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为了孩子能上名校能做到什么份上?
最近亿米的一位客户想把孩子从香港转回内地,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位家长在去香港两年的时间里为了上名校,已经给孩子转了3次学,最后孩子产生了非常抗拒的心理,只能回内地上学。
其实不仅内地家长追求名校,其实香港本地家长对名校更执着,因为名校不仅意味着高升学率,还有丰厚的资源给学生更多选择,优质的生源创造足够压力的竞争环境,平台支撑的视野广度,这些潜在的因素都深刻地影响着一个孩子的未来。
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家长追求名校本意都是为了孩子的以后着想,但是大家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需要看孩子的资质。
--如果孩子资质好,抗压能力强,上名校就是助力,因为往往名校的竞争压力是普通学校和班级的好几倍。
--如果孩子喜欢在轻松一点的氛围的环境中学习,那可能待在等级低一点的学校成绩反而会更好。
“过渡、跳板学校”并不实际存在。
因为刚转去香港读书要考虑孩子的适应能力,或者错过名校申请最佳时间等等,所以这时候一所过渡学校做跳板就是最佳决定。
但其实亿米在这里做大家作一个澄清:“过渡、跳板学校”并不实际存在。
这类学校一般具备容易申请、学位相对充裕的特点,给他们冠上“跳板、过渡”的字眼更多是我们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实际上是并不存在哪所学校是哪所名校“平替”的情况,每一所学校都有他们的特色和优势。
最重要的是选择过渡学校的家长应该把重心放在让孩子适应香港学校的氛围,赶上本地学生的进度,等孩子成绩上去了再去申请升学率高能给到孩子更多教育资源的名校。
那香港有上千所学校,新港人孩子适合哪种类型学校呢?
香港学校类型多样,各具特色,在这里为了让大家更好理解亿米分为这四类:
这类学校以其严谨的学术课程和卓越的教学质量著称,为学生进入世界顶尖大学奠定基础;
比如像圣保罗男女中学、皇仁书院、拔萃男女书院等等,现在香港真正被称为传统名校的只有22所,但插班竞争也非常大,内地孩子想入学非常非常难。
提供国际化的教育环境,通常采用全英文教学,提供IB或A-level或AP等课程,强调英语教学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助力学生海外升学;
比如像德瑞、弘立、英基等等,这些学校不仅每年出很多IB状元,在DSE考试的升学成绩也非常不错。
专注于特定领域,如音乐、体育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和专业训练;
比如被誉为“体坛精英摇篮”的林大辉中学, 它的体育科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学生在初中会接触不同的运动项目,从中发掘个人兴趣和专长,像“剑神”张家朗,空手道“一姐”刘慕裳等都是该校的毕业生。
注重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人发展需求,提供灵活的学习计划。
以王锦辉中小学为例,有较为新式的教学理念,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即便是同一年级的孩子,中文和数学科也区分了三档水平去教学,英文还分为精英班和普通班,以及必修的第三语言,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培养全能人才。
如果您也打算送孩子去香港插班,想上名校考港八大,那么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尤其现在插班竞争太激烈,盲目申请很容易当炮灰,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专业咨询,提高申请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