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韦天教育公考培训
韦天教育公考培训,做浙江最好的公务员考试培训辅导;关注韦天教育公考培训官方订阅号,即时获取各类公考/事业考信息、考试信息、复习资料、名师指导、培训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物制品圈  ·  AI书籍推荐 | 十本书籍带你探索人工智能 ·  2 天前  
BioArt  ·  Nature | ... ·  2 天前  
生物学霸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  3 天前  
生物学霸  ·  34 年来,亚洲科学家首获这一奖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韦天教育公考培训

韦天推荐导读:莫将“学生劳动”变为“家长增负”

韦天教育公考培训  · 公众号  ·  · 2020-11-16 09:00

正文





看每日韦天推荐导读

提《申论》、面试能力且终身受益



《韦天推荐导读》

周一至周五每日推送

双休日停推




今日热点
  • 莫将 “学生劳动”变为“家长增负”

  • 帮老年人搭上互联网快车

热点关注一


韦天推荐导读 因为参加劳动活动不等于劳动教育,要通过劳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过程要让劳动结果有教育意义,起教育作用。

莫将 “学生劳动”变为“家长增负”

每年春天,东部地区某市都有两万多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和家长为给 “蚕宝宝”找桑叶而“抓狂”。据媒体报道,养蚕是该市三年级科学教材的“规定动作”,要求学生体验劳动并观察从卵孵化开始到最后变成蚕蛾的过程。有家长估测,按该市三年级小学生两万多人计算,如果每人养10条,蚕宝宝就得20多万条,“满城桑叶难寻”便不足为奇。于是,有人批评说,这给家长增添了额外负担。一些家长也反馈,部分学校劳动教育过程中“去劳动基地家长陪同”、“协助拍照”等要求,把“学生劳动”变为了“家长增负”。(光明日报11月8日)

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和地区仍不同程度存在 “走过场”式打卡、变相让家长“增负”、家校沟通不畅等问题。

人们注意到,今年 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学生“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之外,还要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并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经验、技艺的基础上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

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心的教育,而不只是身的教育,做了什么不重要,为什么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这两个问题比前者更有价值,所以,劳动前的引导与劳动后的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才真正涉及劳动教育的艺术与价值。

莫将 “学生劳动”变为“家长增负”。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只靠劳动教育进课程显然是不够的,而且还会增添老师、学生和家长的负担。其实,每个学科所教的知识背后,都有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需要充分去挖掘、利用每一个学科的劳动教育的内涵。比如,数学课可让学生尝试制作教具、学具;语文课教《月光曲》、讲贝多芬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贝多芬成长为音乐家不仅因为有天赋,还需要持续不断的自我“修炼”,这本身就是劳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劳动教育渗透、贯穿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方式里,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而且,劳动教育应当有开放性,教学活动、学生实践操作活动的时间应有弹性,教学内容应不拘泥于教材,做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劳动技术成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开放的,成果应是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实践和探索得来的,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劳动实践,形成有创造力的新思路。

劳动观念的培养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家校的密切配合非常重要。劳动教育的主体理应是学生,学校和家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家校要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学校定期组织家长培训会、家长协调会等会议非常重要,先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再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才能步步为营。

除了家校合作外,校社合作也是劳动教育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劳动教育需要多方联合承担主体职责,不仅科任教师、班主任是教育主体,家长也是教育主体,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敬老院等机构都应承担教育责任,都应该为劳动教育作贡献。基于此,不妨建立一个基于劳动教育的协同机制,把学生在社会中劳动的表现变成他在校表现评价的一部分,变成将来升学对他个人进行整体评价的一部分。因为参加劳动活动不等于劳动教育,要通过劳动教育,真正实现教育过程要让劳动结果有教育意义,起教育作用。


热点关注二



韦天推荐导读: 我们要热情引导老年人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克服心理障碍,鼓起勇气和信心跨越 “数字鸿沟”,跟上互联网时代的步伐。

帮老年人搭上互联网快车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尤其是疫情防控转入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很多老年人面临着扫码难、就医难、购物难、办事难的困扰。前几天,邻居有一对年近 8旬的老人去医院看牙病,医院把门的工作人员说:“您二老先扫健康码,不会的就在册子上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才能进入。”老人用央求地口气说:“我们有手机,就会接打电话,没有联网,不会扫码,买东西也不会使用手机支付,让我们进去吧!”把门的工作人员不留情面地说:“对不起,请二老回去吧,这是医院的规定,要不就让儿女和亲戚陪着来吧!”就这样,二老被拒之门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