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练瑜伽  ·  崩塌了……果然还是轮到她了 ·  8 小时前  
哈尔滨日报  ·  悲剧!举重冠军被杠铃压脖身亡 ·  2 天前  
新闻夜航  ·  董明珠:已找到格力接班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今年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说了什么?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18-02-27 19:28

正文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导语

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8年年会”于2018年2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各位会员悉数发言,小要对几位代表的发言进行了节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大佬们都说了什么吧。

王一鸣“十问”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论坛成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要从 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二是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三是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攻克三大关口:

一是发展方式的关口。

每新增一个GDP 所需要的投入在逐年上升,带来的后果就是杠杆率的攀升,这也是我们金融风险不 断积累的根源性因素。


是攻克优化经济结构的关口。

我们过去的结构调整主要是依托产能,特别是工业制造产能的扩张,而这种扩张现在越来越受到产能过剩的约束。所以未来的结构优化,一定表现为跟高速增长时期不一样的调整模式,成为一个主要的形态。


三是 要攻克转换增长动力的关口。

我们的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条件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未来怎么样提高要素的生产率,是我们攻克这个关口的重要条件。高质量发展阶段要适合中国的发展阶段和基本国情。我们现在也在探索建立“高质量”的衡量指标,我觉得不能简单以成熟经济体的标准结构作为我们的参照依据,还要充分考虑中国的大国特征,而且我们正处在结构的快速变动期,要充分考虑中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而高质量发展,我觉得最根本的还在于深化改革,来增强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当然包括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是根本途径。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条件,我们现在具备一些有利条件:

一是经济结构正在出现重大变化,包括最近5 年服务业占比的提高和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提高,这大大增强了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二是中等收入群体的不断扩大。

三是这两年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有效途径。改革主要是有效增强了市场供应,特别在存量资源配置上,强化了市场的供应。

四是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中国正在进入创新活跃期,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个技术支撑。

五是全球价值链的变化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机 遇。


白重恩:地方政府考核应重视企业和居民的主观感受

论坛成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白重恩



当我们设定 过高的增长目标 的时候,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可能就要 通过地方政府驱动的投资来刺激。 政府拥有大量资源,如若驱动会使得市场中的其他企业获得资源的成本比较高,进而 挤出市场主导的投资 。如果市场主导的投资相对来说效率比较高,政府驱动的投资相对来说效率比较低的话,整体的效率就下降。使得我们实现高的增长目标就更加困难,又要进一步的要求政府驱动的投资来刺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城投债的企业的回报率在逐年下降的事实说明了这一情况。

怎么让地方政府通过激励来支持高质量的发展?

在自上而下的激励中,我们能否考虑将对GDP 地区生产总值的考核改为地区收入总值的考核?比如说我这个地区确实没有多少就业的机会,可能最好的安排就是把我这个地区本地的居民让他到外地去,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如果我们只考核地区生产总值的话,地方政府是没有激励这样做的,因为他教育好的人都跑走了。但是我们如果考虑地区收入总值的话,如果这些外出的人的收入也算作本地的贡献,他可能就有更强的激励来开发人力资源,让人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率的配置。

还有来自于本地的激励。为了让资源的配置能够效率更高,不被集中到少量的企业中,我们应该要使得企业有更加均衡的发言权和影响力,对地方政府的激励中,如果有了这个,可能资源配置的效率会更高一点。另外就是赋予居民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我们怎么让居民能够真实的反映他们对地方政府所提供的服务,他们的感受,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韩俊解读一号文件:防止农村人口过度流失

论坛成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

现在各个方面对今年一号文件,乡村振兴战略的讨论焦点, 都在问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镇化是什么关系。 应该说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是要否定城镇化,也不是要抑制城镇化。因为农村能出来的人少多了,农村的机会比原来也多多了。所以现在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外转移的趋势会继续,但是会放缓。另一方面乡村如果人口长期过度流失,农村都是老弱妇孺留守,这个乡村一定会走向衰败。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定要防止农村人口的过度流失。而且只有农村常住人口的收入改善了,真正乡村发展起来了,我们的发展质量才能真正提高。如果发生在越来越衰败的乡村,无从谈起发展的质量,发展的高质量是无从谈起的。

大家还在关注,现在在打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跟摆脱贫困,跟脱贫攻坚是什么关系? 政策上讲的非常明确。打好脱贫攻坚战,本身就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的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对贫困地区来讲,在2020 年之前的乡村振兴核心就是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总之,将来通过乡村的振兴来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这本身就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乡村振兴的目标就是要加快形成一种功能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黄益平:系统性风险没有过去有五大原因

