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系飞行员
一起学习空客机型知识,共同进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酒业正从涨价狂欢转向控货觉醒? ·  4 小时前  
阿昆的科研日常  ·  我被导师PUA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3系飞行员

能吸能脱:除防冰液如何“防冰”?

3系飞行员  · 公众号  ·  · 2020-12-03 21:04

正文

前边讲了除防冰液的保持时间,大概还是没有讲明白,于是收到了读者这样的两个问题:

1. 某个情况下,从表格里查到的保持时间是“00:25-00:45”,到底应该是多少呢?

2. 天气好、没有雨雪,但是能见度差,保持时间怎么查? (似乎前边介绍的方法里没有覆盖到这种情况哦)

这两个可以一起回答。得从除防冰液的特性说起。这个得从牛顿说起,老人家对后世的物理学有无尽的贡献,咱们现在讲的“除防冰液”,其中的II、III、IV型属于“非牛顿流体”。



就粘度来说,液体可以分为牛顿流体和非牛顿流体。牛顿流体的粘度主要和温度有关,水、酒精以及I型除防冰液属于牛顿流体。而非牛顿流体在受到某种力的时候,比如击打、撞击、踩踏或者“剪切”时,其粘度会发生改变,或是粘度降低变得更加容易流动,或是粘度增加变得像固体一样坚硬。日常生活中的番茄酱、蜂蜜属于非牛顿流体。

作为非牛顿流体的II、III、IV型除防冰液,当被喷洒在已经去除污染物——这是“除冰”步骤——从而已经比较光滑的大翼表面上,依靠它的粘度,一方面很好地抓牢在飞机上,一方面很好地吸附降落到它上面的“冰冻污染物”。这是它“ 特别能吸附 ”的方面。

而当飞机起飞,迎面而来的气流给它以“剪切力”。“剪切”是指作用力垂直于它“吸附”大翼的方向——仿佛对着吸附力就是给了横向一剪刀✂。吸附力垂直于大翼表面,因而剪切力平行于大翼表面。

在某个风速下,剪切力让吸附力突然下降,吸附了冰冻污染物的除防冰液就被吹走了。这是它“ 特别能脱落 ”的方面。

“特别能吸附、特别能脱落”,体现的是它“防冰”的能力;而“特别能冲击、特别能融化”就是它“除冰”的方面了。

高速、加热的除防冰液,能轻松带走原本直接附着在大翼表面的污染物;而后自己取而代之,当起了污染物的收容器和搬运工。

理解了以上原理,就能解答本文开始提到的两个问题了。

所谓防冰,是防止冰冻污染物直接吸附在关键表面而无法脱落。防冰的目的是为了使飞机获得符合适航认证,也就是符合“清洁大翼概念”的状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