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电影《招魂2》讲述的是一对夫妻驱魔师,来到出现灵异事件的房子里驱魔。男驱魔师不听其妻子女驱魔师劝告,差点把自己和所有人作死的那段,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就和女朋友说,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男人不听女人的话完全就是在作死。”
当然,其他影视剧里的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当男人被一帮“朋友”劝告去做一些事情并向女友(妻子)保证说,这是最后一票,一定会回来。这个时候,我们观众都能猜到这个演员要去领盒饭了,难道剧中的演员都不看电视吗?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不列举了。这里想要说的是,男性和女性(不是生理性征,是文化上的性别)在很多事情上的反应和抉择有很大的差异。
之前有我一篇文章讨论
《84%男人认为Size长于平均值,积极心理学PK行为经济学》
,很多人只看到了标题的前面一句话,却没有认真思考标题后面一句话,也就是那篇文章提出的男女在自信上的差异,以及积极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在两者之中的不同看法,也没人回应我试图调和两者观念所提出的思路。
因此,这篇文章的主旨还是在于讨论积极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的观念差异,而不是你是不是有女朋友,自己如何听女朋友话的问题。
关于男性Size的这个调查,特别有意思。一方面是34%以上的男人存在自夸或过度自信,另一方面是女性相比男性更不容易出现自信心过度膨胀。
对比起另一个调查,就值得深入思考一下。多个研究均表明,女性与男性患忧郁症的比例是2:1,工作环境、遗传或是收入、族群和性别角色,甚至是女性更愿意接受心理治疗等因素考虑在内,得出的结果仍然是这样。
[1]
会不会是正是男性的这种过度自信,女性更能看清现实,两种不同的认知差异才导致了在抑郁病患病人群上,女性是男性的两倍?
有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就开始进行思想观念里的
左右互搏
练习了。塞利格曼提出了三个备选解释:
其一是我们在性别塑造的孩提时代,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和社会,都在鼓励男性的自立和积极进取,而把女性塑造为乖巧听话的类型。从而导致了女性一开始就习得性无助,就是说从她开始期望具备进取、冒险精神的时候,就一直被打压,导致了在以后的职场里不去男性有活力,容易患抑郁症。
其二是在遇到挫折时候,如被解雇之后,男性通常是去喝一杯打一架就能缓过来,而女性容易陷入一种反刍的解释中,就是越想越觉得自己不对,然后正是这种不对导致了失业,然后就更容易抑郁起来。
其三是社会上以瘦为美的审美,然女性进入青春期后面对日益丰满的身材,不是开心而是担心自己胖了不漂亮了。男性则在发育过程中越来越健硕和魁梧,与社会期望相符。
塞利格曼认为这些都是认知上的偏见,是可以改变的,从而治疗女性抑郁病患者。这些且不说,我主要关注的是在这三点解释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自信心塑造过程。
男性面对失落的时候,通过外在调节可以使得心理走向健康,如打球、喝酒或是别的方式排解。这对于从打击中恢复自信心特别有帮助。
第二种解释里的反刍说法,男性较少会自怨自怜,这通常会被朋友和社会瞧不起,被认为是过于女性化。男性的朋友会通过活动来帮助对方恢复,方法和上面的一样,喝酒、鬼混或运动。容易从失败和挫折中走出来的男性也会被社会认可和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