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芝能汽车
本公众号是博主和汽车电子的行业的工程师们一起交流、探讨、思考的小结,以作为技术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互联网坊间八卦  ·  汽车之家被卖实锤来了! ·  7 小时前  
芝能汽车  ·  铃木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稳健增长的背后有 ... ·  19 小时前  
汽车金融大全APP  ·  首家接入DeepSeek的融资租赁公司是谁?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芝能汽车

中低端汽车产品差异化缩小,产业变化会走向哪里?

芝能汽车  · 公众号  · 汽车  · 2025-02-18 08:00

正文

芝能汽车出品

前几天我们在芝能群聊中探讨一些汽车行业的话题,包括汽车产品差异化的趋势、消费端的变化、以及汽车产业供应链的重构。


2025年的中国汽车产业变革来得很快,可能在2-3年以后当消费者坐进驾驶舱时,不再第一时间触摸方向盘或感受座椅皮质,而是直接唤醒车载系统,开始使用智能驾驶系统完成自动泊车、城市领航NOA等智驾功能。


对于外观和功能配置可能会进一步减弱需求,汽车产业竞争逻辑的根本性重构——智能驾驶技术在2025年可能让中国的汽车消费选择出现巨大的变化,成为定义产品价值的核心要素。


在这场变革中,供给端的成本控制与需求端的体验趋同形成共振,推动行业从“百花齐放”的差异化竞争,转向“强者恒强”的集约化发展。


车圈这场静默的革命,正在重塑车企的战略选择与消费者的价值认知。




图片
Pa rt 1

供给端革命:

成本铁律下的产业集约化


汽车这门生意开始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中国汽车市场是大部分人都能赚钱,而时间来到了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上不管是外资还是原来的汽车企业集团,真正能持续稳定赚钱的企业越来越少。


简单来说,2024年之前还有企业定制电芯,2025年之后大家都不折腾这些消费者看不到的东西了。


模具经济学:从“个性定制”到“公模霸权”


在传统汽车制造时代,车企通过独特的外观设计、定制化内饰建立品牌辨识度。


但当前产业实践中,一套模具的经济学公式正在改写竞争规则:


成本敏感区间的“去差异化”: 15万元以下车型中,车门把手、中控饰板等高频接触部件已普遍采用公模生产,“同一款旋钮模具被6家车企采购,仅通过表面处理工艺区分品牌。”


这种“部件共享”模式使单车开发成本降低,但代价是产品外观趋同化加剧,特别是消费者感知很强烈的内外饰部件。


战略车型的“特权保留”: 仅有高端车型 (通常售价20万元以上) 仍保留定制化部件开发权,电子外后视镜专属模具成本,碳纤维版本等等,这种“成本分层”策略,实质是将差异化能力货币化。


供应链的重构已经成为车企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 大量汽车厂商开始注重成本控制,尤其是对零部件的采购和生产方式进行了深度调整。特别是在车企的中低端车型中,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已经开始统一使用,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越来越多的零部件在车企之间的互换性变得更加重要,除战略性车辆外,很多汽车厂商已经开始共享核心零部件,从外饰到内饰,甚至是某些动力系统部件,汽车厂商通过统一标准的零部件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


SKU精简:爆款逻辑与资源聚焦


当“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失效,随着小米和理想汽车成功实现“单品击穿”战略:


研发资源向超级单品倾斜: 大量的车型平台整合开始精简,“与其开发10款平庸车型,不如打造1款体验碾压级的产品。”


营销预算的“头部效应”: 随着企业卖车越来越简单,TOP3爆款车型占据车企营销预算的一大半,生命周期在后面的尾部车型仅能获得标准化推广资源,资源分配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内部车型的“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实际上,不管是最终中国企业留存多少价,供给端的集约化正在重塑竞争格局,车企的生存法则从“全面开花”转向“单点突破”。


产品的差异化一直是企业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由于企业的盈利的原因,汽车产品的SKU逐渐精简,产品种类减少,整体趋势表现为更集中的市场格局。留存在下来的产品就是趋同的。


事实上油车时代的过去,由于全球消费者的需求分散,汽车制造商采取了多品类、差异化竞争的策略,用密密麻麻的车型覆盖市场。


随着消费者需求开始认同手机和其他电子产品的趋同,他们无形中的需求也在趋于集中,企业的竞争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市场营销更加大单品的爆款战略是实现核心产品的推广,而不是依靠多个小众产品去打击市场。


芝能点评: 汽车终究是一门生意,赚钱是重要的,所以从成本角度如何节约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取舍之间,就是贵的才有个性,平价产品的资源是受约束的。甚至以后10万的车,很多地方的规矩和我们的电动自行车的规矩一样,所有的车都用相似的模具。



图片
Part 2

需求端进化:

智能驾驶成为价值标尺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尤其是在设计和功能方面。


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外观和驾驶体验有着较高的要求,而如今, 消费者的核心关注点也开始集中在汽车的智能化功能和性价比上。 2025年开始,车圈选购汽车慢慢流行的一句话,问:你有智能驾驶吗?没有?对不起pass。


备注:这个趋势会不断加强,在2027年左右所有的认知会被确定下来,我们可以评估和观察这个趋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