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生命健康和食品安全密切相关,也与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理念密切相关。但如今,有些食品虚假传言满天飞,让人难分真假。为此,人民健康网推出《一日一食》栏目,为您普及食品科学知识,揭穿食品谬论,带您吃出健康。
紫苏在中国种植约有2000年历史,明代李时珍曾记载:“紫苏嫩时有叶,和蔬茹之,或盐及梅卤作菹食甚香,夏月作熟汤饮之。”可见紫苏在中国人的饮食中很是常见。那么,你知道紫苏都有哪些营养价值?它又该怎么吃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紫苏又被称为红苏、香苏、赤苏等,其叶、梗、籽都具有药食两用的作用,可谓“全身是宝”。
紫苏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嫩叶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磷、铁、胡萝卜素,还有挥发油等物质。紫苏叶和梗中含有紫苏酮、迷迭香酸、叶黄素等活性成分。研究显示,将这些活性成分浓缩制成药品或保健品后服用,可以达到
抗氧化、抗抑郁、抗过敏等功效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日常食用紫苏叶摄取到的活性物质含量较低,达不到临床剂量,所以不能用其代替某些药物。
紫苏具有特异的芳香,叶片多皱缩卷曲,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面绿色,质脆。嫩枝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紫苏全身都是宝,苏子、苏叶、苏梗皆可食用或入药。
紫苏被人们称为能治病的菜,性辛温,能解鱼蟹毒,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常单用或配生姜合用。我们在蒸煮螃蟹的时候,不妨放上一把苏叶,以解腥、祛寒。
紫苏能解表散寒,当患上风寒感冒(发热、头痛却怕冷,也不出汗)而症状较轻时,喝上一杯暖呼呼的紫苏茶能有效缓解不适,适当地配伍荆芥、连翘等,效果更佳。
紫苏具有行气宽中的作用,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症。体质偏寒者,可与藿香合用;体质偏热者,可与黄连合用;而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合用。同时,紫苏还可以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者,常与陈皮、砂仁同用,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
吃过紫苏的人都知道,紫苏具有一股特殊的香味,这种特殊的香味其实来源于紫苏醛,具有镇静的作用。当感到有压力、身心疲惫时,不妨泡上一杯紫苏茶,它的香味不仅能预防感冒,还能让你心情愉悦、身心放松、缓解压力。
特别提醒:
因其性味辛温,温病及气弱表虚者忌食紫苏。
紫苏性辛温,能解鱼蟹毒,用于缓解因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等,可单独食用或配生姜合用,因此人们在蒸煮螃蟹时,可以放一把紫苏叶;紫苏具有行气宽中的作用,可用于缓解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症,因此体质偏寒者可将紫苏与藿香合用,体质偏热者可将紫苏与黄连合用,气滞痰结者可将紫苏与半夏、厚朴合用;紫苏还可以用于改善妊娠呕吐、胸腹满闷等症状,可与陈皮、砂仁同用。
材料:
新鲜紫苏叶20克,葱白3根,生姜5片。
做法:
洗净后加水500毫升,大火急煎20分钟后即可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