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在不同场合,常常会听到人们说起一句话,“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历史的长河中,几十年、上百年很短暂,但这丝毫不会减弱人们“记住乡愁”的热情。
今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正式挂牌。当人们回首自己走过的足迹时,难免会追溯记忆的源头——“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整整60年,一个甲子的记忆,自然会很厚重。
1950年5月,政务院在《关于全国林业工作指示》中,明确责成林垦部训练森林调查测量干部600名,组成调查队,进行重点林区调查。1952年11月,全国林业会议决定:对东北、内蒙古林区延伸标准轨铁路,为开发大、小兴安岭林区和长白山林区创造条件。1955年3月,林业部召开国有林区森林工业局长会议,进一步明确森林工业部门的基本任务:既要保证供应发展国民经济建设所需的木材,又要为森林更新、森林扩大再生产创造良好条件。1956年3月,李范五、雍文涛向毛主席汇报林业工作。毛主席听完汇报后说:“林业为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你们回去后,要继续把工作做好。”
1956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成立森林工业部。1958年11月3日,与森林工业部合并后的林业部召开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会议强调大力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大搞人造板加工工业。这个方针有力地推动了林业系统工程设计单位的整合。因为发展工业离不开工程设计。“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就是1958年在北京挂牌成立的。
1961年7月,国家主席刘少奇视察大、小兴安岭林区,作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谈到: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尽可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1964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大兴安岭特区,2月10日,批准成立开发大兴安岭林区会战指挥部。在此之前,内蒙古林区已经开始了开发建设。
经过几年的酝酿准备,以大规模开发大、小兴安岭国有林区为标志,国家对林业事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林业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障和贡献力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期间,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应运而生并经历了国家“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期间的快速成长时期。记得中国首任林垦部长梁希在宣传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广播讲话《完成林业建设的五年计划,保证供应工业建设用材并减少农田灾害》中,概括了木材对于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他说木材的重要性仅次于钢铁和煤,不论重工业、轻工业,或是交通运输、建筑工业都离不开木材。所以说,设计院是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林业产业同步发展的。
那个年代,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都离不开木材,自然也急需建设木材加工厂,急需培养技术人才。1959年5月,河北省农林厅给保定专署农林局和承德专署林业科发去通知,要求安排当地制材厂、加工厂人员赴北京林业部林产工业设计院参加制材培训班,当时林业部分配给河北省两个名额,培训时间是一年半到两年。1958年刚刚挂牌成立的林产工业设计院,还不到1年时间就开始组织全国的行业培训,说明虽然是新组建的单位,技术力量却是全国一流的。同时也说明,制材技术是全国急需培训大批技术人员的技术课题。
1960年1月23日,林业部计划财务司劳资科给林产工业设计院发去一个便函,内容有关批准发放奖金。内容如下:“关于五九年跃进奖金的发放问题,经党委研究已同意你们的意见。准奖予人数213人,折人民币陆仟贰佰零五元。请接通知后,即组织发奖大会。同时,进行教育,合理使用,防止浪费。”可以推算出,平均每个人的奖金数是29元左右,粗略估计,这个金额相当于当时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半左右。即使到了笔者刚刚参加工作的1976年,工厂里的学徒工,第一、二年的工资也只有十八九元,当然还会有特定的补助。到了1982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第二批大学生的初期工资也只有46元、55元。几十元钱,现在看来实在微乎其微,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林产工业设计院虽然是一个部属科技单位,却没少参加国家的重大政治活动。
1959年和1962年,设计院都接到了同时盖有全国人大秘书处和全国政协秘书处公章的感谢信,对设计院在两会召开期间派人到两会支援协助表达谢意。
1963年8月5日,当时的林业部机关党委办公室给设计院发来通知,内容是“接中央国家机关民兵办公室通知,今年国庆节首都民兵受检阅分配给我部十三名民兵参加,拟从九月初集中脱产训练,至十月初结束,共约一月余时间。”类似这样的大型政治活动,在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也有一些,例如国庆组织在天安门广场青年联欢等。
甲子回望,在如烟往事中找回一些“乡愁”的记忆,让我们走过的足迹变得更加清晰,让我们的精神层面也更加丰厚,对个人和单位也都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
本文选自《中国林业》
2018.6下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林业新动态,敬请关注《中国林业》杂志!
订阅电话:010-84238678/8462/9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