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美本「就业最强」大学揭晓!毕业前狂揽国际大厂 ... ·  16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揭秘!比哈佛还难进的大学,毕业前狂揽4份全球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突发!美国邮政停收来自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的包裹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美版“衡水学校”,进京了!贝塞斯北京校区开业在即 ·  2 天前  
港天港地港人才  ·  2年转学3次,被“名校情结”害惨的新港人 ·  2 天前  
港天港地港人才  ·  2年转学3次,被“名校情结”害惨的新港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精英教育有多失败?看看黄圣依…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11-17 22:31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李行亮和黄圣依的婚姻问题,引出精英教育的本质和影响。文章指出,婚姻糟心不分男女,学历高的人容易被自我压制。李行亮和黄圣依的婚姻困境反映了精英教育下的问题,黄圣依在婚姻关系中无法驾驭情感关系和处理复杂局面,源于精英教育中的思维灌输和缺乏选择权的成长经历。同时,文章指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工作中也容易被PUA,需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接受痛苦的东西。最后,文章讨论了中产家庭慕强精英教育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巨大缺失。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婚姻糟心不分男女,学历高的人容易被自我压制。

文章通过李行亮和黄圣依的婚姻问题,说明了这种社会现象。

关键观点2: 黄圣依的婚姻困境反映了精英教育的弊端。

黄圣依在婚姻关系中无法驾驭情感关系和处理复杂局面,这与她在精英教育下成长经历有关。

关键观点3: 精英教育中的思维灌输和缺乏选择权的成长经历会影响个人的婚姻关系。

文章指出,精英教育下的孩子没有驾驭关系的能力,只能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

关键观点4: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工作中也容易被PUA。

文章提到北大博士李松蔚的观点,指出高等教育长期灌输的思维方式会导致大学精英在职场中擅当「忍者神龟」,在婚姻关系里更能忍别人所不能忍。

关键观点5: 中产家庭慕强精英教育的现象及其背后的巨大缺失。

文章通过讨论中产家庭对精英教育的追求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牢笼问题,指出这种现象背后的巨大缺失。


正文

来源 | Miki粥

ID | mikizhou520


这两个星期,全国人民都在忙活两件事:

一等李行亮离婚,二骂扬子的爹味。

这两家的婚姻关系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往深里想简直异曲同工,那就是:

婚姻糟心不分男女,谁学历高谁被易压制。

你看李行亮,华中科技大学的本科,985名校学工科。从智商到学识、甚至考试能力那都属于顶流——

2006年高考生377.47万,985录取19.06万人,全国录取率5%。李行亮就是其中之一。

才华也异常强大。当年大学里就组了乐队,虽毕业后历经生活磋磨,但最后靠玩音乐养活了全家,在北京深圳买房置业,在搞艺术的人里面也是凤毛麟角。

麦琳的学历啥情况?早被全网扒了个干净。不管大专还是中专生,都和985差了不止一点半点…

所以李行亮注定被麦琳学历反向压制。

理由很简单: 学历越高的人越爱自我反思和讲道理,学历越低越不喜欢讲道理,擅长胡搅蛮缠。两者的婚姻关系,如同秀才遇到兵,前者是有理也说不清。

我们父母那一代人,因为特殊原因有很多家庭有类似的婚姻关系,大学教授被小学都没毕业的另一半,在生活里捏得死死的。

图:小红书

不过,李行亮的婚姻还可以理解。

他虽然智商高学历不错,但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大学毕业前后父母就不在了,在极度缺爱的时刻,麦琳给了他一个家,于是匆忙上岸,也是无可选之选。

然而,另一个热搜里扬子的老婆黄圣依,和李行亮同样的处境,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她的父母,都是精英高知。

父亲黄自强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授。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90年代初就留学去了美国,系江夏黄氏一族;

江夏黄氏是什么来历?说起来可厉害了,「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历史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氏族崛起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春申君黄歇,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名字。

母亲邓传理是中国第一代大学生,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曾是《新民晚报》编辑,很多年前就跑去美国工作、采访。

琴棋书画据说无所不通。这搁在现在不稀奇,但换到五六十年代,得是什么样的家庭才能有一架钢琴?

这还不是最厉害的,黄圣依家最厉害的是她表舅, 鼎鼎大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

就是出生在这样一个顶流家族、极品书香门第,黄圣依从小被妈妈精心栽培:

2岁学舞蹈、钢琴和绘画…放在现在或许不怎么稀奇,但那是80年代,和她同龄的小孩都还在跳皮筋玩泥巴呢,她已经走在了精英教育路线上。

中学读上海交大附中,大学念的北京电影学院,41岁跑到中欧商学院读书。

智商和学业虽然不是父母期望的理科路径,学工商管理,也终究是没有变成学渣,轻易荒废。

本来嘛,黄圣依自身条件不差,走的又是精英教育路线,加上家庭资源托底,最后随便找个什么门当户对的人嫁了,现在都是人间富贵花的日子。

然而她选了扬子。

一个6岁前生活在农村,初中在车间当车工,教育履历模模糊糊很难经得起推敲,最后用北大MBA封顶的男人…

还离过婚。

传说富可敌国,兴趣是直播带货。对老婆好的方式,就是让黄圣依马不停蹄的上通告,陪他一起直播带货。

行为举止爹味儿十足,综艺上随便一句话都让人一阵YUE~

然而就是这么个人,让黄圣依陷入婚姻关系十几年,一边被扬子讥讽蔑视物化,一边为他甘心当牛做马,都已经退让到了墙角依然坚持不离婚。

吃瓜群众看得彻底迷惑了,这姑娘到底 造了什么孽啊?

咳,我觉得这不是黄圣依的孽,都是精英教育必然的结果。

精英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塑造。

看似高知有钱爹妈堆积资源、不惜砸钱砸时间、甚至放弃自己的生活,为了培养出完美的下一代, 但所谓的完美,不过都是自己圆梦,用尽洪荒之力把小孩照着自己理想的样子去雕琢。

不喜欢钢琴想学吉他不可能的,因为精英二代必须懂古典音乐;讨厌跳芭蕾想学街舞是不可能的,只有芭蕾才是上流社会的硬通货…

所以学竖琴、学拉丁文,跑到英国城堡里上跟着没落的贵族上礼仪课。

精英教育下的小孩没有驾驭关系的能力,没有选择的权利,只能乖乖地被动接受父母安排的一切,越乖巧就越显得完美,就像黄圣依。

在婚姻关系里也延续了这种性格:驾驭不了情感关系,不懂处理复杂局面,面对父权型的控制一路被动,内心再破碎,也不敢轻易逃离这段关系。

所以凌晨三点被扬子叫醒不发飙,公开场合被叫小屁孩忍住泪花闪烁,依旧隐忍不发,最大的反抗就是吐槽老公最爱的是钱罢了…

图:再见爱人

对现状无力,以她的家庭真不应该,但精英教育下的黄圣依们却并不少见,《常青藤的绵羊》一书里说:

从小到大,这些年轻人为了名校的炫目光环而奋斗。而在这个过程中,人生的目的和内心的热爱从未被给予足够的尊重,从未被思考和探索过。


这些优秀的学生在求学期间一直被灌输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思想,被教育要拥有「只要想做,都能做到」的信心,但是最后,大部分人还是选择了从事一些极其类似的事情,很多其他的可能性在他们的眼前消失。


北大博士李松蔚在《圆桌派》里说,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容易被PUA。

因为高等教育始终在告诉你,你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不能你舒服什么就接受什么,不舒服就不接受,必须要去接受那些痛苦的东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