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协同16年历史,260万粉丝的“销售与管理”全媒体平台。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这款AI编程工具,将会取代Cursor! ·  昨天  
汽车最前线  ·  最低9万不到,综合续航1300km+,这些国 ... ·  昨天  
玩车教授  ·  短视频 | 如何优雅地开走一台超跑? ·  2 天前  
汽车之家  ·  新7系停在你车后,是种什么体验? ·  3 天前  
宝马客  ·  非常抢眼!国内到店实拍爪哇绿宝马M2!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高合被贾跃亭起诉,员工本周统一离职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3-07 17:55

正文



作者:石劼

来源:汽车公社(ID:iAUTO2010)


在高合汽车面前的路,到底是“绝处逢生”还是“出卖灵魂”?

显然,高合汽车的风波,并不因吃瓜群众注意力散去而停歇。


就在高合同阿维塔官方微博互动、引发无数“高合迎来转机,或许被长安/阿维塔收编”的猜想之后,从大洋彼岸丢过来一个炸雷。

贾跃亭的法拉第Faraday Future向广东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对丁磊和华人运通/高合汽车等关联公司提起诉讼。


另一边,是高合员工维权群内,一片热锅上的蚂蚁景象。

不少人表示,尚未收到离职批准,甚至连跳槽都成了难题。还有消息指出,盐城和上海两地员工待遇不同,前者有当地政府兜底1、2月工资和社保。

但最重要的信息是,“这周统一办理离职,等通知。”


或许,这出戏距离谢幕已经不远。

01

来自老东家的炮轰

从行业到消费者,对高合的评价极为撕裂。

但如果要说谁的评价最低,恐怕是丁磊的老东家,贾跃亭的法拉第FF。


在诉状中,法拉第FF指控华人运通侵犯与FF91相关的商业秘密,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开发、生产、销售和售后等环节,属于“不正当竞争”。

其实这只是法拉第FF对高合的正式宣战,而此前已经有预兆。

就在高合停工停产后,法拉第未来FF前任资本副总裁王佳伟(被指为贾跃亭侄子)发了一条微博炮轰高合:小偷+骗子。并且转载钛媒体有关“丁磊得到FF91全套设计数据”的报道。


丁磊担任过法拉第二把手,而离职后创办高合,第一款车Hiphi X外形近似法拉第FF91。把这些串联在一起,哪怕是并不知道内情的人士,也很容易作出这种联想。

那么,该如何看待高合与FF91之间的关联?

以FF91和Hiphi X在车身外形、悬架结构方面的相似度去判断,确实瓜田李下难以避嫌,因此无法从外部去排除高合采用FF91技术的可能。

但即便如此,以2017年首发的FF91来看,距今已经7年之久。当年虽然被李想称赞过“中国人能拿出的最好电动车设计”,但显然智能电动汽车的进步速度远超过燃油车,7年足以迭代两三个代际产品。


时至今日,高合产品已经形成谱系,衍生出Hiphi Z轿车、Hiphi A跑车、Hiphi Y中型SUV和AN1入门车。这些车型不仅仅是外在尺寸规格形成了差异,同时内部的变化更为显著。

仅以智驾能力看,高合第一款车Hiphi X采用的是博世+安波福智驾方案,但是并没有采用激光雷达,无法实现高阶智驾。等到HiPhi Z和Y问世,传感器阵容为13个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1个激光雷达,配合英伟达Orin X芯片,和HiPhi X形成了代差。

这意味着如果要让高阶智驾达到理想水准,高合需要在车身电子电气架构维度跨越一大步,才能更好地适配先进电子元件,达到更高的电气一致性。


因此,不能排除高合采用了法拉第FF91资料搭建机械平台的可能,但对智能电动汽车更为重要的电子电气架构,则无法依托7年前的设计沿用下来。

“事实上,高合在底盘、车身、域控等方面都取得过相当不错的研发成果。”高合研发部门人员这样对汽车公社表示。

正如中国诸多自主车企,早年都离不开逆向开发或者所谓山寨,此后进行平台魔改,再到自主开发平台与电子电气架构。高合倘若的确挪用FF资料,那么自然难逃法律的制裁,但也不可因此抹杀其在研发方面的努力。

