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彬彬有理  ·  《哪吒2》爆火的原因,很残忍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刚刚!5000亿央企,重组大动作!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突发!俄罗斯遭袭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河北首富,中国第一大忽悠,崩了!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0-26 06:5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大江湖解局(id:dajh200)

作者丨 江湖大大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河北最知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卓达集团倒了,它背后的大老板,曾经的河北省首富——杨卓舒,也崩了。


要不是最近杨卓舒被法院列入失信人员名单,限制高消费,成为老赖,人们几乎已经忘记了这个风云人物。


不过,全国有40多万的投资者,被杨卓舒卷走了将近100多亿元,他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杨卓舒。


他们曾经将杨卓舒奉为“财神爷”,被他的强大气场所折服;而杨卓舒个人则极为传奇,说话从来不打草稿: “签了几万亿的订单”、“大笔资金在路上”、“明年就上市”。


这些大话他张口就来,连许家印、王健林等中国首富都没他能吹,只能自愧不如。


此外,杨卓舒行事也极为夸张,身边常年跟着10个保镖,给年迈的父亲配了9个保姆,母亲配了18个保姆。


作为卓达集团的老板,他把自己当成了古时候的皇帝,要求员工们天天写奏折,然后再用红色毛笔御批。


杨卓舒,看起来这么不靠谱的一个人,是怎么成为河北首富?又为何如此膨胀?为什么能骗到100多亿元?又有何报应呢?


01



1952年,一个男孩在黑龙江一个叫五站的小镇上出生。


父母都是老师,作为知识分子,当时有着浓烈的苏联情结。因为敬重前苏联的英雄“卓雅”、“舒拉”,父亲将儿子的名字取为杨卓舒。


母亲后来又生了7个孩子,作为老大,杨卓舒被父母寄予厚望。


1957年,父亲被打为右派,杨卓舒成了另类,处处不受人待见。


8岁时,杨卓舒跟着母亲,去哈尔滨给父亲跑平反。几天过去了,毫无进展,身上的钱也所剩无几。


母子俩又饿又渴,他们在小胡同的饭店里坐下,点了两碗高梁米饭和一碟咸菜。


埋头吃饭的母亲,突然发现杨卓舒眼睛死死盯住前方。母亲回头看了一下,原来是邻桌的小伙子正在吃肉,肉香吸引着杨卓舒。


母亲很是心疼,又很无奈,只能挪挪身子,挡住他的视线。


小伙子停下了筷子,飞快地把米饭吃饭,然后把整整齐齐的那一盘肉,放到了这个小男孩面前,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一刻,让杨卓舒铭记在心。这也为他发达之后,热心做慈善埋下了福根。


杨卓舒读小学5年级的时候,被老师选为学习委员,他才开始受到人重视,也开始努力学习。


由于父母都是文化人,家里虽然穷,但书从来不缺。


杨卓舒从小就爱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封神演义》和《我的奋斗》,来来去去看了好几遍,熏陶了他反叛、独立、不愿受命运摆布的个性。


但由于弟妹众多,要帮助母亲照顾家庭,杨卓舒不得不中断学业,13岁就跑到大庆油田做苦力。


那是一段艰苦的岁月,杨卓舒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晚上睡在几十人的大通铺里,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我学习。


知识改变命运,由于杨卓舒字写得漂亮,而且善于写经验总结,很快就从油田调到了宣传部门。


家里条件稍有好转的时候,杨卓舒又回到学校,继续学习。高中毕业之后,杨卓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河北师范大学。


大学毕业后,杨卓舒进了《河北日报》,做了一名记者。


杨卓舒的父亲,在他26岁的时候,得到了平反。家庭成分的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杨卓舒个人造化,在报社的事业节节高升,很快就做到了发行处的副处长。


按正常人的发展路径,应该是在报社一直干下去。


但天生不安份的杨卓舒,厌倦了那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在不惑之年,不顾家人反对,杨卓舒辞职下海了。


02



1993年,41岁的杨卓舒成立了河北卓达集团,以“追求卓越,德达天下”为企业理念,正式进入中国刚刚启动的房地产行业。


刚下海创业,杨卓舒手头没有启动资金。但他商人的天赋在第一个项目,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他先是从朋友手上,借了一部韩国大宇的二手车,拿去抵押,换取了栾城县农民30亩土地的开发权。


没有钱打广告,凭借他在报社的关系,在《石家庄日报》赊下了一整个版面,打出了轰动一时的广告:卓达别墅,每平米1588元。


当时石家庄的普通楼房,每平米的价格都超过2000了。别墅都便宜过洋房,引来不少市民围观。


但工地上冷冷清清,杨卓舒没钱买材料。于是,他又找到供应商,让他们先把材料搬进去,等房子开发好之后,用房子来抵货款。


就这样,杨卓舒又赊到了大量材料。市民们看到现场火热开工,开始抢购低价别墅,短短1个月的时间,杨卓舒就收到了4600万元。


不过,随着大面积施工,预售款很快就花完了。


杨卓舒故伎重演,又玩起了“空手套白狼”。


他承诺给供应商建好的房子,东家换木材,西家换水泥,缺啥换啥,1年时间就换了3个亿的材料。



中间:杨卓舒


后来,杨卓舒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 我可以用一瓢水,激活无穷多的资金,什么项目我都能完成。


