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关于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公布的两起针对我国某大型高科技企业的网络攻击事件的详细信息报告。报告详细描述了攻击流程、窃取的大量商业秘密信息、攻击行为特点以及部分跳板IP列表。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现并处置了两起针对我国某智慧能源和数字信息大型高科技企业的网络攻击事件。报告为全球相关国家和单位提供了有效防范此类攻击的经验借鉴。
攻击者利用邮件服务器漏洞进行入侵,通过植入内存木马、利用虚拟化技术实现敏感信息窃取和内网穿透等功能,并对内网30余台重要设备发起攻击。
攻击时间主要集中在美国时间的白天工作日,且在美国主要节假日未出现攻击行为。攻击者具备高度的反溯源意识和丰富的攻击资源储备。
2024年12月18日,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CNCERT发布公告(https://www.cert.org.cn/publish/main/8/2024/20241218184234131217571/20241218184234131217571_.html),发现处置两起美对我大型科技企业机构网络攻击事件。本报告将公布对其中我国某智慧能源和数字信息大型高科技企业的网络攻击详情,为全球相关国家、单位有效发现和防范美网络攻击行为提供借鉴。
一、网络攻击流程
(一)利用邮件服务器漏洞进行入侵
该公司邮件服务器使用微软Exchange邮件系统。攻击者利用2个微软Exchange漏洞进行攻击,首先利用某任意用户伪造漏洞针对特定账户进行攻击,然后利用某反序列化漏洞再次进行攻击,达到执行任意代码的目标。
为避免被发现,攻击者在邮件服务器中植入了2个攻击武器,仅在内存中运行,不在硬盘存储。其利用了虚拟化技术,虚拟的访问路径为/owa/auth/xxx/xx.aspx和/owa/auth/xxx/yy.aspx,攻击武器主要功能包括敏感信息窃取、命令执行以及内网穿透等。内网穿透程序通过混淆来逃避安全软件检测,将攻击者流量转发给其他目标设备,达到攻击内网其他设备的目的。
攻击者以邮件服务器为跳板,利用内网扫描和渗透手段,在内网中建立隐蔽的加密传输隧道,通过SSH、SMB等方式登录控制该公司的30余台重要设备并窃取数据。包括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等;被控服务器包括,邮件服务器、办公系统服务器、代码管理服务器、测试服务器、开发管理服务器和文件管理服务器等。为实现持久控制,攻击者在相关服务器以及网络管理员计算机中植入了能够建立websocket+SSH隧道的攻击窃密武器,实现了对攻击者指令的隐蔽转发和数据窃取。为避免被发现,该攻击窃密程序伪装成微信相关程序WeChatxxxxxxxx.exe。攻击者还在受害服务器中植入了2个利用PIPE管道进行进程间通信的模块化恶意程序,实现了通信管道的搭建。
二、窃取大量商业秘密信息
(一)窃取大量敏感邮件数据
攻击者利用邮件服务器管理员账号执行了邮件导出操作,窃密目标主要是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以及重要部门人员。攻击者执行导出命令时设置了导出邮件的时间区间,有些账号邮件全部导出,邮件很多的账号按指定时间区间导出,以减少窃密数据传输量,降低被发现风险。
攻击者通过攻击控制该公司3名网络管理员计算机,频繁窃取该公司核心网络设备账号及配置信息。例如,2023年5月2日,攻击者以位于德国的代理服务器(95.179.XX.XX)为跳板,入侵了该公司邮件服务器后,以邮件服务器为跳板,攻击了该公司网络管理员计算机,并窃取了“网络核心设备配置表”、“核心网络设备配置备份及巡检”、“网络拓扑”、“机房交换机(核心+汇聚)”、“运营商IP地址统计”、“关于采购互联网控制网关的请示”等敏感文件。
攻击者通过对该公司的代码服务器、开发服务器等进行攻击,频繁窃取该公司相关开发项目数据。例如,2023年7月26日,攻击者以位于芬兰的代理服务器(65.21.XX.XX)为跳板,攻击控制该公司的邮件服务器后,又以此为跳板,频繁访问在该公司代码服务器中已植入的后门攻击武器,窃取数据达1.03GB。为避免被发现,该后门程序伪装成开源项目“禅道”中的文件“tip4XXXXXXXX.php”。
为避免被发现,攻击者每次攻击后,都会清除计算机日志中攻击痕迹,并删除攻击窃密过程中产生的临时打包文件。攻击者还会查看系统审计日志、历史命令记录、SSH相关配置等,意图分析机器被取证情况,对抗网络安全检测。
分析发现,此次攻击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时间22时至次日8时,相对于美国东部时间为白天10时至20时,攻击时间主要分布在美国时间的星期一至星期五,在美国主要节假日未出现攻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