论坛成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


多种单一金融工具的风险汇集起来就会造成系统性风险。我们是少数几个没有发生过严重金融危机的新兴国家之一。现在看,似乎我们这个风险变得比较严重, 首先就是看我们过去40 年金融保持这么稳定,大概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持续高增长,高增长的好处就是在发展中化解问题;二是我们有政府的隐性担保,隐性担保的好处就是把一些问题掩盖起来,或者是可以有时间来逐步消化。

第一, 过去政府在进行隐性担保,但现在变得越来越难。

第二, 要注重高杠杆带来的风险。

第三, 关注僵尸企业的问题。

第四, 要注意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

第五, 监管问题有很多,推动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的机制。

防范系统性的金融风险需要系统性的策略。 我们过去对金融风险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很多措施似乎都是各自为政,各个部门,互联网金融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些措施,理财产品出现了问题就采取一些措施。可能 还是更多的需要从宏观,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


具体而言,我们提了大概五个相关的建议:

第一,最重要的是要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一是定价,二是配置。特别重要的是要强化市场继续、打破刚性兑付、消除政策扭曲、出清僵尸企业、发展资本市场。

第二,要强化政策统筹。我猜测金融委主要是做这样的工作,比较重要的可能是统一标准、全覆盖和政策协调。政策协调可能也包括现在防风险政策的协调,现在很多人担心,各个部门都在采取措施防范风险,最终会不会捅出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共振这个问题。我们曾经建议在这样一个协调机制里面,如果是“一行三会”的格局不改变,也许可以通过三个工作委员会的协调机制来开展工作,货币政策委员会、金融稳定委员会和金融政策委员会。


第三,我建议监管框架本身可以考虑“双峰”模式。但是采取“双峰”模式,当然后面更重要的还是要从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特别重要的,我们觉得对于具体的监管部门来说,最好是把发展的责任分离出去。


第四,设立日常风险监测和分析机制,尤其是完善中央已经提出来的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双支柱”的宏观调控体系。


第五,还是要平衡创新和稳定之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好像一说到金融风险经常有一个思路,觉得这些新的创新都有问题,无论是对影子银行还是对互联网金融里面。我个人觉得,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真正的创新支持实体经济的业务模式和业务形态。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觉得监管要创新。比如说在互联网金融监管里面,监管沙盒创新中心等等,所以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要相互起到作用。

吴晓灵:证监会卓有成效对推迟注册制非常遗憾

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吴晓灵


她认为,筹资人需要公开透明披露信息,保荐机构要对信息的完整负责, 投资人要对自己的钱负责,而不是由政府负责,“政府就是看谁违规了没有”

同时她认为高质量的发展体现为高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包括在衣食住行和环境的品质提高上。围绕这个问题,吴晓灵提了三个观点:

第一, 挑剔的客户培育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

第二, 企业要有能够按客户需求组织生产的自由。

在中国,不是每个企业他想为客户生产什么就能生产。有两个制约:一是生产要素并不是完全可以自由流动的,并不是每一个生产者都能够平等的得到要素的使用权;二是要有融资的便利,因为在市场经济当中,资金是组织各种要素的龙头,没有融资的便利,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什么事也干不成。

中国现在是高杠杆的情况,发展间接融资是不太可能了,间接融资发展,特别是银行贷款的发展,只能够增加全社会的杠杆。因而, 未来中国今后发展的方向就是存量的结构调整,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

李扬:只有准入无退出的股市是没有效率的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


要解决的思路就是要完善我们现在这样一个股市的结构,完善它的思路就是要把这个倒三角正过来,要让草根,让地方的资本形成能够有更宽阔的平台。另外发展资本市场不能局限于股市,应当高度重视长期信用机构的建设,特别是权益性的投资,可以由机构来生成。在中国我们现在是商业银行不许做投资,其他的长期信用机构曾经有一点,但是后来慢慢的在萎缩,我觉得这个事情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另外我们整个股市还要整一整,股市一个是准入的问题,还有一个是退出的问题。只有准入,没有退出,这个股市还是没有效率的。退出现在大家都已经很明确地说了,这里面有很多的僵尸企业,能不能让它退出?如果不能让它退出?这个市场我们做什么?


若您有任何关于期货品种的问题,欢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