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无心是我
食品工程博士,食品行业资深研发人员,《吃的真相》系列文集作者。本公号主要发布与食品有关的科普,并向食品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中国新闻社  ·  这里的烤鱼,为何能让郭沫若称赞? ·  昨天  
Foodaily每日食品  ·  恒天然大中华区CEO周德汉:百年企业穿越周期 ... ·  3 天前  
上饶新闻  ·  这桌万年菜,一口入魂的家乡美味 ·  4 天前  
上饶新闻  ·  这桌万年菜,一口入魂的家乡美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云无心是我

铜是重金属,但不是食品安全中说的“重金属”

云无心是我  · 公众号  · 美食  · 2021-01-14 15:28

正文

前几天讨论“掉色香葱”的时候,提到了硫酸铜。我在微博上说了句“且不说铜是不是重金属的问题”,表示在那个问题中铜是不是重金属并不重要,然后引来了一些网友较真“铜是重金属,长期摄入就是有害健康”。

其实,“重金 属”这个概念是是人为的划分,指“密度大的金属”。 这个“密度大”的标准,有的是以5 克/立方厘米为界限,有的是以4.5克/立方厘米为界限。 与之相对应的是“轻金属”,比如铝和镁,密度分别为2.7 和1.7克/立方厘米,就是典型的额“轻金属”。

在食品安全和健康领域说到“重金属”,关注的是“有毒重金属”。这里,“有毒”和“重”是并列的限定词。比如金,密度高达19.3克/立方厘米,是典型的重金属,但是它很稳定,通常以单质形式存在,没有毒性,所以并不在食品安全的关注范围内,甚至有些国家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色素)用于食品中。中国市场上也有“金箔入酒”,因为没有被法规批准其实是违规的,但本身并没有毒性。

食品安全中说的“有毒重金属”,通常指砷、汞、铅、镉、钴、锡、镍。在这里,砷并不是金属,但它很毒,很多性质“象金属”,所以被作为“有毒重金属”来看待。在这里,“有毒”才是核心,“重金属”只是它们的另一个“特征”。

除了“有毒”和“重金属”这两个共性,它们的理化性质相差很大,在工业上的用途也各不相同。对于人体来说,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点是:人体不需要,所以我们追求的理想状况是“0摄入”——当然,这只是理想,实际上无法实现。

铜的密度接近9克/立方厘米,是典型的“重金属”。大量摄入它,也会导致人体中毒,长期摄入过多的铜会导致肝脏损伤,并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

但它本身是人体需要的营养元素,与人体内一些酶的活性有关。现有的科学数据显示,铜的摄入量跟心血管健康以及帕金森氏病有关,但摄入量、体内水平与疾病风险的关系却是极低鸡毛。

这样的元素,对人体的影响是U型——即少了不行,多了也有害,需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摄入。而铜之所以不引人关注,是因为正常食物中足够的量,几乎不会出现“缺铜”的 现象。此外,通常的食物中,也很难遇到含有大量铜的情况。历史上的“铜中毒”案例,一般是长期摄入铜含量超标的饮用水导致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