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管理智慧
专注商业管理,每日发布管理、职场、互联网转型、社区实践方面的优秀文章,超过116万商业人士订阅。倾力打造的“千禾会”社区——汇聚国内数十位顶尖社区实践先行者,做你的社区实践伙伴,目前已正式上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绩效HR  ·  研发、制造、质量、销售KPI指标库 ·  4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被列入美国防部名单,腾讯、宁德时代回应了 ·  4 天前  
人力葵花  ·  2025员工档案花名册(带公式,可编辑).xlsx ·  5 天前  
一亩三分地Warald  ·  亲身体验!亚马逊4年的工作感受! ·  5 天前  
一亩三分地Warald  ·  亲身体验!亚马逊4年的工作感受!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管理智慧

碎片化学习是如何把林则徐带到“坑”里去的?

管理智慧  · 公众号  · 职场  · 2017-01-02 06:52

正文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不代表管理智慧立场。如果您认为标注与事实不符,请告知我们。

联系方式:合作请加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荐: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推荐本文首发的职场心理类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人神共奋的李刚。


文 | 人神共奋的李刚

辑 |李天宇


导读:碎片化学习到底是不是坑,不得而知。不在于这种方式的优劣,而在于人的思维,本文借林则徐的故事,来为我们找出碎片化学习过程中的几个坑,以此引为戒鉴。


1


1839年9月,距离鸦片战争爆发还有9个月,此时,英国战舰正源源不断地从英国本土开往中国。这天,到广州禁烟已9个月的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了一道奏折,回答了道光帝最担忧的一个问题:英国到底会不会跟中国“开边衅”,就是打仗。

 

在这道长达2000多字的奏折中,林则徐详细分析了两国的战争条件,最后得出一个“不至于突然发生战争”的结论,奏折中有这么一句话:

 

“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

 

这句话至少有两个地方非常有意思:第一,“侵凌他国之术”说明林则徐对大英日不落帝国侵占海外殖民地的行径还是有所了解的,知道英国确实有可能把中国当成下一个目标;第二、但林则徐又奇怪地坚信,英国不敢和中国打仗。

 

那么,林则徐到底对大英帝国了解多少?他又为什么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呢?


2


从今天的史料看,林则徐当年非常重视收集西方、特别是英国的情报,资料来源是从各种途径收来的报纸,请了至少四个人整天为他翻译,并经他本人亲自采编成册,以供决策参考。

 

用今天的话来说,这就是不折不扣的“碎片化学习”,林则徐可谓中国第一人,没办法,条件就是这么个条件。

 



我记得高中历史课本里把林则徐当成向西方学习的第一人。当时我就有一个疑问,既然他已经开始了解西方,读了那么多的英方情报,已经成为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国的官员,为什么他还是不知道中英的差距有多大呢?还是不能理解战争的必然性呢?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很有趣的、从历史看“碎片化学习”的角度——如果没有系统的思维方法,在这些零碎知识的学习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有哪些?

 

3


“碎片化学习”中常犯的错误之一:对自己的有利有东西过度重视,对自己的不利的东西视而不见。

 

正因为林则徐在翻译资料中,准确地了解到英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军队、舰船等数目,才使得英国看上去就像是个自不量力的夜郎国,这些简单的数字对比根本说明不了问题。

 

也难怪当初林则徐这么想,现在我们很多人还在说,当时中国的GDP占全球四分之一,云云。重量不重质,看来是我们的老传统了。

 

因此,林则徐给道光的奏折中,反复强调:此蕞尔小邦,若大军远征,势必路途遥远、补给困难,绝对不会出此下策。

 

他其实已经知道了英国把印度变成了殖民地,但一个天朝官员,就算读了再多英国报纸,也无法理解殖民地的意义。

 

他根本无法想像,英国只出动了皇家海军以及东印度公司海军,就已经把战火从珠江口烧到长江口,此时英军陆军主力还在半路上,快得根本谈不上补给问题。


4


“碎片化学习”中常犯的错误之二:用固有的思维理解新知。

 

如果只是在战争的判断上发生错误,对于一个天朝的文官而言,无可厚非。但这个最了解的国际形势的官员对于当时世界贸易的理解,却是错的离谱。

 

林则徐从其翻译资料中,已经得知英国以贸易为立国之本,这很了不起,很接近真相了。鸦片战争在英国叫“通商战争”,打仗就是为了更好的做生意。

 