02

三大直接原因,一个根本原因

高合在诞生之初头顶多层光环:三地政府的国资背景、得天独厚的政府资源、履历光鲜的创始人、豪华且体系完整的创始团队。

走到今天地步,复盘高合的变化轨迹,可以总结为三大直接原因,和一个根本原因。

首先是定位偏差。

高合在规格定位上,属于“大规模批量生产的中国造车新势力”里档次最高者,前两款车Hiphi X和Z均为60~80万元,堪与前途汽车K50匹敌,而后者产销规模始终未有起色,无法和高合等量齐观。

“以高打低”是造车新势力的惯用手法,从特斯拉Roadster——Model S/X——Model 3/Y——未来的Model 2/Q路线可见一斑,先树立品牌高度,再扩大产销规模。


这种思路有其合理性,但仅适用于创业初期。第二步,则是汽车制造业不可或缺的拼刺刀——上规模。只有达成规模,才能摊薄成本、提高生产熟练度和质量水平。

对特斯拉来说,倘若不是2010年丰田入股的资金让其低价盘下NUMMI工厂,则Model S不能将其带入真正的规模量产阶段,倘若不是2017年马斯克带着铺盖进生产线,拼命用帐篷生产线拉动千兆工厂生产,则Model 3不能将其带入主流价格带区间,也无法实现年产销量达到六七位数,那么特斯拉的成功也就无从谈起。


这就关联到第二个直接原因:节奏失误。

高合第一款产品Hiphi X于 2019年7月亮相雏形, 2020年9月才在当年北京车展正式上市。那时,蔚来已经在EP9之外,推出了ES8、ES6、EC6三款产品,占据了BBA未及时转型时的生态位,逼得Hiphi X只能对标保时捷。

第二款产品Hiphi Z于 2021年11月正式亮相,2022年8月公布售价,而交付则是2023年的1月的事。

第三款产品Hiphi Y 于2023年4月在上海车展亮相,8月才开启交付。

高合的上量车型Hiphi Y来得着实有些晚,而入门车AN1更是迄今未能量产。

为什么会慢? 这就关系到第三个直接原因:资金血液不畅,也关联到下文的根本原因。

在今年年初,高合被曝拖欠供应商货款,导致供应商合作破裂,内部消息称,入门车AN1项目因此而停滞。

在高合维权群里,不少员工在埋怨青岛方面,而作为股东之一,青岛在高合人眼里被视为排斥其他资金进入的原因之一。追根溯源,高合“缺血”的原因,在于缺乏自我造血能力与融资能力,创始人资金管理不善。

由于高合销量数据不透明,因而不同平台公布的高合月销数据都有出入。但零售数和上险数都显示出,高合2023年销量大约为7千多辆,显而易见,卖车对高合的营收贡献都是微乎其微。

创始人丁磊也的确没有头部新势力创始人的融资能力,高合创立这6年来,累计只融到200多亿资金,不如蔚来一年的亏损。


那么根本原因,在于创始人丁磊和公司企业文化,太过“老汽车人”,这才导致了进度缓慢、认知无法跟上新阶段。

从产品开发角度而言,丁磊对智能化缺少恰如其分的认知,起初重视车路协同而忽略车端智能,甚至丁磊和高管当初不知道激光雷达的作用,拨给智驾的研发工作人员数量和资金都比同侪低一个数量级。

一方面这使得高合产品除了车门之外,缺少炫酷功能和科技感,不利于后续销量增长,另一方面,这也让潜在的投资者无法看好高合的成长空间。

也正因为丁磊的保守和传统,对资金来源构成了限制,并没有对热门资本敞开大门,限制了资金流来源。

赵宁是高合一位资历较深的员工,他告诉汽车公社:“我们公司最主要的融资应该都来自青岛城投,还有一些央企投资,比如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应该都投了,还有上海交通银行的信用贷款。”


诚然,丁磊的传统老汽车人本色,奠定了高合汽车产品在质量、可靠性和底盘操控方面的过人之处,这也是如今高合车主还愿意为之发声的原因,但这一切在兵败如山倒的大势面前,都显得独木难支。

03

谁还需要高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