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明:本文非原创,系转载)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社交网络其实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虚拟社会。在现实生活中,谁都知道人脉很重要,所以有些人非常勤奋的“做人脉”,他们往往会这样做——积极的参与各类线下活动,逢人就换名片、加微信------,可是这样的做法往往非常不讨喜。碰到这样的人,大家也大多会敬而远之退避三舍。
在这个大数据时代里,圈子小到你意想不到,口碑传播的速度也快到你意想不到。还在做无效的“人脉”?你该看看真正懂人脉的人是怎么做的。
我曾经从事过媒体和销售工作,这两个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人际关系能力,触类旁通不要对号入座哦。现把一些方法总结归纳为以下10条建议:
1、“认识人多”不等于“人脉广”。在汉语中,“人脉”这个词后面往往会跟着“广”字,似乎人脉越多就越好。
一般来说,人脉做得好的人往往认识人比较多,但这句话反过来是不成立的。
你为啥要做人脉?说白了,不就是指望人家以后能给你带来些好处吗。如果你认识了很多人,但是在需要的时候人家不愿意帮你,那你认识那么多人又有毛线用呢?所以,人脉法则第一条就是要扭转“以多寡论英雄”的人脉观。不否认在iVeryOne关注的粉丝中也有很多机器人或僵尸粉吧。
2、人脉的基础是你的“被利用价值”。虽然残酷,但构成我们人脉的绝大部分“好友”,其实都是基于“利益交换”而被连接到一起的。既然是利益交换关系,那么你能换回来多少价值,也就取决于你自己能给出去多少价值。
请记住这一点:人脉的价值和你认识他多久没有关系,和你点过多少赞、打过多少赏、喝过多少次酒没有关系,唯一有关系的就是你对他有多大的利用价值。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他就越会帮你。
与其把时间花在多认识人上面,不如花时间提高自己的个人价值。
我能想到的被利用价值大概有如下这些方面:
你的岗位权力或者个人影响力
你的财力
你的智慧或者专业技术能力
你的个人魅力,比如长得好看、说话幽默、人格高尚
你的人际关系网络
你的名气。
3、学会如何“搭讪”。“搭讪”是媒体人的基本功,简单总结一下搭讪方法:
投其所好:直接搭讪一般要有个理由,最好不要说什么“认识一下吧,多个朋友多条路”这样的话,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漫无目的的交朋友。
你最好有一件具体的事情要找他,而且这个事情对他又有好处。比如说,如果你要见江南春,那你最好说:“江总,我们公司想做网络广告,能不能和您见个面聊聊?”
托人介绍:找一个中间人,让他帮忙介绍一下,对方一般都会卖个面子。
自然而然:创造一些看起来很“自然”的机会,毫无功利性的认识一个人。比如说参加晚宴的时候,故意坐在你想认识的人旁边。参加会议的时候,先去和你认识的朋友打招呼,然后他一般会把正在聊天的人也介绍给你。
目标明确:漫无目的的搭讪行为纯属浪费双方时间,在行动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认识的人是谁,如果没想好就不要行动。
4、从“认识”到“熟识”搭讪只能解决“认识”的问题,而真正对你有价值的人脉是“熟识”。怎么实现这一步的跨越呢?你们最好至少有一次“深入交流”,或微信或语音或电联。
我对深入交流的定义大致如下:
交谈时间最低不少于1小时
同时在场人数一般不超过4个人
所谈内容不局限于工作,如果能够谈及个人经历、世界观价值观,那最好不过了。
一次深入的交流抵得上无数次的泛泛之交。当你成功搭讪了一个人之后,最好在1个月内能约他深入交流一次,可以请他出来喝咖啡,可以去他办公室拜访,也可以一起吃顿饭。
有人喜欢参加“饭局”,混“圈子”,这类事情相信都曾做过,后来基本上就不做了,因为投入产出比很低。吃饭的人数最好控制在4个人以内,超过4个人的谈话就没有有效信息了。
5、人脉是投资不是消费投资品。和消费品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轻易不会去“消耗”投资品。比如说我们手中有10000股阿里巴巴的股票,我们预期它的价格会到200美元,那我们一定会把这些股票都留着。
