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功能性首先是“随意生活”的功能。现在做旅游小镇是在做一个旅游社区,这个概念我在2004年做乌镇西栅的时候就提出来的。当所有人在做景区只考虑经营功能的时候,我要考虑社区生活功能;当强调做旅游景区考虑经营空间的时候,我要考虑做完全给当地老百姓有关的公共空间。
西栅有一个“丫丫茶馆”,占着老街最好的地段,这个茶馆做什么?是给当地人喝茶用。一个游客在景区喝一杯茶,不管你普洱也好、铁观音也好、白茶也好,贵得去了,说45元/壶算良心的,这样的方式和价格当地的老百姓怎么喝啊。我就规定这个茶店,当地老百姓来喝最多3块钱,那有人说:你不就亏了吗?我就亏吧,但让外地造访者感到觉得这个镇不仅在为旅游经营存在,一个人的精神满足必须要有参照物,旁边老百姓在喝这个茶,游客在旁也喝这个茶,就有反差的内心的激荡。
西栅里面好多这种功能,包括邮局、书院、药店等,它是两条平行的线,它给当地老百姓在使用、给游客也使用,是一种混合的功能。如果塑造了一个小镇,每一个房子都是为你经营服务的,这小镇就没有镇的生活氛围。欧洲的许多小镇,它街上有一个亭子,任何一个人进去住,它也不摆摊位,它有它实际的社交功能。
小镇另一种功能就是它必须拥有高品质的生活配套功能,北京古北水镇景区开发第一年做什么?先建了一个2.3m*2.2m的地下管廊,好多人都说:陈总你干嘛,你又不做城市建设,你做一个地下管廊干嘛?我更多是功能的考虑:有这个地下管廊,以后任何的扩建都变得很方便,有一级管廊、二级管廊、三级管廊;我们又花了七千多万,跟深圳水务集团合作,我出的题目是“做一个中国最好的自来水厂”,他们说什么叫中国最好的自来水厂?我说有没有可以达到欧盟自来水标准?要比北京的自来水好喝。
现在你到古北水镇,景区内所有的水龙头打开可直接饮用,它的自来水标准比北京的自来水标准高了十个等级,到古北水镇游客都说没想到这个山沟沟里面自来水是这么好的。大家都说现在乌镇开世界互联网大会,拥有数条万兆光纤,人家一个县城才两条光纤。而我2004年在规划西栅景区建设初期就找到电信部门,我说我要布景区内所有的WIFI网络免费全覆盖,他说你疯了吧?这个时候你到五星级酒店有网络很好了,上网还要多少钱一个小时,我说我就不一样,我就要这种极大的反差感。事实证明后来西栅很多的小资游客进来都说:想不到这里网络比我们城市还方便。这种配套的完备和超前,在硬件上满足了高品质小镇生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