但一个天朝的官员其实无法理解“贸易立国”这句话,他大概认为,所谓“贸易立国”只是财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海外贸易,他无法理解资本家怎么会成了一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因此也低估了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的决心。

 

林则徐按照天朝的惯例,评估了鸦片商的背景,发现他们都是民间资本,因此武断地认为,鸦片走私只是民间行为,英国政府不会为这些黑心商人撑腰。

 

沿着这个思路,他还真的在报道中找到了很多“事实”。比如,一些正义的英国人士反对鸦片贸易,再比如,英国国王要求商人尊重中国法律……

 

所以,他进一步推测出一个“中国式的思维”——中央的政策是正确的,只是下面的人把经给念歪了。下面的人是谁呢?天杀的黑心商人和天高皇帝远的贸易官员。

 

他还很兴奋地把这些言论写在奏折里,建议道光直接给英国国王致书,要求其管束属民,“定必使之不敢再犯”。


5


“碎片化学习”中常犯的错误之三:对自己无法理解的东西,懒得追究其真正含义。

 

今天我们知道,除了贸易,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另一个目的是追求对等外交。

 

中国的皇帝称为天子,也就是“天下共主”的意思。所有的外国都是番国,都要臣服于中国皇帝。这一观念与当时世界的对等外交是冲突的,英国人当然无法接受,他们必须要通过一场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

 

而“对等外交”这一理念,对于一个天朝官员而言,是无论看多少英国的报纸也无法理解的。

 

比如,林则徐对义律的身份始终有误解,他无法理解在当时的国际关系中,一国的海外贸易代表又同时肩负着外交官的使命。


义律,一个听上去很像中国老派绅士的名字,英文直译应该是艾略特。他是英国驻华商务总监督,一个正式的政府外交官员。

 

林则徐开始禁烟之后,义律下令,让鸦片商把手里的鸦片全部集中到他那里。对于这个不同寻常的举动,林则徐没有私毫怀疑,反而很高兴,这样省得一家家收缴鸦片的麻烦了,这就落进了义律设下的圈套。

 

为什么说这是个圈套呢?英国议会此时正在为鸦片贸易的合法性和是否要对华强硬吵个不停。林则徐禁烟,原本是中国政府查禁走私行为,英国政府根本没有理由阻止,而一旦鸦片到了义律手里,就成了英国政府的财产,鸦片商把交涉权转让给义律,林则徐没有反对,于是英国政府名正言顺地介入,简单的内政问题变成复杂的外交问题。

 

果然,义律刚把鸦片交给英国政府,回头立刻向首相巴麦尊汇报,要求武力报复。

 


巴麦尊,就是那位说出“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的名言的铁血首相,他等的就是这个,立刻把报告捅到了议会,说中国人侵犯英国政府的财产,议会即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的军费案。

 

道光让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其实上有两个任务,一是禁烟,二是避免“边衅”。之所以让林则徐担此重任,是觉得他办事稳重。但林则徐却以一种所有天朝官员都看不出问题的做法,给对方以最好的战争借口。

 

其实林则徐也冤,那么多报纸,没有一张告诉他这个常识,但报纸可不背这个锅,报纸只讲故事,不普及常识。

 

战争前4个月,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告诉他,英国政府已经派出了12艘军舰来华,他认为这是英国商人编的谎言。

 

战争前10天,第一批4艘军舰抵达广东沿海,他给道光写奏折说是又来了一批武装鸦片商人。

 

这就是中国战区总司令对战局的判断。

 

6


林则徐收集了那么多英国情报,却很少在奏折和自已的日记中提及,因为去看“番邦”的资料,有失天朝大国的体面。

 

作为“天朝”大员,林则徐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始倾听世界的声音,说明他已模糊地意识到世界不复是从前的模样。

 

只不过,光倾听是远远不够的。

 

林则徐对于世界新知的渴望,就像今天,我们希望从碎片化的知识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一样,这种努力往往途劳无功,甚至曲解事实。

 

不能放弃“天朝”式的思考方式,就是穿新鞋走老路,再多的知识碎片都是别人的,只能把林则徐带到“坑”里去。

 

既然拿到了新地图,就别老想着回旧大陆。碎片化知识也是新知,总比那些看不到变化的人强。关键是敢于挑战自己固有的知识体系,才能从“碎片”中发现新大陆的入口。

 

(本文资料来源于茅海建教授所著《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全文完。与管理智慧总编交朋友,分享你的管理心得,请添加微信:zhangxw2020


2017最超值的投资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