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大清铜币
民国双旗币
重:7.45g 直径:2.9cm
重:7.07g 直径:2.81cm
编号:JHZLFW-00720
大清铜币,学名清代机制铜圆,钱面中央有“大清铜币”四个汉字,内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满文“大清铜币”字样,两侧为年份。边缘中间分别“户部”二汉字,下端为“当制钱十文”。钱背中央为蟠龙,上端是“光绪年造”,下端英文“Tai-Ching Ti-Kuo Copper Coin”字样(大清帝国铜币)。各地铸造比较统一。铸造始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止于1911年(宣统三年),流通时间较短。因其版面设计优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极为稀少,大清铜币光绪年户部造当十被誉为中国近代制币中的十大名誉品之一。
目前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制钱十文,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辛亥六种年号,另计中央户部、直、吉、奉、汴、鄂、湘、川、云、滇、川滇、赣、闽、粤、浙、苏、皖、东、宁十九个省局。今天我们看到的这枚大清铜币,便是宣统时期丙午年所作。
相较于这些年来,陆续在收藏界掀起热潮的翡翠、南红、文玩等等,钱币收藏似乎一直不温不火,但也牢牢占据着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有属于自己的一票支持者。而借着“大清银币”的网络热潮,吸引了更多普通大众将投资视野转到了钱币收藏市场上。
民国建立以后,铜元继续被大量行用,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帝王色彩浓郁的龙纹被换成了由稻穗组成的嘉禾纹。最先将嘉禾纹铸于铜币的应属开国纪念币,民国建立之初各地均有民国成立的民国纪念币发行,面值十文的铜元最为少见,其品种样式极为繁杂,但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正面为双棋,背面为嘉禾图及英文“中华民国·十文”双旗外部还可分为有珠圈和无珠圈两种;另一类背面为嘉禾图及连叶纹,连叶纹一般都是逆时针排列,若见到有顺时针排列的属“反花”数量较少。
开国纪念币在民国流通的时间并不长,发行数量自然比较少。由于中华民国成立至今已,已经经过了百年的时间,保存完好的纪念币非常少。虽然纪念币相对比较容易保存,但大多数人在中华民国时期,缺乏对这些纪念币的保存意识。导致一部分纪念币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至今保存完好的数量非常少,这也是直接影响这枚纪念币价格一路增长的原因
当前,钱币在海外的交易市场依然保持着毫不逊色、持续火热的现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交易,确实让更多的投资群体收获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