杨卓舒成于此,日后也覆灭于此。


1994年,被征地的农民和杨卓舒的保安起了冲突,被保安打伤住进了医院。


杨卓舒代表公司,去医院慰问农民。没想到有个农民怒气未消,操起家伙就砸向杨卓舒。杨卓舒的鼻子当场鲜血直流,从而以后,他雇佣了10个保镖,天天跟在身边。


这10个保镖分工明确,有一个专职司机,一个专职帮他接听电话,剩下8个就一直跟随左右。


就这样,杨卓舒的第一个别墅项目,一炮走红,他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房地产本来就是一个空手套白狼行当,而杨卓舒又是玩“空手道”的高手,深知其中的精髓。


卓达集团的开工面积越来越大,从几十万平,到几百万平,一跃成为河北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2001年,49岁的杨卓舒第一次问鼎福布斯排行榜,以21亿身家,成为了全国排名15的超级富豪。


从一介书生,到河北省首富,杨卓舒只用了短短8年时间,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商业奇迹。


杨卓舒本人,也因此被称为“商业鬼才”。


03


成为河北首富的杨卓舒,拥有了更多的政治资源。原本仕途出身,杨卓舒对政治有着极其敏感的嗅觉。


于是,杨卓舒开始走既是经济项目,又是政治项目的奇特发展之路。


在此之前,杨卓舒只是开发一个组团,然后开发一个楼盘,再后来是几个楼盘合在一起,开发一个社区。


杨卓舒有了更大的野心,他要更上一个层次——造城。


这就是杨卓舒所说的, “要跳出房地产来做房地产”


2001年8月初,意气风发的杨卓舒对外宣布:他的卓达,要在河北再造一个超一流的大城市。


这个大城市,包括两个项目:一个是太阳城项目,终期目标是3万亩,一期6000亩,包含城市的所有功能;二是与藁城合作,从石家庄修一条120米宽、15公里长的大道。


这个超级大城市,能够给800万城市居民提供居住和就业。可是,当时石家庄的总人口,还不到200万。


造城,本来是政府该干的事,杨卓舒大包大揽给干了。


杨卓舒不仅在河北造城,还将手伸向了全国,北往呼伦贝尔,南到三亚,都落下了卓达集团的棋子。杨卓舒也成为了各地政府的座上宾,所到这处,媒体追捧,高官陪同。



杨卓舒


动则几十亿,上百亿的投资,没有人知道这么多钱,杨卓舒从哪里来。


杨卓舒习惯了一言堂,全部决策一人做主,不想搞股份制,也不想上市。


对于上市融资,杨卓舒还很有自己的看法,他说: 我永远不会让公司上市,我不会像很多企业一样,吃完了银行吃财政,吃完了财政吃股民,股市是最大的HEI社会。我不参与黑社会,我只靠我自己。


虽然嘴上很硬,但杨卓舒身体上却很诚实。从2008年开始,杨卓舒就搞起了民间金融借贷,只不过,当时的盘子还不是很大,还能玩得转。


但是,搞房地产开发,已经没有故事可以讲了,这是一个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行业。


要有源源不断的资金进来,杨卓舒要编织新的故事。


04



2008年,一个叫纪勇的年轻人,找到杨卓舒,希望能够借一笔钱。纪勇给杨卓舒带了一个茶台,杨卓舒问这个茶台能做什么,纪勇说这玩意能盖房子。


杨卓舒眼前一亮,这材料用水泡不坏、刀砍不烂、火点不着,用这种材料来盖房子,那不是要颠覆行业吗?


于是,卓达新材成立了,纪勇成了新公司的技术总监。


杨卓舒从企业家,化身科学家,一口气申请了几十个专利。



2009年,卓达新材在威海文登建立了一座新材料生产基地。


从此,做完科学家,杨卓舒又化身大忽悠,开始不着边际地说大话。


杨卓舒号称这种新型材料,只要用建筑垃圾、粉煤灰、秸秆等原材,可以生产出无毒、无害,还能永久释放负离子的建筑材料。


杨卓舒还吹牛说: 传统建筑要三年,卓达新材只要一年。


卓达的新材料出来之后,在香水海楼盘旁边搞了一个十二层的钢结构示范楼,光主体就搞了三年。


显然,这个产品不成功,也没法量产,没法推向市场,就更别说赚钱了。
与此同时,卓达集团的造城运动,依然轰轰烈烈。


从2011到2013年,杨卓舒在沈阳、文登、重庆、肇东四地,就签署了总规划近3000亿元的造城项目。


那个时候,卓达集团的总资产不过500多亿。


钱从哪里来?


从民间忽悠而来!可是如何忽悠呢?


产品还没有生产,杨卓舒就签了大单!


2015年,杨卓舒就宣称签了20万亿的订单。什么李嘉诚,什么王健林,什么马云,统统都被秒杀了。


骗人不可怕,可怕的是骗得连自己都信了。


上行下效,卓达集团华东大区的副总,号称和曲靖签了1000亿的安置房协议。
杨卓舒在集团大会上表扬,当场奖励30万元,年薪从150万提到300万,让全公司向他学习。


杨卓舒还吹牛说,与俄罗斯签订了5000亿美元的安置房订单。可笑的是,当时中国与俄罗斯一年的贸易,只有4865亿美元。



有人对此提出质疑,杨卓舒大言不惭: 反对卓达,那就是反对普京!


0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