给农民。
就像他昨晚最打动我的那句话一样:目标不在天上,走!走就能到。
因为,半途而废,是大部分人坚持下来的唯一一件事。而这,正是时代给长期主义者的一场无与伦比的红利。
特别感谢罗老师的分享。
祝贺罗老师的第10年,同时,期待着他的下一个10年。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歌平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476篇原创文章


推荐阅读:
《谈业务,要有逻辑、有结构》
《和优秀的人共事,不用太在乎他们的自尊》
《不能扛住责任,就不是好的负责人》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