人脉也是一种投资,投资标的是什么呢?就是“面子”。面子相当于就是人脉市场的股票。如果你给了某人一个面子,就相当于购买了1股他发行的股票,当你在需要的时候你可以请他还你一个面子,这就相当于是抛售了这个股票。
股票抛了就没有了,所以面子轻易不要去动用,你用一次就少一次。如果能用钱解决的,尽量直接用钱解决,面子尽量用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上。
比如说,当年曹操对关羽有恩,关羽想报答曹操,曹操死活不要,后来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奉命劫杀,此时曹操让关羽还他个面子,关羽只好放了他一条生路。
当然,既然是投资就有涨有跌。有可能你看走了眼,你给了某人一个面子,结果当你想要的时候他不给你,那就相当于你这个股票跌了。
6、少“巴结”多“互助”和“提携”。在人脉市场当中,那些名人、高端人士或有影响力的大咖就像是热门股,谁都想要巴结他们,但是门槛太高,小白或小投资者怎能攀附的上?你即便花很多钱买了某个大会的门票,甚至幸运的在现场和马总合了张影,那又能怎样呢?巴结这事,成本最高,收益最小,我的建议是尽量少做。
我们最应该投资两类人:
第一类是和我们层次相仿的人,大家社会地位接近,所处的人生阶段接近,做事的时候交集最大,大家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助”关系。事实上,屌丝逆袭一般都是一群人一起的,听说过马奈、赛尚、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这些名字吗?他们都是著名的印象派画家,150年前他们经常一起在巴黎的盖尔波瓦咖啡馆聚会,共同开创了印象派这个新画派,也共同分享了世界级画家的盛名。
第二类应该投资的是比我们社会地位略低的人,比如说iVeryOne新人、年轻人,我们应该尽力的去“提携”他们。
一个人要往上走,不但需要上面有人提携,还需要下面有人支撑,缺少任何一股力量你都是上不去的。蒋介石早年受孙中山提携一路高升,但是地位并不稳固,因为他缺少下面能够支撑他的人,后来做了黄埔军校的校长之后,蒋介石有了自己的班底,这才算是有了根基。
提携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就好比低价买入潜力股,这类股票才是真正能让人赚大钱的。
7、用好“平台”事半功倍。我这里说的平台,特指能够让你获得较大社交面的职业。事实上,所有需要和人打交道的职业基本上都具有平台属性。
比如说,销售员可以建立以客户为对象的人脉网络,市场人员可以建立以agency为对象的人脉网络,采购员可以建立以供应商为对象的人脉网络。
反向思考的话,那些背后有“平台”的人也是值得结交的,我们可以通过他连接到他背后的社交网络。
美国最著名的外交家基辛格非常善于利用平台来经营自己的人脉。他在哈佛大学任教期间,曾经主持过一个“国际研讨班”暑期项目,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领袖来哈佛参加这个研讨班,这些人当中有很多后来成为了声名烜赫的大人物,比如日本首相曾根康弘、法国
德斯坦、以色列
伊加尔·阿隆、土耳其
埃维切、马来西亚
马哈蒂尔,其他人后来也大多非富即贵。除此之外,基辛格还主持了一份叫《融合》的学术季刊,他利用这个媒体平台向大人物进行约稿,结交了许多知名人士。
不过这里要补充一句,虽然平台给了基辛格很大的帮助,但平台只是一块敲门砖,基辛格之所以能和这些人交上朋友主要还是靠自己的渊博学识,这就是他的被利用价值。
8、合理配置“投资组合”。专业投资人会把资本投入到不同类型的资产上面,从而形成一个“投资组合”,经营人脉也适用这个方法。
既然是组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给人脉资产分类呢?
无利益关系好友:比如同学、邻居、玩伴、闺蜜,和他们相处你啥也不用多想,做最真实、最二逼的自己就好;
工作人脉:比如同事、公司外部合作伙伴,对这类关系不必太刻意亲近,保持“舒适距离”即可,太近了反而让人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