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眼
向世界讲好中国化妆品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汇学人  ·  张经纬 | 蟠蛇释博局 ·  3 天前  
文汇学人  ·  陶章 | 年兽变形记 ·  3 天前  
做書  ·  营 销 编 辑 恐 怖 故 事 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眼

4357亿!2024年化妆品又跌了

青眼  · 公众号  ·  · 2025-01-17 22:17

正文

*本文为「青眼」原创内容

文| 青禾


“大环境不好,生意难做”“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比较大,业绩增长开始放缓”......在2024年年末,《青眼在一线》栏目深入华东、华南29家化妆品企业走访时,不少行业人士发出如是感叹。


今日(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社会消费品零售数据。其中,去年12月化妆品类零售额为345亿元,同比微增0.8%。而2024年全年化妆品类零售额为4357亿元,同比下滑1.1%。


过去一年的化妆品零售“成绩单”,无疑进一步印证了行业所感受到的“寒意”。


全年卖了 4357 亿元,同比下滑 1.1%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72亿元,同比增长3.7%。202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不难看出,无论去年12月还是全年,化妆品类零售额均未能跑赢整体大盘。


值得一提的是,化妆品零售额已连续3年跑输大盘。青眼对比近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化妆品零售额增速发现,2022年-2024年3年间,化妆品零售额增速持续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而在2017年-2021年,化妆品零售额增速则一直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与此同时,青眼梳理了近10年(2015-2024年)的化妆品零售额发现,2015年-2021年间,每年12月的化妆品零售额总体呈增长趋势。 但2018年12月、2022年 12月 化妆品零售额有所下滑。 不过,2023年 12月 和2024年 12月 ,化妆品市场有所复苏,零售额则进一步回升。


从增幅来看,2022年之前大多数年份的12月化妆品零售额均增幅较为显著。比如,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 ,增幅分别为13.8%、11.9%。然而,2022年12月,化妆品零售额同比大幅下滑19.3%,创下近10年的最大降幅。到2024年12月,尽管零售额同比增长0.8%,但这是近10年内除2022年外的最低增速。


此外,青眼也对近10年的化妆品零售额及其增长情况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10年来,化妆品零售额整体呈稳步增长的趋势。但从增速来看,2017年、2021年的增速较为明显,分别增长13.5%、14.0%。但2022年-2024年,这三年的增速明显低于此前7年。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化妆品零售额为4357亿元,比2023年的4142亿元有所增加,但为何统计结果却显示为下降?


事实上,这是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造成的。对此,国家统计局也解释,“每年纳入网上零售额统计的重点平台范围会发生变化,为保证数据可比性,同期和本期的数据统计范围必须一致。因此,每年有新平台被纳入调查,还有一些不再符合要求的平台退出调查,由此导致了统计结果的差异。”


线下进一步收缩,护肤、彩妆销售额下滑



尽管数据统计口径有差别,但过去一年化妆品市场表现并不乐观,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市场规模为7746.45亿元,同比下降2.83%。其中,线上渠道的化妆品销售额为4055.27亿元,同比增长0.4%;线下渠道的销售额为3691.17亿元,同比下降6.1%。值得关注的是,尽管线上渠道增速放缓,但市场份额依然持续扩大,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1.66%。


那么,在已经结束的2024年当中,又是哪些渠道和品类出现业绩收缩和下滑呢?


从各渠道市场份额来看,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淘天仍然是线上第一大渠道,占比21.52%,但较2023年下降了1.13%。相反,抖音和京东的市场份额有一定提升,分别增长2.9%、1.76%。在线下,KA渠道销售额实现了小幅增长,而CS渠道、百货渠道则均有所下滑。


另分品类来看,护肤和彩妆市场规模位列前两位,销售额分别为4218.70亿、1562.86亿,但这两个品类均出现了下滑,降幅为12.54%、8.12%。相较之下,洗发护发、身体护理和清洁、香水的市场规模则呈现增长态势,销售额分别增至889.95亿、815.50亿、259.44亿,增幅为59.32%、28.44%、2.14%。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去年化妆品零售额呈下滑趋势,但中国本土品牌的销售额却逆势上扬。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化妆品品牌的销售额同比增长7.46%,增长金额最高。相较之下,进口美妆则呈现下滑趋势,其中,日本、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销售额持续下降,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也遇冷。


显而易见,线下渠道的萎缩、多个关键品类销售额的下滑,以及进口美妆的失势,是去年化妆品零售额增速放缓的关键原因。对此,业内人士普遍并不感到意外。一位头部化妆品代工厂创始人则表示,“考虑到当前的经济环境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的结果是可以预见的。”某化妆品原料公司负责人则直言,“我本以为降幅会更大。”


2025 年将更难”



化妆品市场遇冷,导致有一批美妆企业被淘汰。据青眼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12月以来,已有10家化妆品相关企业走向破产。而纵观2024全年,至少有46家化妆品相关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波及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


那么,2025年的美妆市场又会如何发展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